1、根据学过的知识答题。
1.《忆江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鸭先知。
3.《守株待兔》中写道:因____________其耒而____________,冀复得兔。文中的“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安全——( ) 成功——( )
波折——( ) 起初——( )
3、读拼音写词语。
kuān kuò______ fān gǔn______ jià shǐ______ gǎi shàn______
nèn jīng______ kū wěi______ wéi kàng______ xián zhe______
jiàng lín______ yuán fèn______ ào mì______ gē yín______
4、(10分)
人( ) 白( ) 万( ) 木( ) 西( )
八( ) 百( ) 方( ) 禾( ) 两( )
5、读拼音,写词语。
tiān shàng tiān sì kě shì shí sì
(___) 春(___) (___)季 (___) (___)
6、阅读。
白桦
①在我的窗前, ③在朦胧的寂静中
有一棵白桦, 玉立着这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在灿灿的金晖里
披了一身雪花。 闪着晶亮的雪花。
②毛草茸的枝头, ④白桦四周徜徉着
雪绣的花边潇洒, 姗姗来迟的朝霞,
串串花稳齐绽,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洁白的流苏如画。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1】结合诗句,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玉立:__________________
徜徉:__________________
【2】对第二小节的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潇洒”原本形容人自然大方,这里写出了雪枝的独特风韵。
B.“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是说积雪的树枝如花穗、流苏般美丽。
C.诗句用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的语言写出了白桦的动态美。
【3】“晶亮的雪花、白雪皑皑的树枝、银色的光华”描写了白桦的 变化。
A.形态
B.色泽
C.环境
D.距离
【4】读完全诗,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古诗,再做习题。
泊船瓜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文学家________,诗中强烈抒发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3】写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泊:____________ 间:____________ 绿:____________ 还:____________
【4】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
A. 因为诗人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
B. 因为诗人已经回到家门口了。
【5】写出三、四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回延安(节选)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1】诗歌描写的是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____”的句子中,诗人用饱含情感的动词“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表达了阔别十年又见延安时自己的兴奋和激动之情。
【3】“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方法,从中能感受到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4】“亲人们迎过延河来”中的“亲人”在诗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从中能够体会到诗人与他们的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桃树爷爷
桃树爷爷是个说故事的能手,一辈子走南闯北的,阅历多,肚子里什么故事儿都掏得出来,村边上有一片桃树林子,林子里有两间小房,刷着白粉墙,桃树爷爷就住在这儿,专经营合作社里的果木。就为这个,孩子们叫他桃树爷爷。
桃树爷爷有件时刻不离身的爱物,那就是支笛子,不知爷爷做伴了多久,桃树爷爷吹笛子也真吹得好,不但会用嘴吹,还会用鼻孔吹。一吹起来引得孩子们成群打伙地围着他转。
孩子们最着迷的还是桃树爷爷满肚子的故事。春天,桃花盛开,红艳艳的,简直是半空落下来的一片彩云。你常常会看到老人家坐在桃树底下,身边围着群孩子,眼睛直竖竖地盯着桃树爷爷的嘴,任凭那些做娘的喊破嗓子,叫孩子们回家吃饭,孩子们也不开腔。到了冬天,日短夜长,一到晚上桃树爷爷的热炕更恋人,差不多挤满了听故事的孩子,要不是爷爷催他们早点回去睡觉,听到天亮也不烦。
这一天傍晚,天阴下来,一会掉了雪花,飘飘摇摇的,雪花全阵比一阵密,桃树爷爷心想:“下雪了,不会有人来了。”早早关上门,从灶里掏了一瓦盆棒子火,端到炕上,也不点灯,守着火盆烤火,刚抽了半袋烟,门“哗”地推开“扑腾扑腾”跳进两个小黑影。桃树爷爷一听,听出是小满和小牛,却故意不言声。
小满问:“桃树爷爷,你睡了么?”
桃树爷爷“呼、呼”打起很响的鼾声来。
小牛悄悄地说:“是睡了,咱们走吧。”
小满说:“没睡,没睡,睡了还抽抽烟?”一面爬上炕,凑到爷爷的眼前一看就笑起来“我说没睡,眼还睁着呢。”
爷爷说:“没睡也不给你们讲故事。”
小满拉着老人的胳臂摇晃说:“你讲一个吧,讲一个我们就走。”
爷爷:“好好,别缠我,我讲一个,”又吩咐小牛说:”你点个亮,别摸黑瞎说话。“小牛点上油灯,桃树爷爷想了想说:“一家子,有个妈妈和小孩子……
小满怕是编派他 赶紧问 孩子叫什么
桃树爷爷笑着说 你不用怕 反正不叫小满 人家叫百岁 就听我说
小百岁千里寻父的故事吧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任凭:
阅历:
(2)给短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3分
(3)回答问题。4分
①孩子们为什么都叫人桃树爷爷?
②孩子们为什么整天围着桃树爷爷转?
