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鸡西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12年,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一段时间内,中国人有穿长衫马褂的,有穿西装的,也有中西服装混合穿的。一些前卫的女性竞相穿起西式旗袍,配上瓢鞋丝袜,这是当时前卫和时髦的象征。”材料反映当时中国(     

A.男女服饰完全西化

B.崇洋媚外之风盛行一时

C.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D.社会变革影响服饰变化

2、甲午中日战争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这句话透露出的信息是

A.练兵、建海军都是不应该的

B.洋务运动富国强兵的目标没有实现

C.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是因为建立了海军

D.练兵、建海军的目的是为了朝廷的面子

3、学习历史离不开历史地图,右图正确的名称应该是(       

A.武昌起义形势示意图

B.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

C.护国战争形势示意图

D.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

4、清末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悉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和“割台湾”与哪一条约有关?(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标志着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的事件是

A. 金田起义

B. 定都天京

C.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 北伐西征

6、1949年,某次会议通过了以下若干决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改北平为北京,并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次会议应该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七届二中全会

D.十一届三中全会

7、使世界开始连接成一个整体的事件是

A.启蒙运动的兴起 B.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的爆发

8、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

A. 田汉

B. 冼星海

C. 聂耳

D. 徐悲鸿

9、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增强

B.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人新阶段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D.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人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10、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美国

11、中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的一个重要素养是“时空观念”——不仅要将历史事件理清时间顺序,而且要掌握历史事件的地理空间所在。学会看懂带有时间的历史地图会帮助我们提升时空观念。下图反映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西安事变

12、“激荡黑土动辽沈,浴血鏖战锦州城。直下盛京擎义旗,长春鞭策到华东。”这首诗中描述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太原战役

13、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共同纲领》   B.《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4、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 公车上书 B. 《万国公报》的创办

C. 强学会的成立 D. 变法诏书的颁布

15、李宗仁在回亿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16、“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上的武装力量薄弱,不堪一击。”这反映了下列哪一朝代的史实?( )

A.唐朝 B.北宋 C.隋朝 D.秦朝

17、1935年10月,中共中央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A.陕北吴起镇

B.江西瑞金

C.湖南长沙

D.甘肃会宁

18、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该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国民党一大 D.古田会议

19、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曾经说过扶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隆瓤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20、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总干渠全长70.6公里。红旗渠的修建反映的时代精神是

A.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 爱国主义,英雄主义

C. 注重环保,生态建设

D.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________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22、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_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2012年中国作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表明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23、中共二大:时间、地点、内容:P67意义:___________

24、_______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开始掌握了核技术。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

(4)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5)中国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的标志

26、1894年是农历的“甲午年”;1898年是_______年;1901年是“辛丑年”;1911年是_______年。

27、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的地点是广西桂平县_______;1905年8月在_______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28、1856年,____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9、观察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开国大典,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B.先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

C.沿江开放城市起“龙尾”作用的城市。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新中国的国歌——

(2)1950年派兵侵略朝鲜的国家——

(3)香港、澳门是在哪一伟大构想下回归的——

(4)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1)外国的侵略使中国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说出使中国社会性质逐步发生变化的四个侵华战争。

(2)请说出具有反外国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封建腐朽统治的农民运动一例。

(3)为探索救国之路,地主阶级掀起中国历史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请指出该事件。

(4)请说出中国近代史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名称。

(5)回顾中国近代史,谈谈你的感悟。

32、“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历史就是不断奋斗的历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的读书人组织了“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的组织者是哪两位读书人?

(2)哪场革命开创了我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这场革命的领导人是谁?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哪一事件?该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4)抗日战争中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哪一战役?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取得了哪场大会战的胜利,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5)解放战争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是哪次战役?请写出一位领导人的名字?

33、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及其内容是什么?这场运动为何会失败?它又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两项)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的两幅图片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什么运动?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4)通过分析以上材料,你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