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广元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声音是振动引起的机械波,通过空气传入外耳道,再进入内耳。

②风声雨声鸟鸣声……各种声音一直在耳边回荡。

③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

④可见,“听”不仅是耳朵的功能,也是大脑在选择想听的声音。

⑤理论上说,连绣花针落地的声音都可以被人耳听见,但是很多声音并不会被传到听觉皮层进行处理,而是通过神经抑制被忽略了。

A.③①②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④

D.③②①⑤④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最近,“非洲猪瘟”闹得沸沸扬扬,其实“非洲猪瘟”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谈虎色变

B. 暴风雨终于来了,雷电交加,真是如雷贯耳啊。

C. 解放军所到之处,百姓无不箪食壶浆,欢迎人民子弟兵。

D. 加拿大逮捕华为高管孟晚舟,这种自欺欺人的把戏在世人面前就如“皇帝的新装”。

3、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扭捏作态   nüè   心无旁   筵席

B.丰功伟绩   见(piě   彬有礼(bīn 秘决

C.骄揉造作   hài   形销骨立   守(

D.断章取义   渎(xiè   鸠占鹊巢   言(zhēn

4、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与海》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主人公圣地亚哥一连八十四天没钓到一条鱼,但他仍然没有放弃,体现了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

B.《三国演义》中,徐庶向曹操献连环计,表面上是帮他解决了北方人不习水战的问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创造了条件。

C.《简·爱》中,在婚礼前夜,简·爱得知罗切斯特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两人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D.《草房子》中桑桑的成长经历最能表现作者对情感、悲悯精神的诠释。当众人都排挤秦大奶奶时,桑桑没有;桑桑既是杜小康的竞争对手,又是最懂杜小康的人。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汉阴老父

范晔

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尚书郎南阳张温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邪?’老父笑而不对。温下道百步,自与言。老父曰:“我野人耳!不达斯语。请问天下乱而立天子邪?理而立天子?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邪?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而万人以宁。今天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乎!”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

(注释)延熹:汉桓帝的年号。幸:皇帝驾临。乱:混乱。理:治理。父:像君父那样(关爱)。役:役使。茅茨采椽:用茅草盖屋顶,用栎木作椽。逸:放纵,放任。

1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阴__________ (2)异_____________ (3) 邪_____________ (4)奉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老父笑不对   再

B. 不告而 我以日始出时人近

C. 姓名   正色邪

D. 役天下奉天子  属予作文记之

3用“/”给“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标出断句,限标4处。

帝 延 熹 中 幸 竟 陵 过 云 梦 临 沔 水 百 姓 莫 不 观 者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

5文中汉阴老父的哪句话集中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6、阅读杜甫的《中宵》,完成下面小题。

中宵

杜甫

西阁百寻馀,中宵步绮疏

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

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

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

【注】①此诗是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作。中宵,半夜。②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③绮疏,指雕花的窗户。

【1】“西阁百寻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请简要说说“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的意思。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7、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双减”政策正式落地。学校决定开展以“‘双减’政策给我们带来什么”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体会,总结出“双减”政策施行将会带来三个不同方面的变化。

【2】在班会上,同学们围绕“‘双减’与中学生身体状况的关系”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就此话题表达你的观点和理由。(100~120字)。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8、默写

(1)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满江红》)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______?(《鱼我所欲也》)

(5)______,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

(6)不应有恨,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运用典故流露出诗人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 15分)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开在心灵的荞麦花

①【A】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我汗流浃背地在前面刨地开垄,母亲在后面撒播荞麦种补苗。

②七月的天空像个大火炉,我的心情就像这暴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请原谅一个刚刚得知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的少年,在沉重的打击下,没有人安慰和鼓励,却要像个农夫一样在农田里拼命劳作。我心情烦乱地嚷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白来遭这个罪吗?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