(4)写出句子含义。4分
①桃花盛开,红艳艳的,简直是天空中落下来的一片彩云。
②一到晚上桃树爷爷的热炕更恋人。
(5)给短文用“||”分段,并写出段意。5分
10、课外阅读。
三人登山
三个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下来了,他说:“我是知难而退。”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气喘吁(xū)吁,望着上面险要的山势,摇头说:“还是适可而止吧!”也退下来了。
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知难而进,勇往直前,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往上攀登,最后终于登上顶峰。
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
第一个人说:“登上顶峰,也不过那么回事儿,还是知难而退好,省了好多力气。”
第二个人说:“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
那个登上顶峰的人笑了笑,说道:“不过,顶峰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1】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分别概括三个登山人的不同做法。
第一个人(______) 第二个人(______) 第三个人(______)
【2】用“——”画出三个登山人碰面后说的话。
【3】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指遇到困难退缩,没有勇气克服,害怕困难。(_______)
(2)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了。(_______)
(3)形容呼吸急促,大口喘气。(_______)
【4】读了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
《父亲、树林和鸟》节选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1】找出文中的两组近义词。
( )——( ) ( )——( )
【2】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鸟最快活的时刻,是____________,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因为:__________。
【4】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 猛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惧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响起(粗暴 粗鲁)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1】用“√”画出括号里运用恰当的词语。
【2】第1自然段中,描写李大钊神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从这个词语可以看出李大钊在敌人面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从“魔鬼”一词可以体会到敌人的____________。
【4】为了突出父亲的镇定无畏,选文运用了对比手法来突显父亲的品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选文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的外公
我的外公,60出头,已是满头银发了,还挺着一个啤酒肚,一副学者的气魄。他十分勤劳,不仅对工作很负责,而且还对我很好。
每天一早,外公便到建筑社上班去了。他是一个工程师,整天都坐在办公室里搞设计。要是附近哪家要造房子了,他们肯定会找到我外公。难怪大家都称外公为土专家呢。
外公不仅在工作上非常认真,而且对我也很好。如果我有什么问题请教他,他肯定尽量帮我解决。
那次,市教育局、市科协等四个部门联合举办了一界“恩施市中小学科技大赛”。我准备做模型沙发。做的纸沙发长、宽、高分别是50、50、80厘米才合适,而且不能用胶布,因为用胶布是很丑的。学校的老师们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个好法子来。放学后,我来到外婆家对外公说了这件事,外公答应我一定想办法。
傍晚,外公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他家讨论做这个沙发。我们来到外婆家,外公说:“这个沙发我已经有些眉目了。坐垫用一张纸,靠背用一张纸两个扶手各一张,共四张纸。”我 说:“外公,坐垫下面应该放一个‘井’字架,这样才牢靠。”爸爸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就这样,我们一直讨论到9点多才回家。
第二天,我把讨论的结果告诉了老师。老师又作了修改。之后,我们做了一个大模型,这个模型做得非常棒!
后来,我们参加比赛,获得了一等奖。这里面,外公也有一份功劳哩。
我的外公学识渊博,又是设计专家,他真是我的好榜样啊!
【1】这篇短文共有_______个自然段。
【2】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画出这句话。
【3】短文先总的写了外公______接着写_______
最后写____________。
【4】文章表达作者对外公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寄给青蛙的信
青蛙每天都在信箱旁边等信,但从来没有收到一封信。青蛙很难过。
小鸭看到了,就悄悄地给青蛙写了一封信,请大雁把信送给青蛙。
小鸭找到青蛙,安慰他说:“别难过,快回家去等信吧。”青蛙伤心地说:“从前没有人给我写信,今天也不会有我的信。”这时,大雁把信送来了。
青蛙惊喜地打开信,读了起来:
亲爱的青蛙:
你好!
有你做我的好朋友,我真快乐!
祝你天天开心!
你的好朋友 小鸭
9月6日
青蛙兴高采烈地跳了起来:“啊!这是我第一次收到朋友的信,多好啊!”
“这也是我第一次给好朋友写信,看见你这么开心,我也非常开心。”小鸭高兴地说。
【1】青蛙每天都在信箱旁边________。
【2】小鸭给青蛙写信是为了( )
A.安慰青蛙
B.戏弄青蛙
C.欺骗青蛙
【3】青蛙收到信有什么表现?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万花筒。(5分)
(1)把下面句子改写成肯定句,并比较一下它们的区别。
约翰家不是没有钱,他的父母也不是不爱他。
(2)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树叶有绿色的。
树叶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
(3)读一读,模仿例句语境用加点的字写话。
①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②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关百合色。
③“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
16、海力布一定要把坏消息告诉大家。 (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照样子写一写。
例: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爸爸说寒假要带我玩遍苍南,我高兴得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看图,写句子:秋天来了,_____________ (写比喻句)
(2)围绕这句话把句子补充完整。
下课了,操场上热闹极了:______________。
(3)不但他爱读书,还爱写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
19、仿写句子。
1.一路上,影子总跟着我,它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呢? 一路上,______________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呢?
2.王冕看得出神,心想,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多好啊!______________,心想,要是______________,那多好啊!
3.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想寻找一片火红的枫叶。 我在______________,想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宁说:“我要像李永勤那样关心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经历过哪些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呢?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以“第一次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3.书写端正,正确运用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