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填空。
1.《访兰》一文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 写的。文章以 为线索,分为 、 、 三个部分。借 喻 ,
表明了作者 的人生态度。
2.为什么作者把进山看兰草称为“访兰”,而不是“赏兰”呢?
3.文中第一自然段写父亲爱兰、育兰,但当人们跑来赏玩时,父亲却添了几分“愠怒”,并且不再植兰,这又是为什么呢?
4.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读句子,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表示“全部”的意思的词语,不能重复。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 (_____)是玻璃的,有的(_____)是牛角的,有的 (_____)纱灯,有的(_____)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3、按要求写词语
1.表示人物心情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人物外貌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示人物神态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示变化快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示颜色多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含人体器官或部位名称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以数字开头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充八字词语,并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兵来将挡,________
________,焉得虎子
________,耳听为虚
近朱者赤,________
①老师常常用“________,________。”来告诫我们,听来的传闻不可靠,亲眼见到的才真实。
②常言说:“________,________。”这事告诉我们生活中要与品行端正的人交往才会变得优秀,经常接触不良的人容易变坏。
③比喻不管对方使用说明计谋和手段,都能有办法对付可以说:“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比喻不经历艰辛不会成功,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出真知。
5、我能照样子写一写。
例:河水清清 红旗( )
例:碧绿碧绿的荷叶 雪白雪白的( )
例:把地翻松 把( )
例:高高兴兴 ( )
6、课外阅读。
忆江南(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忆江南(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1】《忆江南(其二)》描写的是 季的美景,可以从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看出。《忆江南(其三)》写出了苏州之美,可以从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看出。
【2】这两首词虽然内容不同,但都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7、阅读理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将这首词补充完整。
【2】关于这首词,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见”读jiàn,意思是见到。
D.这首词流露出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3】词中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词中读出来的。
8、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诗人因为_______,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那么,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哲理,可以用俗语概括为“____”。我们从中受到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祖国山水多美丽
轰隆隆,轰隆隆。火车像骏马,在原野上跑得欢。车窗像照相机,拍下了一张张活动的照片。
一张照片是田野。田野好大好大,大得望不到边。一条条大道,把绿色的田野分成一块块。
一张照片是高山。山好高好高,高得望不到顶。一座座高山,手牵着手,肩挨着肩。
一张照片是绿水。水面好宽好宽,宽得望不到岸。渔船星星点点,渔民撒网捕鱼。
轰隆隆,轰隆隆。火车像骏马,在原野上跑得欢。山山水水看不完,祖国山水多美丽。
【1】我会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________照片 一________大道 一________高山
【2】小朋友从车窗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景色。
【3】“一座座高山,手牵着手,肩挨着肩”这句话把“高山”当做_____来写。
【4】用“ ”画出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比作____。
【5】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田野好大好大,大得_____________。
(2)山好高好高,高得_____________。
(3)水面好宽好宽,宽得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①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②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1】作者善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如用鹅与鸭的_______对比,写出鹅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选文中还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用“﹏﹏﹏”画出相关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傲慢”是一个贬义词,作者用在这里是批评鹅高傲、目中无人吗?
_____________
11、课外美文欣赏
逗人喜爱的小黄燕
我家养了一只小黄燕,黄色的羽毛,黑而小的眼睛,尖尖的嘴。起初我对它并不在意,总觉得它有它的世界,我有我的天地。只是当爷爷奶奶给它喂食的时候,偶尔看它两眼,因为我有好多事要做,才懒得管它呢!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爷爷奶奶总是叫我去给小黄燕喂食。开始我很是不耐烦,但经过一个多星期对小黄燕的喂养,我觉得在它身上好像多了些什么似的。不知不觉,我开始注意它,观察它了。
小黄燕除了吃小米外,特别爱吃菜叶,而且动作很敏捷,吃饱后,总是很悠闲地用乖巧的小嘴梳理自己的羽毛。原来它是那么爱整洁,我不由自主地看了一下自己,怪不得家里人总让我注意卫生。我似乎明白了许多,开始喜爱我的小黄燕了。
从此以后,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要去看看它。它睡觉时,总是把头埋在翅膀下,那形态,远看就像是一个黄色的绣球。小黄燕真是只很可爱的小鸟。
是啊,要是我们能够随时注意观察和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我们会明白很多道理的,会更加热爱生活。
【1】用横线画出描写小黄燕外貌的句子。
【2】画线句子是一个____句,把_______比作_______,写出了黄燕的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我”对小黄燕态度变化的词句。
【4】“我”似乎明白了许多,“我”明白了( )
A.黄燕也有逗人喜爱的地方。
B.黄燕是一种很讲究卫生的动物。
C.黄燕都知道爱清洁,我们更应讲卫生。
12、课外阅读。
骄阳似火。快到中午了,可赶集的人还似一股股流水,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形成一条奔流的人河。在人流中,一个小姑娘正推着满满一车杏子摇摇晃晃地走着。路窄,人挤。突然,“唿啦”一声,黄澄澄、水灵灵的甜杏儿在地上滚动起来。呀!无数人就要踩到杏子了,怎么办?
