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东营七年级质量检测物理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要测量1张扑克牌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扑克牌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扑克牌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测量同一副20张扑克牌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20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副20张扑克牌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2、人身上有许多“尺”可以帮助我们估测物体长度,我们可以将其作为标尺。如图所示为小丽用手估测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宽度的情景,宽度约为(  )

A.25cm

B.25mm

C.18cm

D.18dm

3、某同学对预防新冠肺炎措施中的相关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测体温”: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B.“勤洗手”:一次正确洗手的时间约为3s

C.“要锻炼”:在跑步机上跑步时的速度约为20m/s

D.“戴口罩”:一只医用外科口罩的质量约为5kg

4、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

A.树荫下形成光斑

B.斑马倒影

C.放大的文字

D.日全食

5、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来解释的是(        

A.海上出现海市蜃楼

B.日食、月食的形成

C.影子的形成

D.小孔成像

6、以下是小龙同学在笔记本中记录的相关图像,其对应物理信息描述错误的是(  )

A.物体处于匀速运动

B.该过程是水沸腾的过程

C.同时刻速度v1v2

D.该过程反映松香熔化时温度变化情况

7、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的产生是与人和测量工具有关

B.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

C.测量方法错误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D.误差可以避免,而错误不可避免

8、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的密度是甲的密度的2倍

B.同一种物质,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C.甲、乙体积相同时,乙的质量是甲的2倍

D.体积为 15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30g

9、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折射角等于50°

B.MM′左边是玻璃

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折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D.入射光线增加5°时,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加5°

10、关于重力和质量的关系,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面某位置处,同一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将10kg物体从地球带到月球上,其质量和重力都要变小

C.天平和测力计在月球上将无法正常使用

D.1kg等于10N,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1、有经验的渔夫都知道,在岸边看到“鱼”的位置和实际位置是不相同的,下面各图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A.

B.

C.

D.

12、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D.0-30s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13、坪山区某校为积极发挥体育育人的功能,举办了秋季运动会。如图所示,是该运动会某班入场式,学生手举的班牌高度(含杆)大约为(  )

A.

B.

C.

D.

14、甲、乙、丙三位同学同时测量一张长1.3m的桌子,测得的结果分别是1.303m、13.0dm、130.1cm,甲、乙同学使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丙同学使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对

B.乙对

C.丙对

D.甲乙丙都对

15、下列实例中目的是减小摩擦的是(  )

A.甲乙

B.甲丁

C.丙丁

D.乙丁

16、使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正确的做法是(  )

A.温度计的玻璃泡部分浸入液体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立即读数

C.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在液体中,但不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D.可以将温度计拿出来读数

17、同学们在课下实践中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孔,让太阳垂直照射到“△”孔上,观察地面上光斑的形状是(       

A.△

B.▽

C.○

D.无法判定

18、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100cm

B.37℃是比较舒适的环境温度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D.一个成年人的重力约为50N

19、在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南沙区的年平均气温为

B.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C.蜗牛爬行的速度是1.1m/s

D.正常人10次脉搏的时间约为1min

20、0℃的水和0℃的冰,关于两者的冷热程度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更冷一些

B.0℃的水更冷一些

C.冰和水的冷热程度相同

D.物态不同,无法比较

21、“热管”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大的装置,它比铜的导热本领大上千倍。“热管”的结构并不复杂,它是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衬了一层多孔材料,叫作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容易汽化的液体(如图所示)。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热管内液体在热端汽化吸热

B.热管内气体在冷端液化放热

C.热管内液体在冷端汽化吸热

D.热管可用于制作航天器的散热设备

22、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水晶莹

C.秋天,薄雾缥缈

D.冬天,瑞雪纷飞

23、如图所示的三个容器中装入的是等质量的煤油、水、硫酸三种液体,根据密度可以判断(ρ硫酸ρρ煤油)(  )

