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中,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支援前线,主要是由于
A.国民党发动内战不得人心 B.解放战争具有正义性
C.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D.国民党陷于被动防御
2、2017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文件要求在教材中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是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3、1949年,某次会议通过了以下若干决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改北平为北京,并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次会议应该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七届二中全会
D.十一届三中全会
4、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受了残酷迫害。这一事件最突出表明
A.国家的法律遭到严重破坏
B.阶级斗争严重
C.党内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清朝的海关管理权长期被外国人把持。英国人赫德在1861年取得清海关的管理权,此后近半个世纪里他长期控制中国海关,直到
A. 戊戌变法时期
B. 义和团运动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6、恩格斯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俄国
7、辛亥革命后,“剪发辫、禁缠足、改称谓、废跪拜、易服饰、倡女权”这些社会风俗习惯的改良体现了( )
A.婚姻自主意识增强
B.交通通讯新变化
C.休闲娱乐方式开放
D.自由平等新风尚
8、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设机造货,夺我生产”对我国有何影响
A.破坏了我国的领土主权 B.列强侵略深入到中国内地
C.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9、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1万多拜上帝会会众,蓄发易服,头裹红巾,掀起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这次运动由兴盛走向衰败的标志是( )
A.太平军永安初步建立政权
B.太平天国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
C.太平军在江苏青浦打败华尔洋枪队,但进攻上海时损失惨重
D.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天京事变”
10、据统计,1952年底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了48.5%,三年中农业总产值的递增率均在14%以上。以上史实直接说明( )
A.农村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改革推动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改革使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11、下表反映的是1926年12月广东省中国国民党党员的职业统计。这一职业分布应出现于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12、2020年11月,习总书记在参观南通博物苑时指出:“他在兴办实业(大生纱厂)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材料中的“他”是( )
A.张之洞
B.左宗棠
C.张謇
D.李鸿章
13、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的标志是( )
A. 金田起义 B. 洪秀全自称天王
C. 永安建制 D. 定都天京
14、下列关于《南京条约》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B. 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C. 割香港给英国 D. 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15、1953~1956年我国所进行的“三大改造”是指( )
① 农业 ② 工业 ③ 商业 ④ 手工业 ⑤ 资本主义工商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16、《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向英国赔款( )
A.2100万银元 B.2亿两 C.4.5亿两 D.1亿两
17、下面是东北大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的路线。与东北大学前两次迁移分别有关的事件是
A.北伐战争;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
C.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D.华北事变;八一三事变
18、“说凤阳,道凤阳-----十年倒有九年荒”“改革鼓点先敲响,盖了楼房喜洋洋”,这两段花鼓词反映了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迁。发生这一变迁的原因是: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197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中说:“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此时给中国人民带来“兴奋的心情”的主要事件是(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B.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C.人造地球卫星首发成功
D.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20、张謇是近代著名民族企业家,他力行实业救国,所创建的大生纱厂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缩影。大生纱厂经营“最景气”时期是在
A.甲午战争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1、邓小平提出的“________”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________年6月30日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22、巩固措施:中共在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________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23、2012年11月,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刻阐述了的宏伟蓝图。他提出:“ ______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4、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标志性事件
(1)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
(2)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______________
(3)标志着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条约是______________
(4)标志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条约是______________
(5)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条约是_______________
25、辛亥革命推翻了________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________的终结。
26、______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2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一系列成就。
(1)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会议通过《________》,在当时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________》,这是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8、时间: _____年1月1日。
29、1950年的土地改革,废除了____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0、中共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设想,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分____;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的奋斗目标。
31、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进步的历史意义?
32、中国近代化就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以来,当中国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努力时,近代化运动就开始了……不同时代的中国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根据当时人们主观上的理解,运用自己可以拥有的政治资源与经济条件,来不断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萧功秦《二十世纪中国的六次政治选择》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运动”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中国进行“近代化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2)材料二中的“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分析“政治变革运动”的性质?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为了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秀领导了什么运动?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化历程呈现的特点。
33、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其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
(2)“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年12月18日开始,时间又开始了。”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文革时期最大的冤案得以平反,是谁得以沉冤昭雪?最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历史事件是?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8月,清政府被迫应战。
——北师大版教材
材料二1888-1894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这些钱,如果用来购买定远这样的铁甲舰,可以买十一艘……
——戚其章《北洋舰队》
材料三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经过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
——北师大版教材
(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此次侵华战争的名称。这次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这次战争中牺牲的著名清军将领有哪些?
(3)请举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役各一例。并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