③母亲直起腰擦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望着荒芜的田地说:“浪费了这片地多可惜,只要下半年雨水调和,荞麦会很快长起来,等冬天给你做饸饹面吃。”在那个贫穷的旧时光里,能吃上一顿面食多么令人向往啊,我似乎闻到了荞麦面的香味,也看到满地荞麦花开,在微风中荡漾。我又有了力气,继续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继续劳作。傍晚时分,荒芜的山坡都种完了,我和母亲已累得筋疲力尽,但我却看到母亲欣慰地笑了。下山的路上,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一辈子也别指望有出息了,你还是去复读吧,你一直学习那么好,放弃可惜了,我和你爹再累也能供你上完学。”我摇摇头说:“不上了,我还是在家帮你们种地吧,不能再拖累你们了。”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农村的苦,和盼望我能有出息的决心。但我没有听母亲的劝,决意留在家中务农。

④一个多月后,到了秋季开学的日子,我的心里也长了草。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亲在农田里辛苦劳作,【B】我试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⑤一天傍晚,回家后发现母亲没回来。趁着月色,我在荞麦地里找到了母亲。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我微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此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诗“月明荞麦花如雪”,真的好美啊!

⑥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看着辛苦的母亲,刚才欣赏美景的兴致荡然无存,心酸得几乎要落泪,母亲为了这点荞麦的收成,为了给我吃一顿美味的饸饹面,竟然在月下坚持劳作!母亲发现了我,直起腰兴奋地对我说:“你不是说怕种晚了荞麦熟不了吗,你看现在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荞麦了!”母亲的自信,让我感动,她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片面临绝收的土地上,播种了希望,让荞麦花开遍了田野。而我年纪轻轻怎么就轻言放弃了呢?

⑦几天后,我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临走前,母亲竟然激动而自豪地说:“我就说我儿子不会窝在这个山沟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那一刻我也一样激动万分,暗暗下决心发奋读书。后来终于在第二年榜上有名,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⑧从此,每当生命中再遇到挫折和痛苦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月明荞麦花如雪”的夜晚,那一片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和在荞麦地辛苦劳作的母亲。

⑨那一片带着清香的荞麦花,把坚定的信念深植于我的心田,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人生跌入低谷时,要想让曾经荒芜的田地有生机和希望,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把希望的种子植入心田,然后用辛勤的汗水和坚定信念,浇开生命的花朵。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此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试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说说加点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⑨段的作用。

10、文学作品阅读。

麦子的味道

郭凯冰

老邵是位城市园艺师。这个城市的美丽,让老邵感觉很自豪。因为工作出色,老邵还曾经被市长戴过红花。那朵大红花一直摆在老邵家的电视上方,老邵说,自己一辈子最大的荣誉,就是美化了这个城市。

老邵理所当然地喜欢这份工作。

园艺师天天接触的是什么呢?是那些花花草草啊。城市里到处钢筋水泥,灰硬的柏油马路,要是没有这花儿草儿,城里人还能感受到点灵气儿吗。老邵觉得,自己就是给这城市灵气儿的人。再说了,从乡下出来的老邵,要是不弄这花花草草,也绝对在这城市呆不下去。

这年春天,老邵开始负责一种兰草的推广,这是市长出国考察带回来的。市长说,这种兰草能净化空气,能大大减少城市的空气污染。

夏天来临的时候,城市里便到处开放着兰草深蓝的小花。那股芬芳,是极清洌的,让老邵想起了老家的田野。兰草种植很成功,老邵因此受到了表扬,还得了一千五百元的奖金。老邵就用这笔奖金,给要来城里的老父亲,买了一张席梦思床。

老父亲一直呆在乡下,七十岁的人,走起路来还能震得地面呼扇。每顿饭一个大馍,要是麦收秋收田里忙起来,每顿还能多吃一个。老邵回家也爱吃馍,爷俩喝点小酒,兴致上来了,就比赛吃馍。A老邵觉得家里的馍比城里馒头香,有麦子味儿,有柴草味儿,有烟火味儿。妻子就笑,说馍也是馒头,哪有这么多区别,这么多味儿。

