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学们在收看宇航员的太空课堂后,进行了相关讨论,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宇航员在北极上空可观察到地球运动方向呈顺时针
B.从太空可以看见地球表面布满经纬网
C.从太空看地球,应当称地球为“水球”更符合实际
D.在太空肉眼可观察到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
2、山区一般不适宜发展( )
A.牧业
B.林业
C.旅游业
D.种植业
3、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华北平原——黑土地
B.黄土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有喀斯特地貌
C.内蒙古高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四川盆地——内部低平,冰川纵横
4、不属于工业产品的是( )
A.羊毛
B.服装
C.酸奶
D.轮胎
5、读图,图中B处虚线为河流,则等高线①②③的海拔依次是( )
A.100、200、300
B.300、200、100
C.200、100、300
D.300、100、200
6、以下区域是省级区域的是( )
①北京市 ②辽宁省 ③大连市 ④广西壮族自治区 ⑤锡林郭勒盟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7、关于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B.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南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D.地表七分陆地、三分海洋
8、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和民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总量居世界第一,应坚持一孩政策不变
B.形成“大聚居、小散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C.黑河——腾冲线大致为我国人口分界线
D.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藏族
9、下图展示的是哪个民族的什么节日
A.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B. 回族、开斋节
C. 高山族、丰收节
D. 藏族、雪顿节
10、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地区与其种植的农作物搭配正确的是( )
A.四川盆地——甘蔗、水稻、甜莱
B.江汉平原——水稻、棉花、油菜
C.松嫩平原——春小麦、棉花、大豆
D.山东半岛——小麦、花生、甘蔗
11、我国人口的基本政策是
A.积极发展人口
B.实行计划生育
C.科教兴国
D.节约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2、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我国领土跨寒、温、热三带
B.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C.我国全部位于中纬度地区
D.我国濒临三个海洋
【2】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的地理位置具有优越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俄罗斯、加拿大相比,我国气候更寒冷
B.与巴西相比,我国气候更炎热
C.与蒙古相比,我国有便利的海运条件
D.与日本相比,我国气候海洋性更显著
【3】下列海域中属于内海的是( )
A.渤海、琼州海峡
B.南海、琼州海峡
C.台湾海峡、渤海
D.黄海、东海
13、某年冬天,中国天气网发布了“全国穿衣指南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穿衣指南地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是( )
A.从北向南递减
B.南北温差大
C.从西向东递减
D.东西部气温相同
【2】黑龙江省和海南省穿衣差异大,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类型
D.人类活动
14、我国第三级阶梯主要地形是( )
A. 高原、平原 B. 平原、丘陵 C. 山地、丘陵 D. 盆地、高原
15、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结合四大地理区域(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观最常见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2】甲、乙两地区以秦岭一淮河一线为界,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民族分布
C.人口疏密
D.气候因素
【3】下列有关浙江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②农田多为水田,水稻种植普遍 ③农作物多为一年一熟 ④目前水运仍然是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读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特征比较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丁代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铁路
B.公路
C.水运
D.航空
【2】一批新鲜蔬菜从徐州市郊区的种植基地运往本市区各大超市,应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7、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地球要“流浪”,首先就要停止自转和公转,假如真是这样,现在地球上的哪些现象将不复存在( )
①日月星辰每天的东升西落 ②昼夜现象
③正午旗杆的影长变化 ④四季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4+2+1家庭模式”成为中国家庭的主流模式之一,也就是说夫妻两人需要瞻养4个老人和抚养1个孩子。截至2020年我国60岁及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分别为16.23%和11.30%。为此,我国人口政策调整为“全面两孩”到“三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曾经实行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主要是( )
A.减少资源过度开发
B.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
C.促进人口均衡分布
D.缓解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2】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说明( )
A.不能解决人口增长问题
B.人口政策要适应国情
C.人口、资源、环境历来相互协调
D.人口的发展不必考虑社会经济
【3】我国放开“二孩”“三孩”产生的影响是( )
A.加重了人口抚育问题
B.劳动力大量过剩
C.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D.经济会萧条落后
19、赤潮是局部海域因浮游生物突发性地大量增殖或者高密度聚集,而使海水变色发臭的异常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发赤潮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洋污染
B.洋流运动
C.太阳辐射
D.过渡捕捞
【2】我国沿海赤潮频发地区主要位于( )
A.岛屿附近
B.河口海区
C.远海深海
D.近海盐场
20、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半球、亚洲西部 B.西半球、太平洋东岸
C.北半球、亚洲东部 D.南半球、太平洋西岸
21、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 ________ .
22、_____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有“_____”之称。
23、夏季我国气温最高的地区是 ,气温最低的地区是 .