这时,一个洪钟似的喊声压倒吵嚷声:“千万别动!”人群立刻静下来,接着,一个拄拐棍的老人弯腰去捡杏子,一个抱孩子的妇女弯腰去捡,一个红领巾弯腰去捡,一个小伙子弯下腰……“完了!”姑娘心头一颤,五年前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一条小路弯弯曲曲,一个小姑娘挑一担苹果在路上走着。拥挤的人流碰翻了筐子,蜂拥而上的人争抢着苹果。吃苹果的人嘻笑着散开,姑娘掩面哭泣。这姑娘,正是她自己。
“闺女,别着急。”老人把捡到的杏子放进车里,打断了姑娘的追忆。
“阿姨,给你。”妇女怀中的孩儿高举着一只杏儿喊。
红领巾踮着脚,努力把捧杏的手伸过来……
姑娘不敢相信自己,她擦去泪花,睁大眼睛:不错,都捡回来了,满满的一车杏子。这时,一股清凉的风儿轻轻飘来,姑娘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泛起了红晕,似一朵绽放的红彤彤的花,可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噢,是风儿吹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吹走了千万人心头的炎热,吹开了姑娘脸上的花……
【1】请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回忆——( ) 顿时——( ) 出现——( ) 开放——( )
【3】“一个红领巾弯腰去捡”“红领巾踮起脚”这里的“红领巾”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两次写到姑娘的泪水。第一次姑娘“掩面哭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噢,是风儿吹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吹走了千万人心头的炎热,吹开了姑娘脸上的花……”这句话中的“风”表面上指什么?实际上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有趣的小刺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 枝)很短,跑起来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除了腹部,刺猬深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 保卫)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着瓜溜走了。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词,用“√”画出来。
【2】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3】我来露一手:根据短文填空。
刺猬的头___________。眼睛和耳朵___________,牙齿___________,门牙___________。它们的四条腿___________,跑起来很快。爪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身长满了___________。
【4】选一选:下列句子中哪个是打比方的?在括号里打“√”。
(1)刺猬深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 )
(2)刺猬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税利。( )
【5】想一想:仔细读读短文,看看刺猬的硬刺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片段,完成练习。
①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 ,有所 ,有所 ,有所 。(发现 成就 创造 发现)
②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③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 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 那么这种 偶然的机遇 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从第①自然段后面的( )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2】在第③自然段中标上正确的标点。
【3】 “打破沙锅问到底”表达了_____的科学精神。(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4】选文表达的观点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画出选文中与这个观点意思一样的句子。
【5】联系上下文理解,“见微知著”的“微”是指,“著”是指。
【6】结合选文,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与否,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科学领域的真理不难发现,只要耐心等待,只要碰上机遇,就一定会发现。
②举“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事例,是“运用事例,证明观点”的写法。
③引用数学家华罗庚的话,对于观点的论证也非常具有说服力。
15、改为陈述句。
(1)你难道不知道狗是会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有比这更好听的叫声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四周围黑洞洞的,难道不容易碰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这种坏人坏事,我们怎能不闻不问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鸟儿在唱歌。(扩写句子,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10分)
(1)黄继光对指导员说“请把任务交给我。”(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刚几下就爬到了杆顶,非常灵活。(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春天来了,大地一片生机。(改为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祖国。(改为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老大娘走过小路。(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比山还高的比海还深的兄弟情谊,我们不会忘记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的声音好听。
反问句:
感叹句:
(2)你难道不知道狗是会叫的吗?
陈述句:
感叹句:
(3)没有一只蚂蚁是不遵守纪律的。
肯定句:
反问句:
(4)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
“被”字句:
“把”字句:
(5)蒲公英的种子被风吹得到处都是。
比喻句:
拟人句:
20、仿照下面的句子,自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至少用上4个表示动作的词语)。
例: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窗口,迅速跳到地面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________________
朋友间的关心,父母与子女的爱,陌生人的帮助……这些人间真情都在感动着我们。请你选择一件最感动的事写下来,和大家分享。题目自拟。
提示:(1)要写清楚你感动的原因。(2)语句通顺,注意正确运用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