五月里,镇上统一征收村里的田做育花基地,村里人就不能种庄稼了,改做花农。市长为此还下乡做了工作,说如今麦子玉米大豆不值钱了,种花草能挣大钱,看着还美气。没粮食可种的老父亲呆在村里,看着那一片片长势很好的麦子被翻耕铲除,心里憋闷,就来城里散心。老父亲家里坐不住,每天吃过饭,就跟在工作的儿子身边溜达。城里很多人认识老邵,也就认识了老邵的父亲,就有很多人跟老父亲夸老邵:“老人家,养了个好儿子,你看,咱这城市打扮得这么漂亮,有你儿子的功劳哩!”

B父亲这时候搓着两手笑:“他有啥能耐,乡下长大的,谁不会种麦子呢!”周围的人就笑,这兰草,麦子咋能比呢?只有老邵明白,这兰草开花前的确像乡下的麦子啊,自己每天侍弄着城里的兰草,也像侍弄乡下的麦子一样尽心呢。

冬天来临,所有的兰草都死了,可是隔不远,还绿着一丛兰草。城里人很奇怪,大冷天,人出来都怕冷,这兰草绿得可真是稀罕。老邵手下那帮年轻人,都问老邵种了新品种,咋没跟大家说。老邵红着脖子说,自己根本没种啥新品种。

老邵父亲出来得更勤快,沿着街上的绿化带,一边走,一边看着那一丛丛绿。“这老头精力可真旺盛,到底是乡下人,勤快惯了。”认识老邵父亲的人都这么说。

春天来临的时候,老邵领导挨批了。接着,老邵也挨批了:那绿了一冬天的草,竟然是长在乡下的麦子。作为一个地级城市,把麦子当作绿化植物,这是多么可笑的事情啊!

C老邵父亲被老邵的领导“请”去的时候,很理直气壮。他说,你们城里人爱种花就种花,俺管不着,可你们咋能把俺们乡下种粮食的地都用来种花呢?花再好,再挣钱,能吃?没了粮食,你们城里人能活,能看花草?

这话很快传遍了这个城市,很多年轻人笑得肚子疼,更多的人想起了乡下的老家。于是,这个春天,更多的人在绿化带里的一丛丛麦子前留恋。真奇怪,知道它们是麦子的时候,许多城里人闻到了一股久违的香味,他们跟老邵一样,闭上眼,深吸气,很陶醉的样子。

年轻人和小孩子很奇怪,他们也闭上眼,深吸气,可是他们什么味儿也没有闻到。那些陶醉着的人们说:

“是田野的香味!”

“是泥土的香味!”

“是柴草的香味!”

“是老家的味儿!”

又一年,在这座城市的每个路口,都有了个一米见方的特殊绿化点。中央竖一块牌子,上面一个大字:“根”。在牌子周围,蓬蓬勃勃长着骄傲的麦子,乡下的麦子!

(选自《2010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1城里的麦子是谁种的?这个悬念到小说最后才解开了:是父亲种的。小夏同学阅读时,发现小说前半部分就有一处伏笔,他画出B句并批注。请你从文中再摘录出一处伏笔,并仿照小夏的做法,也为这处伏笔做批注。

摘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琪同学认为,阅读时需要关注那些看似平常,实则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请你仿照小琪为画线C句做的批注,为文中画线A句做批注。

3读完这篇微型小说,大家都觉得小说虽短,但意味深长,特别是结尾的那个“根”字,意蕴丰富。请你试析这个“根”字蕴含了哪些意义。

11、   把什么留给自己

查一路

①在古城一家玉石店,说也奇怪,我一进门就看中了老板桌上的一方笔洗。没什么缘由,就觉得拿在手里,放不下来。老板胖胖的,光头,戴一副黑框眼镜,笑起来很单纯。我问这笔洗的价格。他愣了一会儿,然后摇摇头,说不卖。我呵呵大笑几声,表示不信,不卖?那你把它留给谁?接下来,他一句话让我始料未及:“天天赚钱也很烦,这是个好东西,我留给自己玩的!”

