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B.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C.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D. 衔远山,吞长江。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一、二两句写夜深人静,诗人听到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笛声。“暗”字暗示笛声之远,所以有“满洛城”的感觉。
B.第三句写诗人听出了“折柳”曲,于是勾起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C.第四句以“何人”引出疑问,将“不起故园情”的吹笛人与满腹思乡情的自己形成对比。
D.题目“春夜洛城闻笛”,交代了时间、地点及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思乡的情境。
3、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 诗歌按内容可分为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感怀诗、边塞征战诗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属于边塞征战诗。
B. 《龟虽寿》的作者是东汉时期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乐府诗,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C.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
D. 《论美》的作者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培根。
4、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记事、记游、状物或表达情感,如《礼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
B.“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非丝非竹”中的“丝”指的是管乐器。
C.《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D.写诗不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更多的时候是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5、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
(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将军宜枉驾顾之(______)
(2)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
(3)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______)
(4)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括母上书言于王曰
B.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谓为信然
C. 身所奉饭者以十数/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D. 乃悟前狼假寐/凡三往,乃见
【3】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2处。
王以为若其父乎
【4】翻译句子。
①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5】甲、乙两文在刻画人物时所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请具体分析。
6、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卖炭翁辛酸、悲惨的遭遇,深刻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及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把老人担忧、希求的矛盾心理描写得深刻、细腻,使人深切感到现实的残酷。
C.本诗结尾在矛盾冲突的高潮处戛然而止,卒章显志,更有力地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鞭挞与抨击,更引人深思。
D.“翩翩”二字本是用以形容人英俊潇洒之态,在这里却含有讽刺、挖苦的意味,揭露了太监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嘴脸。
【2】赏析“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7、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表达“自强不息”含义的名句,请你举出一例并说说其含义,要求不少于30字。
[示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句诗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年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壮志豪情。
(2)班级要围绕“自强”开展讨论,下面是某同学发言的提纲,请你帮他完成。
自强的力量 | 提出问题 | 和平时代的青年要不要自强不息,努力奋斗? | ||
分析问题 | 层次一 | 观点一 | 自强是一个人身处逆境时奋起的精神动力 | |
摆事实 | ①__________________ | |||
层次二 | 观点二 | 自强是社会进步民族富强的内在动力 | ||
讲道理 |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 | |||
得出结论 | ②__________________ |
(3)下面是某同学活动心得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甲]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者,原因无不是因为自立、自强!作为肩负祖国未来的中学生,我们应当建立远大理想,奋发向上。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乙]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进,不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开辟新境界。让我们行动起来,把自强不息这一精神发扬光大。
①[甲]处画线句子修改意见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子修改意见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课文原句填空。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2)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5)李商隐的《无题》中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对爱情的至死不渝也被后人赋于深刻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在《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借自然规律来抒发不为离愁所束缚而体现出豁达乐观的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无法不对你残酷
安宁
①弟弟考上北京的大学时,与我当年一样大,17岁。母亲要我回去接他上学,正在北京工作的我想起这么多年一个人走过的路,便坚决地拒绝了。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
②弟弟不善言语,略略羞涩,普通话又说得脚,扫一下眉眼,便知道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在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旅程之后,弟弟终于站在了学校门口,我笑脸迎上来,他的泪一下子流了出来。眼前这个瘦弱青涩的少年,头发蓬松,满脸汗水,嘴唇干裂,额头上有一道轻微的伤痕,看着他我有一刹那的心疼,抬手给他温暖的一掌,说:“祝贺你,终于一个人闯到北京来了!”
③临走的时候,只给他留了两个月的生活费。我看见他站在衣着光鲜的学生群里,因为素朴而显得那么落寞和孤单。多么像刚入大学的我,因为卑微,进而自卑。我笑笑说:“北京是残酷的,也是宽容的,只要你用心、努力,你也会像姐姐那样,自己养活自己。”我知道弟弟年少,对此不会有太多的理解。他只是难过,为什么那么爱他的姐姐,在北京待了几年,便变得如此不近人情?
