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音字辨析
1. 只:① zhǐ(____) ② zhī(_____)
2. 结:① jiē(____) ② jié(____)
3. 朝:① cháo(____) ② zhāo(____)
4. 中:① zhōnɡ(_____) ② zhònɡ(____)
2、看拼音,写词语。
shèng kāi wán shuǎ diào yú guān chá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hé 1ǒng yì běn zhèng jīng yǒu qù yǐn rén zhù mù
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
3、我能写出更多的词。
( )( ) ( )( )
书 ( )( ) 字( )( )
( )( ) ( )( )
4、汉字魔方。(加个偏旁构成字,再组词)
可____( ) 田____( )
毛____( ) 木____( )
早____( ) 月____( )
5、看图写音节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6、阅读理解。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_______。
【2】“小荷才露尖尖角”中“小荷”指的是:______,这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
【3】根据古诗内容连线。
泉眼 蜻蜓 荷叶 荷花
7、品析诗歌,完成练习。
故乡
杨牧
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 远远地离开了故乡的时候,
故乡,是一幅铺在地上的画。 故乡,是一幅挂起来的画。
我在画中走来走去, 一抬头,便能看见,
只看到天边遥远的云霞 每当月下,透过一层薄薄的纱。
【1】对诗歌中“挂起来的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故乡画成了一幅画挂在墙上,每当思念故乡的时候就抬头看画
B.作者所说的每当月下抬头看画其实就是在思念故乡
C.远离了故乡,故乡像挂在墙上的画,作者没有办法置身其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故乡是我们的港湾,往往离开才知道珍惜。对那些远离家乡的人,故乡的亲友总是想问问:________?(用课文中出现的诗句回答)
8、诗歌鉴赏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古诗讲究对仗。诗句中“迟日”对“________”,“江山丽”对“________”,“泥融”对“________”,“________”对“鸳鸯”。
【2】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
①这首诗的首句和第二句分别从________和________的角度来描写春天的清新秀美。
A.视觉 B.嗅觉 C.听觉
②这首诗的后两句通过燕子衔泥翩飞的_____描写和鸳鸯相偎而眠的_____描写,表现出春天的和谐宜人。
A.静态 B.动态
【3】根据诗中景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填空。(填序号)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诗中依次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①江山 ②太阳 ③花草 ④鸳鸯 ⑤春泥 ⑥春风 ⑦燕子 ⑧沙滩
【4】根据意思找出相应的诗句,并写下来。
春天白天渐长,春天的到来使江山显得更加秀丽;春风送来了阵阵醉人的花草香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精彩赏析阁。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________了,然后________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____ ____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在选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这些动词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课文说说“我们的任务”指的是什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班长”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壮士们跳崖时的情形?你从中体会到了壮士们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想一想,五壮士完成任务后,为何会选择跳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0、课外阅读。
卡耐基小时候是个大家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
在他9岁的时候,他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维吉尼州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看着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的地方的男孩。”继母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她的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卡耐基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且对他说,她相信他会成为一名作家。他接受了她的想法,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社投稿。他了解继母的热忱,也很欣赏她的那股热忱,他亲眼看到她用她的热忱,如何改善他们的家庭。
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激励了他的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1】理解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亲眼看到她用她的热忱如何改善他们的家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卡耐基小时候是个大家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______)
(2)父亲认为卡耐基是最聪明的男孩。(______)
【3】卡耐基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 )。
A. 打字机 B. 打印机 C. 游戏机 D. 复印机
【4】卡耐基凭着继母怎样的一句话,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牙签鸟和鳄鱼
一天,森林里的鸟儿们在议论:世界上的飞禽走兽数不清,究竟谁的心肠最好?恰巧牙签鸟打头顶飞过,凑上去说:“依我看呐,要数鳄鱼心最善。不信,你们跟我来!”
牙签鸟领着众鸟来到河边,只见鳄鱼像条大壁虎似的趴在河滩上,样子非常吓人,谁都不敢上前。
牙签鸟劝道:“别看鳄鱼外表长得丑,心肠可好着呢!”牙签鸟说完,轻快地钻进鳄鱼的大嘴巴里。突然,鳄鱼的嘴巴闭上了。树上的鸟儿们吓得惊叫起来。就在鸟儿惊慌的时候,鳄鱼张开大嘴,牙签鸟不慌不忙地飞了出来。
鸟儿们立即围上去,七嘴八舌地问牙签鸟是怎样脱险的。牙签鸟嘿嘿一笑,说:“这有什么,在他的牙缝里剔食吃,鳄鱼感到怪自在的,不在意打个盹儿,把我关在嘴里,我张开翅膀拍拍他的上颚,唤醒他,他就让我出来了。”说着牙签鸟抖抖身子给大家看:“喏,他没伤我一片羽毛,这不会假吧。”
这下,鸟儿们都相信了牙签鸟的话,认为鳄鱼是最善良的。于是,鸟儿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争着上前去拜访。
贪婪、凶残的鳄鱼早张开大嘴巴等着这群天真烂漫的来访者了。一只小花雀刚飞到鳄鱼的嘴边,就被他一口吞进肚里。小花雀凄厉的惨叫声,鳄鱼得意的狂笑声,使得逃生的鸟儿们醒悟了:原来,牙签鸟是鳄鱼的帮凶!