②说不定,这就是传说中的个“局”,不过想抬价而已。出了店门,我还是让妻子回去再探究竟。一会儿,妻子出门,一挥手,算了,他真不卖。不死心,再让儿子去,他出来时黑着脸,说:“我就想不明白,你怎么看中这么个破玩意儿!”他也碰了壁。

③显然,不是价格问题,问题出在哪?出在这个小商人的喜好没有被金钱打败。想一想,我觉得小笔洗很幸运,没有由价格达成买卖,而因情感决定了去留,小老板比我想象的要单纯许多,他觉得这东西好,喜欢,不卖,留给了自己,这恐怕是唯一的理由。

④有时候,我也问一问自己,是不是性情中人?是不是把好东西留给了自己?事与愿违,往往把悠闲的时间留给了应酬,把喜爱的东西留给了价格,把精力和激情留给了浮华的功利。有些好东西,比如清晨青草上的露珠,庭院的花,天上的云,和夜晚久违的月亮,欣赏这些,只需心存一念,一点时间就够了。可就这点时间,最终还是被用在了自以为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⑤疏忽潦草,权衡盘算,轻浅浮华,致使我用许多好东西,比如美德、健康、情感,去换取了满足虚荣的瞬间。这种情状,正如一位作家说的:就像一位懵懂的天使,不断地掏出衣兜里的宝石,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

⑥生活里,一个人是易变的。最初,他想不改初衷,可经历一些变故之后,还是拿它做交换,换取了圆滑和世故。

⑦我爱看电视上一个鉴宝的节目。每一件宝物的出场,都伴随一段故事,而且都是几代相传,有些持宝人说着说着还流下了眼泪,表示要一生拥有。结局令我失望,离场的时候,他们不会忘记问价格。专家的估价明显比同类宝物拍出的要高出许多,可从持宝人的眼中仍然能看出一些失落。

⑧潜意识里还是待价而沽。看来很少有人真心想把宝物留给自己,关注的还是价格而非宝物本身。我觉得可惜,如果我是他,我会每天拿把放大镜,在宝物旁出神地发呆,看眼前的它,想它前世今生,想那个朝代风雨和故事——虽然它不说话,我心里却添了个小伙伴。

⑨把什么留给自己,还涉及到一个人的境界。比尔·盖茨前不久去海南,发现那里的农村,人们治疗结核病,还是上个世纪的方法。他感慨,中国的富翁为什么不是把“慈善”,而是把“奢侈品”过多地留给自己?“慈善”与“奢侈品”二者之间,把什么留给自己?的确需要一点情怀。

(选自散文选刊《留给自己的》,文章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文字分别概括第①段和第⑦段内容。

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⑦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了店门后,我为什么让妻子和儿子两次回去再“探究一下”?

【3】品读文中的画线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老板胖胖的,光头,戴一副黑框眼镜,笑起来很单纯。(联系上下文,请简要分析这个句子)

(2)就像一位懵懂的天使,不断地掏出衣兜里的宝石,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宝石和玻璃球在文中分别指的是什么?)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把什么留给自己的”理解。

所谓的“成熟”,表面上是一种增值,但从生命美学的角度看,却实为一场减法:不断地交出与生俱来的美好元素和纯洁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某种逻辑、某种生存策略和实用技巧。

(《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

七、作文(共1题,共 5分)

12、作文。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邻里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城里人和乡下人之间,健全人和残疾人之间,富贵者和贫困者之间……往往会发生一些矛盾。换位,可以使我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误解;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目;多一些关爱,少一些磨擦;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

请以“换位”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内容自定,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的真实姓名、班级和学校。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