④一个月后,弟弟打电话来,求我给找份兼职。我说:“你的同学也都有姐姐可以找吗?”他没说什么话,便啪的挂断了电话。顷刻,母亲的长途便打了过来,她几乎愤怒地说:“你不给他钱就算了,连份工作也不帮着找,他不依靠你还能依靠谁?”我不知道怎么解释才能让母亲明白,我只是觉得我所吃过的苦他也应该能吃。因为我们都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如果自己不能闯出一条路来,贫困不仅会把所有的希望都熄灭掉,还会留下无穷的恐惧。
⑤我最终还是答应母亲,给弟弟一定的帮助。但也只写了封信,告诉他所有可以收集到兼职信息的方法。这些我用了四年的时间积累起来的“财富”,终于让弟弟在一个星期后,找到了一份在杂志社做校对的兼职。在他领了第一份工资后,我去赖他饭吃,他仔细地将要用的钱算好,剩下的,只够在学校食堂里吃顿“小炒”,但我还是很高兴,不住地夸他。他低头不语,忽然像吐粒沙子似的狠狠吐出一句:“同学们都可怜我,这么辛苦地自己养活自己;别人都上网聊天、打游戏,我还得熬夜看稿子;钱又那么少,连你工资的零头都不到!”我笑道:“可怜算什么,我还被别人耻笑过呢!在现实面前,你如果不用心、不努力,连腰板都挺不直的。”
⑥之后的日子,弟弟很少再打电话来。有一次我打电话去,他不在,他的舍友很惊讶地说,他从来没有说过有个在北京工作的姐姐。我知道弟弟仍无法理解我的残酷,但我深知,嘲弄和讥讽,自信与骄傲,都是要经历的,只有这样,他被贫穷折磨着的心,才会愈加坚韧顽强。
⑦学期末,我们再见面,是弟弟约的我。在一家算得上档次的咖啡吧里,他很从容地请我“随便点”。面前这个衣着素朴但充满自信的男生,嘴角,很持久地上扬着;言语,也是淡定沉稳;眉宇里,竟是有了点男人的味道,终于不再是那个说话吞吐遇事慌乱的小男孩。在这短短的半年里,他做过校对,卖过杂志,当过家教,刷过盘子,而今,他又拿起了笔,记录青春里的欢笑与泪水,并因此赢得更高的报酬和荣光。他的成熟,比初到北京的我,整整提前了一年。看着眼前从容、自信、淡定、沉稳的弟弟,喝着醇香的咖啡,一种欣慰涌上心头……
⑧外面飘起了雪花,我们细细地品味着苦中带甜的咖啡,慢慢地欣赏着这个美丽的城市。
(文章有删改)
【1】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 情节 | “我”的态度或情感 |
弟弟考上北京的大学时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拒绝 |
弟弟站在学校门口时 | 我笑脸迎上独闯北京的弟弟 | 心疼 |
弟弟领了第一份工资时 | 我和弟弟在学校食堂吃“小炒” | 高兴 |
学期末 | 弟弟请我喝咖啡 | ②__________________ |
【2】文中多处用了对比手法来突出主题。如第③段:弟弟的寒酸与同学们的衣着光鲜形成对比。请在文中再找出运用了对比手法的一处摘抄下来,并分析这一处的作用。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姐姐的这句话,表现了姐姐对弟弟的冷漠与鄙视。
B.文中的姐姐拒绝回家接弟弟上学、只给弟弟留两个月的生活费、不直接帮弟弟找兼职工作、弟弟诉苦时不资助他,这一切虽写姐姐对弟弟不近人情,实际是姐姐对弟弟爱在心中的表现。
C.文章标题“无法不对你残酷”意思是姐姐迫于对弟弟在生存和发展方面的考虑,不得不对弟弟实施看似残酷的挫折性教育,实际是姐姐对弟弟特有的爱的表现,标题既点明了文章主旨,又是行文线索。
D.文中的姐姐是一个表面看似不近人情、冷漠、残酷,但实际上是一个很懂得教育方式的人,她虽然没在物质上给予弟弟太多的帮助,却给了弟弟不尽的精神财富。
【4】说说文中姐姐的行为,给了你怎样的启示或感悟?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数字人民币安全吗
①随着测试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数字人民币越来越频繁地进入到公众视野,人们的疑问也越来越多:使用数字人民币安全吗?
