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词集合营。
例:(摇)头
1.(______)胸 2.(______)眉 3.(______)手 4.(______)腹
5.(______)腿 6.(______)眼 7.(______)脚 8.(______)嘴
2、照样子,根据意思写出古时对人物的称呼。
例:店家对旅客尊称(客官)
中医医生(______) 风雅的文人(______) 店员或长工(______)
3、按要求填空。(14分)
(1)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你最喜欢的最少两个写一两句话,赞美一个你心目中的英雄。
知( )知( ) ( )出( )没 出( )不( )
所( )无( ) 运( )帷( ) 骨瘦( )( )
声( )击( ) 响( )云( )
(2)在本学期中,你在“走进大自然”的综合实践中,通过调查访问,发现人类有破坏大自然的现象,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3分)m
(3)从你读过的书里,挑选一本喜欢的向同学推荐。推荐的书名《 》。作者( ) 书的主要内容:
推荐的理由: (3分)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的叶子 (______)的枝叶 (______)的花园
(______)的浓雾 (______)的天空 (______)的宝库
5、词语小本本。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用“√”选出所填字的正确解释。
接不暇 (A.接受,答应 B、应付,对待)
亲密无 (A.空隙 B、不连接,断开)
2.照样子,写四字词语。
(1)有关“花”的词语:花红柳绿、 、 、
(2)有关“根”的词语:根深蒂固、 、 、
(3)请你运用以上两个或更多的词语写几句话,要求用词恰当,句子通顺。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台柱子 笑面虎 纸老虎 老黄牛 弄潮儿
困难就是 ,你不要惧怕它,越是有困难越要做 ,敢于拼搏,争当大家的 。
6、古诗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诗人___________,诗中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__。
【2】诗的一、二句中,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特点向我们展示了农村特有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第三句写道“日长篱落无人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诗的三、四句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_的喜爱之情。
7、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将诗句补充完整。
5.说说你对所填诗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 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牧童遥指杏花村。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作者是 代诗人 。
【2】《清明》一诗描写的是_____(节日)时的景象。
【3】这首诗中哪一句描写了清明时节的自然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写出了清明时节人们( )的情景。
A.踏青时十分喜悦 B.扫墓时凄凉、忧伤 C.喝酒时逍遥
9、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束白色的栀(zhī)子花
一束鲜花——一束白色的栀子花,总会在我的每个生日送到我家。花束里没有通常可见的留言卡;到花店老板那里也查不出赠花人的姓名,因为这花是现金零售的。白色的栀子花依偎在柔和的粉红色的包装纸中,纯洁无瑕,芬芳沁(qìn)人,为我带来了无尽的欣悦。
我没法查明送花人的身份,然而没有一天不在揣想这位匿(nì)名者的形象。每一次我想起这位也许是出于羞涩或是出于怪僻而不愿意透露自己真名实姓的神秘人士的时候,都是我最为幸福的时刻。
妈妈也给我的想象推波助澜。她多次问我,是不是我曾为某人做过什么好事,而今他以这种方式向我表示他的谢意?会不会是那位我常常帮他卸(xiè)车的开杂货店的邻居?会不会是那位老人,在整个寒假里我都帮他取邮件,让他省去在冰地上滑倒的危险?会不会是哪位青年人,对我怀有浪漫之想?我实在没法知道。而栀子花的馥(fù)郁与温馨(xīn)却无时无刻不陪伴在我的身旁,让我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是可爱的,值得别人关心与爱。
我就是在这栀子花香中想象,在栀子花香中成长,一直到22岁。这一年,我妈妈过世了,生日里的栀子也就是在这一年中断的。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依靠(____) 香气袭人(______)
2、读过文章,你觉得母亲送花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照样子,将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例:他的书法作品,全校同学都说棒。
他的书法作品,全校没有一个同学不说棒的。
①人们看了这两截连成的春联,都拍案叫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没关系,这里的人都认识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______(搏 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______(奈 耐)心,知识虽多却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______(豪 毫)不费力地坐在______(荧 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 )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 )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我们再也不必“囊萤夜读”“手不释卷”,而能够在欢笑里、蹦跳中增长见识。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浸浴在“读书之乐,乐融融;读书之乐,乐陶陶”的境界里。
【1】阅读①-③段,选出括号里正确的字。
【2】读④段,作答:
(1)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 ) 瞬间——( )
(2)给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作者把“阅读”比喻为_____________。把“电视前的观赏”比喻为___________。
