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近代历史上,在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最多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作为洋务派的代表,受命于危难之际,收复新疆,他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张之洞
D.李鸿章
3、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红头军”的领袖是
A.关天培
B.林则徐
C.华尔
D.洪秀全
4、习近平指出,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中的“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指的是到哪一历史事件100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A.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改革开放”政策制定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雄安新区”创建
5、在“学习党史”活动中,某班同学搜集资料,制作了如下展板:( )
中国共产党领导昌起义后,起义军仍使用国民革命军名称,南下广州建立根据地 | 毛泽东将秋收起义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三湾改编后,连级单位建立党的支部 | 井冈山根据地的工农革命武装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 古田会议决议确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 |
1927.08 1927.09 1928.05 1929.12 |
这一展板的主题应是(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C.人民军队的建军历程
D.人民军队的名称沿革
6、《安德鲁.汉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中国被迫接受他们的方式是签订(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居世界( )
A. 第1位 B. 第2位 C. 第3位 D. 第4位
8、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关羽脸谱为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由此可以推知,“红色”一般用来表示
A.忠勇侠义 B.阴险狡诈 C.凶狠残暴 D.铁面无私
9、会后,毛泽东很清楚红军并没有脱离险境,此时决不能消极对待,他必须让红军再次成为一支让敌人捉摸不透的部队,使整个西南到西北都成为红军施展才能的舞台。材料中的“会”是指
A.遵义会议
B.古田会议
C.八七会议
D.中共七大
10、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最终形成是在( )
A.建立经济特区以后
B.设立沿海开放城市以后
C.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以后
D.开放内陆省会城市和边境城市以后
11、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下列史实的搭配,不具有直接因果联系的是( )
A.八七会议——秋收起义
B.《新青年》创办——《狂人日记》发表
C.南昌起义——人民军队创建
D.百团大战——重庆谈判
12、《时局图》生动形象的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现象。此图描写哪一条约签订后的情境( )
A. 《虎门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3、1911年10月10日,汉口租界内一家英文报纸《汉口日报》报道称:“由于昨日下午俄租界一枚炸弹的爆发,破获了此前未曾察觉的一个革命机关……”上述报道中的“革命机关”制造炸弹是为了发动(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14、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本来就是个英雄的城市。”抗日战争时期,可以证明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A.台儿庄战役
B.淞沪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武汉会战
15、为了富国强兵,中国近代有许多人开始救国的探索,下列人物属于洋务运动在中央的代表的是
A. 曾国藩 B. 李鸿章 C. 奕诉 D. 张之洞
16、《辛丑条约》签订后,出现了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这些著作的思想核心是
A.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B. 提倡民主和科学
C. 提倡新文学,反对就文学
D.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17、很多人取名叫“国庆”,是因为出生在国庆节那一天,那么在这些叫“国庆”的朋友中,最大的在2017年应是多少周岁
A.54
B.55
C.56
D.68
18、五四运动期间有一个家庭妇女,由于没有钱买布写标语,就把自己家的衣服当掉,买了几尺白布,写上标语,上街游行。这说明
A.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五四运动中市民阶层是运动的先锋
C.五四运动中资产阶级是运动的主力
D.五四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19、1915年,针对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对此发起了猛烈的抨击,他们的阵地是
A.
B.
C.
D.
20、洋务派创办的国内最大的军工企业是( )
A. 安庆军械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福州船政局 D. 天津机器局
21、独立梦、工业梦、强军梦、统一梦…“中国梦”凝聚着各方共识,砥砺国人前行。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改正:___________
(2)1976年10月,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粉碎,标志着“文革”的结束。( )改正:______
(3)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 改正:_______
(4)1997年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 改正:
22、三大改造期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是_________,实现和平过渡的社会主义改造创举是_________。
23、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_________,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_______。
24、“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________运动中青年学生的呼声。
25、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6、甲午战争后,签订了________,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是________。
27、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 )年,西藏和平解放;(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9、
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展开。
——《全球通史》
中国近代化历程 | 主要特点 | 相关重大事件 | 代表人物 (各写4个) |
第一阶段 | ① | 洋务运动 | ② |
第二阶段 |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③ | 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 |
④ | |||
第三阶段 | ⑤ | 新文化运动 | ⑥ |
30、历史遗迹记录着一个民族的荣耀与屈辱。
(1)圆明园残迹像一座纪念碑,记录侵略者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这里的“侵略者”指的____________。
(2)“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描述了中国守军与侵华日军激战的情形,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
(3)________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31、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进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1)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叫什么?
(2)孙中山把这个政党的十六字纲领在其机关刊物上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是什么?
(3)辛亥革命爆发的地点在哪里?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
(4)辛亥革命在思想上的影响是什么?
(5)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最大的“成功”体现在哪方面?
32、国家调整外交策略的出发点是什么?
33、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在党的历史上有两次伟大转折: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和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决策?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施了哪一项重大改革?哪个城市成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2001年我国加入了哪一个国际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3)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34、材料一:1951年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成功,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材料二:“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1952年某农民
材料三:“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克拉克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1)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材料四:“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2)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材料五:在发展国民经济中,我们必须努力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工业,把现有的社会主义工业扩大起来,办得更好;我们必须努力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的改造。这两方面的任务必须紧密联系在一起。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工业;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就是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和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要过渡到社会主义,没有主体当然不行,没有翅膀也不行
——1954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3)依据材料五指出,要过渡到社会主义,必须做好哪两方面的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社会主义的改造完成于哪一年?从1954年起,国家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什么方式?在改造过程中,实现和平过渡的创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