②与传统纸币相比,央行数字货币好处众多,但是在研发与推进过程中,也具有潜在风险和挑战,许多国家都对数字货币采取了积极开发但谨慎使用的态度。专家认为,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可靠性及个人信息安全始终是痛点,而密码技术作为数字人民币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支撑,是维护数字人民币安全的重要保障。可以说,强化数字人民币密码技术研究攻关与创新应用意义重大。
③近期,有谣言称数字人民币不能兑换外币,不能购买黄金。对此,央行数宇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回应称,数字人民币和纸钞、硬币等价,纸钞能买的东西,数字人民币都能买,纸钞能兑换的外币,数宇人民币也能兑换。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不是靠行政强制来实现,而应该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百姓需要兑换多少,数字人民币就发行多少。他还强调,只要老百娃有使用纸钞的需求,人民银行就不会停止纸钞的供应。在可预见的将来,纸钞与数字人民币将长期并存。
④数字货币账户并不是和手机号绑定,只是利用手机号进行数字人民币钱包开立。如果没有这个载体,没有办法发回验证码,但这是用作认证的必要信息,并不是和手机号进行绑定的概念。数字人民币是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的,意思是只要能够成为唯一身份的标识,都可以开立数字钱包。今后也会出现以其他认证形式开立的数字钱包。
⑤不论是从技术要求还是从运营体系稳定来说,安全是根本,数字人民币应坚持央行中心化监管。只有集中化管理商业银行体系的铸币储备,实现集中清结算安排,才能降低清结算成本,避免出现周期性的金融风险,这种需求推动了现代中央银行的诞生。由央行中心化垄断发行货币,也是市场降低交易成本要求的结果。
⑥数字人民币进行央行中心化管理,首先,有利于抵御加密资产和全球性稳定币的侵蚀,防止货币发行权旁落;其次,数字人民币中心化管理,能够实现“支付即结算”,可以提高商户资金的周转率;再次,也有利于打破零售的支付壁垒和市场分割,避免市场扭曲。此外,在中心化管理的体制下,人民银行可以防范和打击洗钱、恐怖主义融资等违法犯罪行为,有效地维护金融稳定。
(选自《经济日报》2020年11月26日,有删改)
[链接一]
什么是数字人民币?
数字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支持可控匿名。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早期,支付靠物物交换。印刷技术成熟后,纸质形态的银行券出现。再后来以国家信用为支撑,由中央银行中心化发行的法定货币逐渐取代了银行券,完成了从金属货币到纸钞和法定货币的演化。所以说我们现在的数字人民币并不是一种新的货币,实质上它就是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也就是说是人民币的数字化形态。
(摘自《人民周刊》2020年11月1日,有删改)
[链接二]
微信和支付宝和数字人民币不在一个维度。微信和支付宝是金融基础设施,是钱包,而数字人民币是支付工具,是钱包里的钱。
(摘自《人民周刊》2020年11月1日,有删改)
[链接三]
2020年深圳市派发的1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每个红包金额为200元,共计5万个。以“摇号抽签”的形式从10月12日18时开始发放。10月18日21时05分,随着收银员手中的扫码枪发出“滴”的一声脆响,深圳市民李女士在罗湖区一家超市不舍地花完了她数字人民币钱包里最后的59元。
从深圳这次数字人民币红包申领,我们可以发现或确认以下四个方面信息:
第一,数字人民币在深圳已经有了较多的应用场景。此次仅在罗湖区,就有3389家商户已经完成数字人民币系统改造,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红包。参与测试的商户,包括中石化、华润万家、沃尔玛等知名商家,既有中资企业也有外资企业,体现了场景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第二,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小额、零售支付。此次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的商户,包括商场超市、生活服务、日用零售、餐饮消费等四大类型,都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消费密切相关,但不包括购房、购车等相对大额的支付场景。
第三,数字人民币采用“账户松耦合”模式。领取数字人民币红包,下载数字人民币APP之后,完成相应的注册、登录之后,无需绑定银行账户即可使用。这将使数字人民币使用范围更广,满足没有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的部分公众使用需求,更好地发挥作为法定货币的作用和使命。
第四,参与测试的银行一共四家。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四大银行”。这四家银行,以后将是数字人民币主要兑换银行。
(摘自网络,有删改)
【1】关于“数字人民币”,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由于数字人民币不能兑换外币,不能购买黄金,使得大家很担心,这导致其推进过程缓慢。
B.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开立需要有数字货币账户,还需要手机号和身份证认证身份才能进行。
C.数字人民币不是新型货币,只是改变了以往法定货币的形式,它是人民币的数字化形态。
D.数字人民币和微信、支付宝不一样, 微信、支付宝是支付工具,数字人民币是钱包里的钱。
【2】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了央行中心化监管这一措施, 数字人民币的技术要求和运营体系的稳定性都变得更有安全保障。
B.数字人民币与纸质人民币的外观相近,上面有发行银行名称,面额相对灵活,比如可以有200元。
C.深圳于2020年10月派发了5万个红包进行数字人民币试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常生活消费。
