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世纪60年代以来,当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世界历史发展主流的时候,处于内外交困的清政府,仅仅从“器物”层面进行了一场“师夷长技”的运动。下列关于这一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19世纪70年代开始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D.主观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富强起来
2、下图企业创办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解放战争时期
3、沈阳市每年都会在某晚拉响警报,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停车鸣笛打开双闪,以示不忘国耻。沈阳市选定的不忘国耻的日子是
A.7月1日 B.7月7日
C.8月13日 D.9月18日
4、江西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也得到了“军队的摇篮”“工人运动的摇篮”“革命的摇篮”和“共和国的摇篮”等称号,“革命的摇篮”指的是( )
A.南昌起义
B.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5、在孙中山《讨袁檄文》号召下,1915年底,蔡锷在云南宣告独立,起兵北上讨袁,史称(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6、如下图是某教师在屏幕上展示的学习目录。由此判断本课的主题是( )
A.国防建设迅速发展
B.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C.科技成就举世瞩目
D.文化园地百花齐放
7、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
A.一次大战
B.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的决定
C.十月革命
D.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
8、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的是
A. 关天培
B. 左宝贵
C. 邓世昌
D. 叶志超
9、下表反映了近代列强在华开设工厂数量的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条约是( )
时间 | 1894年前 | 1900年 |
列强在华设厂总数 | 80家 | 933家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八年级学生编排了历史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挥师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丁
D. 丙、丁
11、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伟大的转折》讲述了毛泽东等革命元勋在红军长征 途中自通道转兵以后,指挥中央红军以东西驰骋、南北往返高度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最终粉碎数十倍国民党军围追堵截而使红军重出生天的故事。长征途中跳出敌人包围圈的是
A.血战湘江 B.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12、1997年7月1日正式成立了( )特别行政区。
A.广东
B.福建
C.澳门
D.香港
13、把握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下面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五四运动扩大——资产阶级成为运动主力
B.中国共产党成立——全国工人运动高涨
C.北伐的胜利进军——工农武装割据形成
D.八七会议的召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4、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 政策筑梦”是指
A.永安建制,分封诸侯 B.定都天京
C.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5、江南制造局从美国购置了“制器之器”,设备完整,机械化程度较高。到19世纪90年代,该局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东亚机器设备最齐全、工艺制造技术最先进的兵工企业。材料可以印证洋务运动( )
A.抵制了外国资本人侵 B.实现了中国的富强
C.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 D.实现了中国的近代化
16、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近代日本通过哪一条约割占了台湾岛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7、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 清政府腐朽
C. 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 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18、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是12月4日,也是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共同纲领》
19、《李鸿章传》中写到"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置总理衙门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兴办新式学校 D.开办近代民用工业
20、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打开中国国门的西方列强是
A. 俄国
B. 法国
C. 英国
D. 美国
21、______是黄海大战中英勇殉国的将领。
22、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名的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地点
B.形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部队的地点
23、他身为国家主席,却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含冤病逝。( )
24、______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______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
26、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会议是___________,召开时间___________年。
27、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 )、开动脑筋、(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8、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请求光绪帝拒和、迁都、变法,史称“_____”。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取得胜利,史称“_____”。
29、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抗争史。其中不乏有农民阶级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
(1)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起义,它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2)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兴起于山东、直隶一带的民间组织组成_______积极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结果虽然失败,却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30、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____ 。
31、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异同?
32、中国近代化就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以来,当中国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努力时,近代化运动就开始了……不同时代的中国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根据当时人们主观上的理解,运用自己可以拥有的政治资源与经济条件,来不断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萧功秦《二十世纪中国的六次政治选择》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运动”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中国进行“近代化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2)材料二中的“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分析“政治变革运动”的性质?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为了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秀领导了什么运动?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化历程呈现的特点。
33、(1)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有哪些?
(2)同盟会的成立的目的是什么?纲领是什么?
(3)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6年12月12日拂晓,在张学良、杨虎城的共同指挥下,东北军派兵包围了华清池解除了蒋介石卫队的武装,蒋介石已跳墙逃跑,被东北军搜出扣留,移送新城大楼。与此同时七路军包围了西京招待所,将十多名军政大员拘捕。张、杨于当日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联日。事后,当再谈及此事的时候,张学良说:“如果再走一遍人生的路,我会再做同样的事情。”
材料二:佟麟阁曾激励将士们说:“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材料三:1937年12月15日,已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人员三千多人,被日军押往南京汉中门外,枪密集扫射。然后,受伤未死者与死者一起被焚化。16日,中国难民五千多人,被日军集体押往中山码头,双手反绑,排列成行,用机枪扫射后,弃尸江中。其中仅有两人逃生。
(1)材料一中的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在1936年发动了哪一事变?目的是什么?
(2)这一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如何?中国共产党派谁去西安调停协商?
(3)材料二的佟麟阁牺牲于哪场战争中?他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4)材料三描述了近代史上的哪次重大事件?有多少中国人在这次事件中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