A.a是煤油,b是水,c是硫酸

B.a是硫酸,b是水,c是煤油

C.a是水,b是硫酸,c是煤油

D.a是水,b是煤油,c是硫酸

24、甲音叉发声时比乙音叉振动慢,那么甲音叉(       

A.发声时振幅一定更小

B.发声时振动频率一定更高

C.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

D.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更大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诗人看到白花纷纷向后退去,是以 _____为参照物。从太原到大同的路程约为360km,若诗人的骑行速度是4m/s,则大约需要 _____h。

26、又是一年杏花微雨,你若不知雨滴下落的运动特点,也许我们的相遇从一开始就是错的!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频闪照片,拍照时间间隔为0.1 s。

(1)水滴下落的过程是__________(选填匀速变速”)直线运动,最初拍出的雨滴是最_________ 侧的。(选填”) 

(2)按时间先后标记雨滴为A、B、C三点。通过AB、BC所用时间均为____s ,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_____ 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

27、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两夹板间有一个重力为20N的木块,当向左右两夹板施加的水平压力都为30N时,木块恰好竖直向下匀速滑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N,方向___;如果水平方向的压力不变,竖直向上推木块,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的推力为_____N。

28、一辆质量是2×103kg的汽车不慎陷入泥泞地面,汽车司机组织人们用如图的滑轮组将汽车拖出。已知整个过程中,水平拉力F是600N,汽车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3m,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为______N,绳端移动的距离为______m。

29、小娄同学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3米/秒,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_____。某同学家距学校780米,他以此速度从家步行至学校需要的时间是 _____分钟,以学校为参照物,他是 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30、雨过天晴时,蔬菜塑料大棚的积水窝相当于一个 ___________镜,此时为防止阳光灼伤蔬菜,菜农总是及时将积水除掉,这是因为凸透镜对阳光有 ___________作用。

31、单位换算:168mm=_____________m,1.02t=___________kg。

32、某木块的密度为0.6×103kg/m3,体积为500cm3。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如图甲),此时木块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是______cm3;若对该木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压力F,让它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如图乙),则力F的大小为______N。(ρ=1.0×103kg/m3

33、最新一次全国24省市学生视力监测结果表明:8万多初中生,视力不良率达50.72%,近视率为44.2%。如图所示,能大致表示近视眼形成的光路示意图是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___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34、寒冷的冬天,小明在晨练时看到一些与物态变化相关的现象,请你将物态变化的名称填在横线上:跑步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______现象;路边树上的雾凇是______现象;冰冻的衣服会直接变干属于______现象。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某物理小组想用弹簧测力计、物体、烧杯和水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__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N;

(2)由图中的______两幅图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有关;由图中的丙、丁两幅图可知,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此次实验采取的实验方法是______

A.模型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小明发现浸没在盐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9N,他推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

(4)爱思考的小明认为:如果在弹簧测力计1N的位置标上水的密度,在弹簧测力计0.9N的位置标上盐水的密度,再把该物体分别浸没在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按照上述方法分别标上密度值,就可以把弹簧测力计改成一个液体密度秤,该密度秤测得最大密度值应该是______

(5)小聪受上面实验的启发,用家里的电子秤、玻璃杯、木块、水、牙签,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小聪利用这些数据计算出木块的密度为______,爱思考的小明却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木块浸入水中后会吸水(木块吸水后不考虑其体积变化),所以小聪测得的木块密度值应该比真实值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四、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44×108km,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求: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大约是多少?

37、汽车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10m/s的速度行驶10秒,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5秒,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8、如图所示,用力F通过滑轮组匀速提起重G=1000N的物体,在t=10s内绳子的自由端拉下了H=16m,已知做的额外功是W1=800J。若绳重和摩擦不计,求:

(1)重物上升的速度v

(2)力F做功的功率P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4)动滑轮的总重G1

(5)要用此装置匀速提起G′=1800N的重物所需要的拉力F′。

五、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木块A静止在斜面上,请在图中画出木块对斜面的压力示意图。

40、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一实验小组用25℃的水来进行实验。在标准大气压下,请你在下面坐标中,画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

41、如图所示,一烛焰顶端S点射出的三条特殊光线SA、SBSC。其中,SA平行于主光轴,SB经过光心,SC经过左焦点,请画出SBSC这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出射光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