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昌江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有学者认为,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第一阶段,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开国大典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经济特区的建立

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民权主义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据此判断,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中与民权主义相对应的是(     

A.驱除跶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3、同仁堂是我国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中药老字号。1954年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时,它走的道路是(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实行公私合营

C.国家没收管理

D.个人独立经营

4、近代中国许多报刊杂志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的新思想是(     

A.维新变法

B.民主共和

C.扶清灭洋

D.君主立宪

5、根据下图,可以看出农民家庭收入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A.开展土地改革

B.发动“大跃进”

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孙中山(18661925年)曾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在“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 B.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C.开展革命活动,准备武昌起义 D.创办黄埔军校,准备出师北伐

7、如图所示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金陵·城殇

惨绝人寰数金陵,

倭寇铁蹄狂嚣张。

八十二载痛犹在,

国家公祭抚国殇。

2019.12.13

A.旅顺大屠杀

B.南京大屠杀

C.台儿庄战役

D.豫湘桂战役

8、1954年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   

A.制定了《共同纲领》

B.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C.召开全国人大颁布了第一部宪法

D.进行了三大改造

9、下列不能体现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变迁的一项是( )

A.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B.铁路大提速

C.绿色卫生观念深入人心

D.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

10、“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英勇就义时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此处的“贼”是指(

A.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B. 慈禧太后、袁世凯

C.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贵族   D. 慈禧太后、光绪皇帝

 

11、你认为下列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建立天国

B.百日维新---民主共和

C.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D.辛亥革命---君主立宪

 

12、“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这一内容出自

A. 中英《南京条约》

B. 中俄《瑷珲条约》

C. 中日《马关条约》

D. 中外《辛丑条约》

13、光绪帝诗云:“城上神威炮千斤,枉资剧寇挫吾军。后来地道终归汝,致远深沉第一勋。”此诗反映的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雅克萨之战

14、“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C.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15、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反对个人崇拜、纠正“左”倾错误而开展的一次全国性思想解放的讨论。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资产阶级自由化

C.“两个凡是”方针

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6、《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这样做

A.实现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B.鼓舞了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的斗争

C.提出废除封建制度,改革内政的主张 D.扭转了太平军在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17、我国古代有许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那么“医圣”“书圣”分别指

A. 张仲景、吴道子   B. 华佗、顾恺之   C. 张仲景、顾恺之   D. 张仲景、王羲之

18、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这里反映出宋初的一个基本国策是

A.重内轻外

B.崇武尚文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19、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是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这段评论的依据是(     

A.它促使中国新的革命时期到来

B.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C.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D.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20、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根据信息提示,写出下列答案。

(1)新中国的文艺方针——

(2)20世纪80年代开始科技发展计划——

(3)万隆会议提出的外交方针——

(4)对少数民族居住地方的管理方法——

(5)九年义务教育是哪一发展战略的奠基工程——

22、状元实业家____毅然回家乡创办企业,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____”的道路。

2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中英《______》;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

24、历史上的口号或主张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的特征。

(1)洋务运动期间,在“   ” “求富” 口号指导下,洋务派开展了一场维护清朝统治

的自救运动。

(2)   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新文化运动提倡   与科学,促使人们思想空前解放。

25、影响: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_______和生产的积极性。

26、三民主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7、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革命团体是_________;1905年,在日本东京建立的革命政党是__________

 

28、填空题。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____,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________

(2)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

29、表格填空: 建国70周年庆典反映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可是,随着列强的入侵,近代中国也曾陷入过落后、屈辱的境地。铭记历史,才能知耻而后勇。请依据表格中提示,完成填空。

战争名称

侵华国家

主要条约

影响

鸦片战争

_______________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变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_______________

《北京条约》

进一步加深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中日③__________战争

日本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俄、英、美、日、

德、法、意、奥

_______________

中国完全陷入

____________的深渊

30、文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魏源编著的系统介绍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的著作是

(2)1912年孙中山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

(3)《狂人日记》提出打倒吃人的礼教。该作品的作者是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2013年,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在会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为实现中国梦,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具体内容是什么?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什么?

32、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沙俄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请回答:本次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列举两点中国丧失主权的表现。沙俄得到更多的好处具体指什么?其中增开天津为商埠的又是那一不平等条约?

3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产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曾遭受过哪两次重大挫折?从“革命道路”“生死攸关”两方面,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的。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54日)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材料三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努力发展生产,最终探索出一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改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四 ……雄狮刀坝(地名)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节选自《长征组歌》

(1)与材料一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有什么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会址在哪?这次大会何时召开?

(3)材料三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这一“正确革命道路”开始标志是什么?

(4)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什么?材料四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