D.数字人民币由于受开放性、包容性、数额性的限制,其应用场景还十分受限,仅能在小超市尝试。
【3】请结合深圳市民申领数字人民币红包的情况,分点概括进行数字人民币交易需要哪些条件?
【4】未来纸质货币会被数字人民币取代吗?请根据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1、传统文化须敬畏
①前不久,有两件事情引起格外关注。先是孔子、老子两位古人画像被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成为商家推出的衣服品牌的“代言人”;再是韩国有人宣称孔子、西施、李时珍是韩国人。这两件事虽都有些可笑,却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
③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确乎不怎么客气。发生于上个世纪的“文化大革命”,曾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元气大伤。固然,传统文化有不容回避的缺陷,有让人诟病的糟粕,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名教和等级尊卑观念,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执,不善开拓,应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承担责任。但话说回来,世界上有哪个民族的文化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又有哪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鞭挞、摧残得如此绝情?!相反,我们恰恰到处可见人家对传统的爱惜与保护,包括一片街区、一栋楼宇、一所殿堂、一座故居,都尽可能保存其原有的风貌,尽可能给后人留下曾经的情感记忆。
④有缺点不是不可以批评,我们一贯的主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是不能变,我们一直强调立足时代,推陈出新。只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应当非常慎重,应秉持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致力于挖掘其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弘扬其高贵的精神品格,以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突显民族个性。开头所讲的两件事情从另一个侧面表明那些打着“创意”、“文化”的旗号对古人的所谓“开发”,除了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的利用之外,还能给人什么样的启示与教益呢?一个不尊重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在全球化背景下,不着力爱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也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
⑤实际上,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庞朴认为:“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就不如好好地对待它,改造它,变化它,更新它,注入新的精神与血液,让它焕发神采,激发它的活力,清理、挖掘、弘扬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现代化服务。当年梁启超曾说:“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
⑥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的照料和培育。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严峻挑战,但致命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踏。
【1】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B.传统文化须敬畏。
C.传统文化需要精心的照料和培育。 D.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举例论证是为了引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B.第②段运用道理论证是为了论证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C.第③段运用举例和对比论证是为了阐述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错误态度。
D.第⑥段画线句子点明传统文化受到致命伤害是因为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路。
【3】下列对文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B.因为传统文化资源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所以我们必须传承和保护所有的传统文化。
C.那些打着“创意”、“文化”旗号和对古人的所谓“开发”的这种急功近利、赤裸裸的商业行为要从严处理。
D.文章结尾再次强调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深化了文章主题。
12、文题
“变”是一个神奇的词,有些变化,让人无奈,时隔二十年,“少年英雄”闰土变得“辛苦麻木”;有些变化让人感动,暴风雨后,杜小康变得成熟坚强;而有些变化,让人憧憬……点点变化积攒起来,才有了现在的不同!
请以“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讲述“变”的经历,诉说“变”给你带来的感受,题目自拟。
要求:①书写工整,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别人文章,也不能从试卷中摘录句子拼凑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