【1】鸟儿们相信鳄鱼善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分析牙签鸟为什么能从鳄鱼嘴里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喜欢牙签鸟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滴滴答答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去。
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她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 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还是失败。
再试……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已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您。”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仅仅如此简单。
【1】下面不属于短文表述的内容是( )
A.儿子陪母亲聊天。
B.儿子帮忙穿针线。
C.母亲细心寻找针线。
D.母亲穿针线时不放弃。
【2】母亲为儿子骄傲的原因是( )
A.儿子学习认真,成绩优异。
B.儿子孝顺,常常陪伴母亲。
C.儿子年轻,却已是大作家。
D.儿子虽年轻,却很会赚钱。
【3】文中第③自然段中画线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 )
A.表现母亲害怕儿子,不敢打扰。
B.表现母亲深爱儿子,不忍打扰。
C.表现抽屉太老旧了,不好使用。
D.表现母亲年纪太大,手脚不灵。
【4】下列与本文表现的主题类似的诗是( )
A.《静夜思》
B.《暮江吟》
C.《游子吟》
D.《凉州词》
【5】文中第5自然段连用了几个“再次”,并且将穿针的过程写得很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
【6】“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你认为儿子今后会怎么做?(至少写两点)___
13、阅读短文
火柴姑娘
①火柴姑娘不愿意被人随意抽取,虚度生命。她想掌握自己的命运。于是,她逃了出来。
②一个寒冷的冬夜,火柴姑娘发现一个小女孩。她衣着单薄,怀里抱着一个破旧的玩具熊,蜷缩着身子,昏迷在墙角。
③火柴姑娘从自己的身体里取出一支火柴,点燃了。小女孩得到了一丝温暖,渐渐舒展开蜷缩的身体!可当火柴熄灭,小女孩又蜷缩起来。
④火柴姑娘又从身体里取出一支火柴,点燃了。小女孩的身体不自觉地向火柴姑娘靠了过去。可是没过多久,火柴又熄灭了。小女孩打了个寒战,眉头皱了起来。
⑤火柴姑娘一次又一次取出火柴。在一支支火柴的温暖下,小女孩舒展开蜷缩的身体,苍白的脸逐渐变得红润起来,嘴角浮现出了浅浅的笑意。“大概是做什么好梦了吧!”火柴姑娘想。
⑥不知不觉,天快亮了。哧!火柴姑娘擦燃了最后一支火柴。这最后一支火柴,是那么明亮,那么温暖,闪烁着七彩的光芒。在美丽的光芒中,火柴姑娘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她要睡一个长长的、长长的觉。
⑦清晨,一缕新生的阳光照进墙角。小女孩醒了。她发现自己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燃尽的火柴梗。小女孩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在那个寒夜里,有一个善良的火柴姑娘一次次地燃起微微火光,为她守住了生命的温度。
【1】小明想按照故事发展顺序给同学讲这个故事,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联系短文,对火柴姑娘逃出来的原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不愿意被人随意抽取,虚度生命
B.不愿意虚度生命,想活得精彩
C.不愿意被人随意抽取,虚度生命,想掌握自己的命运
D.觉得自己太累了,想逃出来睡一个长长的、长长的觉
【3】用“ ”画出第②自然段中描写小女孩样子的句子。
【4】读到第③自然段“当火柴熄灭,小女孩又蜷缩起来”这个内容时,我预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自然段中,当看到小女孩的脸逐渐变得红润起来,嘴角浮现出了浅浅的笑意时,火柴姑娘的心情是( )
A.开心
B.难过
C.痛苦
D.恼怒
【6】你喜欢文中的火柴姑娘吗?为什么?
我(喜欢不喜欢)_________文中的火柴姑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粽子里的乡愁
①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思念旧时代的年节情形。
②端午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时刻。想起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棕”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也有说“棕”和“宗”谐音,寓意“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
③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荤的豆沙粽、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之为“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子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
④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汤中一段时刻(大约一夜晚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助于消化。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早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⑤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⑥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紧。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行呢?”
⑦如今,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1】下列不属于作者家乡端午节的风俗的是( )
A.布施乞丐
B.包粽子
C.吃粽子
D.扔粽子
【2】“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联系上下文,这句话中“美其名曰”的用意在于( )
A.母亲觉得自己的粽子包得很富贵。
B.母亲祈愿吃了富贵粽的乞丐能够有福。
C.母亲善良、有爱心的表现。
D.母亲想让自己的粽子名字听起来有喜气。
【3】下列表述与“粽子里的乡愁”含义不符的一项是( )
A.对善良母亲的怀念。
B.对家乡端午节包粽子、送粽子习俗的怀念。
C.表达对乞丐的同情。
D.现在身处异乡,无从体味家乡情味的失落。
【4】下为节日赋诗是我国的文化传统,下面诗词句中描写端午节的是( )
A.玉颗珊珊下月轮
B.春风送暖入屠苏
C.碧艾香蒲处处忙
D.家家乞巧望秋月
【5】仔细阅读文章第④段,思考灰汤粽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短文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
(1)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2)卫生区被同学们打扫得非常干净。
(3)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4)我向老板说明了自己的处境。
(5)女娲救出了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16、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菜园里种了很多蔬菜,有土豆、黄瓜、西瓜和西红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室里安净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她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写一个句子,用上拟声词)
(2)你们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像老鼠一样在地底下藏,像青蛙一样在湖面上跳跃吗?(照样子,写句子)
(3)后来登上长城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缩句)
(4)它难道不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伟大灵魂吗?(改成陈述句,意思不变)
(5)比较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①川藏公路全长两千四百多公里,穿越折多山、雀儿山等十四座大山和金沙江、大渡河等十二条奔腾咆哮的江河。
②川藏公路很长,穿越许多大山和江河。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6分)
(1)对少先队员来说,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改为肯定句)
(2)在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缩句)
(3)你和我去老师那儿。(改为祈使句)
20、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少先队员黄远明搀扶盲人叔叔过了马路。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
2.熊猫有趣的动作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创编寓言故事
要求:从狐狸、小白兔、老虎、刺猬、树爷爷、风姑娘、月亮小姐这几个角色中任选角色,创编一则寓言故事。通过一个简短有趣的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题目自拟。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