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
A.近代化的探索
B.侵略与反抗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日本学者伊豆公夫说:“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和投降,是有很多原因的,其中绵延14 年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起了决定性作用。”这场 “民族解放斗争”的起点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淞沪会战
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 作战双方没有变化 B. 原因一脉相承
C. 性质一样 D. 结果大同小异
4、以下书籍出版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意在弘扬爱国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下列人物因发动西安事变而成为1936年《民族英雄评传》中英雄的人物是( )
A.张学良
B.杨靖宇
C.左权
D.张自忠
5、台湾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近代史上,迫使它离开祖国怀抱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6、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科学 ③三民主义 ④变法维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7、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礼乐制度
8、《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民歌,最初为鲜卑语。后来有一位皇帝规定以汉语为正音,禁用本族语,这首歌就被翻译成汉语并保留至今。材料中的这位皇帝是( )
A. 曹丕 B. 司马炎 C. 苻坚 D. 元宏
9、实现了建国以来伟大转折的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大
B.第一届全国政协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10、下图人物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他被誉为
A、铁人 B、两弹元勋
C、党的好干部 D、“最可爱的人”
11、太平天国与以往农民运动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A.反封建 B.有组织 C.建立政权 D.反侵略
12、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他受命于危难之际,收复新疆。在他的建议下清政府于1884年设立新疆行省,他是
A.郑成功 B.曾国藩 C.左宗棠 D.张之洞
13、2020年是辛亥革命胜利109周年,有学者写道:辛亥之呼喊,彰显民族愤然血性,辛亥之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辛亥之功绩,矗立不朽民族丰碑。辛亥革命矗立的“民族丰碑”是 (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C.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4、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改革开放
15、下列历史情境与甲午中日战争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致远舰冲向敌舰
B.旅顺惨案
C.签订《马关条约》
D.美军杀害义和团战士
16、《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最大的不同之处是( )
A. 割地 B. 开设工厂 C. 赔款 D. 划使馆界
17、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八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8、“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是孙中山《讨袁檄文》中的一段话,针对的是袁世凯
A.出卖维新派
B.刺杀宋教仁
C.复辟帝制
D.出卖国家利益
19、下列历史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变法的是(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曾国藩
D.康有为
20、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为了实现“兴国之梦”,他一生主要致力于( )
A.变法图强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21、提出“实业救国”的近代状元实业家是——( )
22、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 )”、“( )”的方针,此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
23、(题文)国民政府抗战:________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________”。
24、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_____________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25、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1990年___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26、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____—1895年。
27、军事方面
(1)策略:八路军、______挺近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2)概况:晋察冀、晋绥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起来;____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战略: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___________。
(4)战术:根据各地不同地形,采取地道战、_____、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
28、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___________(会议);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___________(会议)。
29、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_________的失败,它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1900年,_________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30、中共十八大以来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建设,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31、简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
3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前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51年哪一地区的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写出其意义。
(2)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是通过什么法律文献废除的?
(3)请写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出现的严重失误两例
(4)请写出“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两个反革命集团。
(5)通过以上探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怎样做?
33、读下面年代尺,回答问题
请回答:
(1)第一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2)在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请简述其主要内容?
(3)请根据年代尺和所学知识,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科学理论?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概念以及在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在这之后,他多次提出了这一构想。“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的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
——《邓小平文选》第3卷
(1)材料一表明,最早提出了“小康社会”构想的是哪位伟人?他对“小康社会”作了怎样的描述?
材料二:2012年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摘自中共十八大报告
(2)“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中国梦”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材料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要一步,被称作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只有实现全面小康,才能为实现本世纪中叶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全社会都要齐心协力、凝聚共识,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目标。
——2015年3月17曰共产党员网
(3)依据材料分析指出,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国梦”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共产党人不断追求的重要目标,在中国共产党的哪几次代表大会上多次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