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4年,《人民日报》记者在报道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参加的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交够国家的,留足合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一农村顺口溜可能产生于20世纪
A. 50年代中期 B. 60年代后期 C. 70年代前期 D. 80年代初期
3、下列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平壤战役--旅顺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
B. 平壤战役--威海卫战役--黄海海战--旅顺战役
C. 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旅顺战役--威海卫战役
D. 黄海海战--平壤战役--旅顺战役--威海卫战役
4、“1978年,中国上百台印刷机转动,不同的报头之下,出现了同一个标题;校园的阅报栏前挤满年轻的面孔,无数学子闻风而至,阅读同一篇文章;被一种沉重的沉默笼罩的中国大地,随着第一声响动,忽然爆发出轰鸣。”这段话描述的场景最有可能是( )
A.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
5、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深刻创痛、空前的民族危机,把中国人民惊醒了。”以下关于“中国人民惊醒了”的表述,错误的是
A.台湾人民掀起了反抗日本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运动
B.地主阶级开始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C.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
D.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
6、如今,博物馆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知识宝库。众多游客喜欢走进博物馆亲近文物,浸润在中华文化中。藏在博物馆内的文物因被大众关注而变得活力四射,光彩熠熠。我市准备举办一次改革开放科技成就展,其中可以选入的是( )
A.两弹一星
B.神州载人航天系列
C.籼型杂交水稻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7、下图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国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
C.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8、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一副墨字对联依稀可辨:“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幅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A.2O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末
C.20世纪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
9、19世纪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创办的海军是( )
①南洋水师 ②北洋水师 ③ 广西水师 ④福建水师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0、在近代历史上,我国受尽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辱,其中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
A. 英国 B. 俄国 C. 葡萄牙 D. 日本
11、据下表可知建国初期中国工业
1955年 | 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 |
1956年 | 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
1956年 |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
A.布局合理 B.产量巨大 C.门类齐全 D.基础薄弱
12、它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它是
A.《狂人日记》 B.《阿Q正传》 C.《子夜》 D.《愚公移山》
13、2018年1月,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名单公布,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黄石港区的大冶铁矿(现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上榜。其入选理由可从侧面反映出洋务运动( )
入选理由:张之洞在湖北创办的洋务企业中唯一一家延续至今的企业,中国第一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亚洲最大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大冶铁路是第一条长江、铁路联运通道,是湖北省第一条企业专用线…… |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是清朝统治者自救运动
C.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D.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
14、有资料表明,十年“文革”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这超过了建国后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A.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B.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C.政治上长期动乱
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15、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洋务运动,这一运动没能挽救腐朽的清王朝,但在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下列选项中最能促成“柳成荫”的是( )
A. 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B. 创建了三支近代海军,增强了海防力量
C. 修建了铁路,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
D. 创办大生纱厂,成为实业救国的典型代表
16、陈独秀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下列对于新文化运动评价正确的是( )
A.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B. 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C. 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D. 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7、小明在遵义考察一处革命遗址时拍摄的照片.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与这幅照片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的主题词,下列哪项最准确
A.开天辟地
B.举国欢庆
C.革命圣地
D.生死攸关
18、“1946.7—1948.9,支援前线的农民,山东580余万、冀中480余万;淮海战役中,民工150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牲畜6300头;陈毅感叹,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此材料说明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
A.人民群众大力支援
B.党中央正确指挥
C.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低下
D.人民解放军作战勇敢
19、洋务派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开展的自救活动有( )
①创办军事工业 ②创办民用工业
③筹建海军 ④废除科举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0、把握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下面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五四运动扩大——资产阶级成为运动主力
B.中国共产党成立——全国工人运动高涨
C.北伐的胜利进军——工农武装割据形成
D.八七会议的召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1、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决定创办________,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的________,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22、在下图中填:
A.苏州
B.重庆
回答:图中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与以往条约相比有什么变化?
23、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________的产生;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请求光绪帝拒和、迁都、变法,史称“________”。
24、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5、大跃进运动的主要表现是农业上的__________,和工业上的______________。
26、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大会上____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领导工人运动。____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27、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____”,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战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____”。
28、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重申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________。
29、________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
30、1895年,_____(事件)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_____”的口号。
3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表格。
城市名称 | 相关史实 |
武汉 |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因此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支持革命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①”他宣告了中国2000多年君主专治制度终结。 |
北京 | 1919年5月在北京爆发的②,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③ |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③召开。这次会议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延安 |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④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
⑤ |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了⑤。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32、请根据下面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能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33、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五四"传单
请回答:
(1)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
(2)中国的土地"不可以断送"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3)从这段材料中体现出来的五四精神,你认为是什么?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请填写材料一中的年代尺A、B、C、D处内容。
材料二
…“是役(甲午战争),…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国)据旅顺、大连湾,英(国)据威海卫,德(国)据胶州,法(国)据广州湾,以互为钤(qian)制。中国乃不国矣。 ——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 ||
图一 | 图二 |
(2)请观察图一,结合图文分析19世纪末的中国出现了怎样的历史现象?观察图二,面对当时中国的时局,美国提出了哪一政策?
材料三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位“有识之士”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