24、____和____是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我国冬季盛行从亚欧大陆内部吹来的偏____方向风,夏季盛行从____洋吹来的东南风和从____洋吹来的西南风。
25、从利用上看,土地资源属于_______资源。
26、“地上河”是指黄河的上游河段。 (______)
27、我国农业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分布特点。
28、读我国地形图,完成下列填空。
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高原:E______,F______,G______。
盆地: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平原:⑤______,⑦______。
29、北京位于_______的西北角,_______和_______背靠群山,面向渤海,是全国的_______中心,_______中心_______中心。
30、黑龙江省的____到云南的____一线是我国人口地理的重要分界线。
31、黄河孕育中华文明,见证时代发展,进入21世纪,黄河流域开启了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的新篇章。下图为黄河流域简图和黄河某河段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____山脉,这里冰川逐年萎缩,其自然原因是____。
(2)A河流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其流向大致是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年平均含沙量和年平均径流量均减少的河段是____游,从人文方面分析造成该河段年平均径流量减少的原因____。
(4)黄河某河段剖面示意图反映该河段的问题是____,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____严重造成的,因此中游水土保持是关键,采取的工程措施主要有____。
32、读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1数码标注的位置,写出相应的气候类型名称。
②______________气候③______________气候⑥______________气候
⑦______________气候⑧______________气候⑩______________气候
【2】分析图2字母A、B、C、D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在图1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气候类型的位置,即A为数码______,B为数码______,C为数码______,D为数码______。
【3】④地所属气候类型的特点 ;⑤地所属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⑩地所属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
33、“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三省地形以_____、_____为主。其地貌特征是_____(单选)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水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 C.山高水深,地表崎岖 D.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大兴安岭东西两侧降水差异显著,B 地比A 地年降水量_____,理由是_________。
资料 1:伊春市有“祖国林都”、“红松故乡”之称,依托木材采运和木材加工业发展迅速,是我国最大的专业化林业资源城市。但目前伊春却面临森林资源消耗多,环境问题突出,“林竭城衰”的态势。
(3)伊春地处_____(山脉),_____资源丰富。“林竭城衰”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
资料 2:阜新有 100 多年煤炭开采历史,是我国最早的能源基地之一。上世纪 80 年代
以前,阜新被称为“煤电之城”。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资源逐渐枯竭、技术落后、产业结构单一、污染严重等问题出现,经济发展滞缓。2008 年 3 月,阜新市被列为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
(4)阜新经历“兴起——辉煌——衰退”的自然资源基础是当地有丰富的_________资源,这种资源属于_____(可再生/不可再生)资源。由此推断该城市工业以_____(重工业/轻工业)为主,位于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中的_____工业基地。
资料 3:进入 21 世纪,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2010 年哈尔滨建成“中国云谷”,包括云计算中心基地、应用创新研发基地、产业发展基地等。云计算中心基地的云存储对电的消耗比较大,数据中心需要不断地降温来达到恒温的环境。
月份 | 1 月 | 2 月 | 3 月 | 4 月 | 5 月 | 6 月 | 7 月 | 8 月 | 9 月 | 10 月 | 11 月 | 12 月 |
月均温 (℃) | -18.3 | -13.6 | -3.4 | 7.1 | 14.7 | 20.4 | 23.0 | 21.1 | 14.5 | 5.6 | -5.3 | -14.8 |
(5)在哈尔滨建设“中国云谷”的气温条件是_____,_____,可节约_____(单选)
A.土地资源B.水资源
C.能源D.劳动力
(6)读图 20,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振兴战略”指导下正_____(单选)
①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②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③用创新驱动高科技产业发展
④积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4、《舌尖上的中国》有这样的描述: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特别是山区面积广大……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今年暑假,重庆某中学组织了一次“行万里路,看大美中国,品万千美食”的活动,设计了4条活动线路。结合活动路线示意图(图左)和中国三级阶梯示意图(图右),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地势特征是____,呈阶梯状分布。①、②、③、④四条线路中跨越了二、三级阶梯的是____(填序号)。
(2)沿线路①,在烤藏香猪、兰州拉面、过桥米线、蟹壳黄(因形状像海蟹的壳而得名)四种美食中,能够品尝到当地的是____,为该美食提供主要食材的农作物是____。
(3)沿线路②,同学们发现山区的食物原材料确实丰富,原因是____。
(4)沿线路③,年均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是逐渐____;唐诗“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玉门关”位于敦煌附近,诗中“春风”是指____(冬/夏)季风。
(5)简述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河流流向、交通、气候、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35、读以北极为中心的海陆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大洲名称:① ,④ .
(2)图中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是 (填数字).
(3)苏伊士运河是 洲和 洲的分界线(填数字).
(4)在图中填写四大洋的名称.
(5)②大洲和③大洲的分界线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