【4】求学问、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中作者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说:“读书之乐,乐融融;读书之乐,乐陶陶。”你有这样的体会吗?请你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举例说明这种阅读带给你的快乐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课内阅读。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用它当摇篮。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1】本文选自丹麦作家____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请你写出他的其他的童话故事,至少四个。《____》《____》《____》《____》。
【2】“不过她没有注意这些”。“这些”指____;她注意的是;____;她注意这些是因为:____。
【3】选出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的对应用法。(只填序号)。
①用于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②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1)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____
(2)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____
(3)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 笋
①我爱竹山,我爱竹林,我更爱竹山的春*,竹林的后代——春笋。
②春日,春雨潇潇,绿幽幽的竹山,翠生生的竹林,像一幅烟雾迷蒙的水墨画。雨雾纷扬,洒在竹叶上,“沙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像春蚕吞食桑叶。“滴答——滴答——”小水珠滚落在地上,渗进土里,地里的笋芽儿如同婴儿吮吸母亲的乳汁,积聚力量。
③嗬,一夜之间,又有无数春笋(拨 拔)地而起啦! 瞧 漫坡遍地 密密麻麻 一个个像尖锥似的披着淡绿的嫩衣 在春风中微笑 在春雨中沐浴
④啊,春笋生得多么顽强呀!春雷一动就破土而出,冲破地皮蹦出来,顶开沙砾冒出来,窜过石缝钻出来……别看它嫩生生的, 春笋浑身可充满了活力,春笋比钢钎更刚强, 春笋比风钻更锐利, 任何阻碍也压制不住春笋向上的生机。
⑤啊,春笋长得多欢畅啊!迎着阳光,吸着雨露,一个劲儿地拔节,“叭叭叭”,一节,一节,又一节……你追我赶,(竞 竟)争着向上。山泉丁冬为它们伴奏,鸟雀欢歌为它们歌唱,小花舒瓣对它们欢笑,松柏婆婆给它们鼓掌:长吧,长吧!高高的蓝天多(广 宽)阔,看谁快快长成材,比谁早日作贡献。
【1】在文中括号中选择正确的字打“√”。
【2】修改第4自然段结尾处画“ ”的句子。
【3】请在文中第3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
【4】第4小节中许多动词表现出春笋顽强生长的过程,请在这些动词下面加上 “●”。
【5】用“~~~~~”画出文中一处比喻句,这个句子把 比作 。
【6】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写春笋。
【7】你喜欢春笋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鸟的天堂》片段,完成习题
我们的船渐渐(靠近 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shǔ shù)。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féng fèng)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晃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写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____、_____。
从括号里选出正确的词语_____、_____。
【2】读第一自然段,我感受到这是一棵_____的榕树,作者是按_____顺序写的,属于_____描写。
【3】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大榕树______的特点,体现在_____和_____两个方面。
【4】你从画线句子体会到什么?______。
【5】作者直接赞美榕树的句子是______。我也来写一句话赞美榕树_____。
15、读句子,写句子。
(1) 偶然有几支屈曲得很古怪,像画上画的。
偶然
(2) 经过的船常常停泊在右边那一棵的绿荫下面。
停泊
16、照样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例:王老师对小华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
王老师对小华说,他把小华的书包缝好了。
1.黄继光对营参谋长说:“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营参谋长紧握着黄继光的手,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改为转述句)
(2)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改为陈述句)
(3)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缩句)
(4)云雀在树上叫。(改为拟人句)
18、读下面的句子,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围绕这个句子写几句话。
下课了,教室里可真热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用加点的词语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2)海力布把消息告诉了乡亲们。(扩写句子,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对秦王说:“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4)把“悠然自得”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关联词将下面的两个句子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冬天就要到了。
小松鼠要贮存冬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父死了。
夸父的精神永驻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我最喜爱的动物
你最喜爱哪个动物?把你们之间的故事写下来。注意书写工整,卷面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