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ABB式词语补全小诗。
雨停了/__________的雨珠挂在_________的搭石上/远处走来说说笑笑的乡亲们/_________的老人/_________的孩子/协调有序,谦让敬老/好一幅美丽的图画!
2、按要求写词语。
(1)“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读了这句话,我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词语来夸夸蜘蛛。
(2)“布鲁斯感动极了。”读了这句话,我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他此时的心情。
3、看拼音,写词语。
(1) huáng hūn( ),我给huà méi( )鸟wèi shí( ),它发出yōu měi( )的鸣叫声,好像在说:“谢谢!”
(2)这是一次大mào xiǎn( ) ,但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他居然 chéng gōng( ) 了!
(3)大家都在奋力zhuī gǎn( ),yóu qí( )到了冲刺阶段,更是异常激烈。
4、语言积累。(12分)
⑴中国的成语有很多种,其中一类成语是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比如 “画蛇添足”,请你再写出两个这样的成语。(2分)
、
⑵把下面句子中带“ ”的部分换成恰当的成语。(2分)
①老师言辞诚恳,情谊深长地和我谈话。( )
②他一直这样,大家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了。( )
⑶按课文内容填空。(4分)
在( )里算着,( )日子已经从我手中( );像( )上一滴水滴在( )里,我的日子滴在( )里,没有( ),也没有( )。
⑷默写一首王安石的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一比,再组成词。
娃(_____) 披(_____) 毛(_____) 变(_____)
挂(_____) 坡(_____) 笔(_____) 弯(_____)
6、阅读理解
所见
________________,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诗中“振”的意思是________;“意欲”的意思是________。
【3】古诗第三、四句是________关系。
【4】这首诗刻画了一个________的孩子形象。整首诗动静结合,牧童先是________,忽然________。透过诗中的“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古诗所描绘的是夏季的情景。
【5】这首诗描绘的情景十分生动有趣,请你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这幅情景图描绘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将诗句补充完整,再填一填。
( )( )鸟飞绝,
万径( )踪灭。
( )( )蓑笠翁,
( )钓寒江(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的诗人________。
【3】这首诗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 。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慨叹,其中一个“_____”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
【3】诗中勉励青少年要珍惜时间、及时努力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露待日晞”中的“晞”可理解为“晒干”,“焜黄华叶衰”中的“衰”可理解为“衰败”。
B.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珍惜时光,及时努力。
C.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了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的自然法则。
D.诗人的写作目的是通过描写园中葵、百川等景物,赞美万物的勃勃生机。
9、课内阅读。
旁边一个鬼子嗖地抽出刀来,瞪着眼睛要向雨来头上劈。扁鼻子军官摇摇头。两个人唧唧咕咕说了一阵。那鬼子向雨来横着脖子翻白眼,使劲把刀放回鞘里。
扁鼻子军官压住肚里的火气,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我最喜欢小孩。那个人,你看见没有?说呀!”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1】从“瞪着眼睛要向雨来头上劈”这个句子中的“瞪”你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扁鼻子军官摇摇头。两个人唧唧咕咕说了一阵。”这两个鬼子可能在说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选文的第四自然段加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
【4】对画线的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扁鼻子军官很善良,很爱孩子。
B.扁鼻子军官想和雨来交朋友。
C.扁鼻子军官装出很喜欢雨来的样子,实际上是想让雨来说出李大叔的下落。
10、阅读。
画出瀑布的声音
一位酷爱 书画的年轻人欲拜到书画大师的门下,他带着自己花费了整整一年时间才画成的一幅瀑布图去求见大师。大师看了那幅。画,轻轻摇头说:“还好,只是没能画出瀑布的声音!”
一年后,这位年轻人再次求见大师,将一幅自以为画得更好的瀑布图捧给大师。大师看了那幅画,再次轻轻摇摇头说:“遗憾,还是没能画出瀑布的声音。”
又过了一年,这位年轻人颇有信心地再次求见大师,将一幅自以为画得很完美的瀑布图捧给大师,大师看了看画,摇摇头:“年轻人,你还是没能画出瀑布的声音。”年轻人困惑了,诚恳地问道:“大师,晚辈确实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请您明示!”
大师拿起画笔,在年轻人的画。上作起画来,他在瀑布下的水潭边画了两个相对而站的人,其中的一个人正双手拢着嘴大声喊,另一个正伸着耳朵仔细地听。就这样,年轻人明白了怎样画出瀑布的声音,也终于领悟了书画的真谛。
生活中的我们总有许多遗憾,苦苦追求却总有一些向往不能如愿。执着的我们有时只专注于事物的主流,往往忽视了一些看似与主流无关的细枝末节。其实,有许多看似宏大的东西,最终取决于细微之处。
【1】“又过了一年,这位年轻人颇有信心地再次求见大师”这句话中的“颇”是_________的意思,年轻人“颇有信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轻人感到“困惑”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画大师是怎样画出“瀑布的声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再选择填空。(填序号)
就短文中的这件事来说,“事物的主流”指的是 ;“细枝末节”是指 。
A.起主要作用的事物 B.画面的主体——瀑布 C.无关紧要的事物 D.画面中起衬托作用的瀑布水潭边的人
11、课内语段阅读。
黄果树瀑布( )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 )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1】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2】第一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李白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庐山瀑布。
【3】用“____”画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用“ ”画出引起感受原因的句子。
【4】这一小节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描绘黄果树瀑布,表现了黄果树瀑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2、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记忆,好比一口深邃的井,我们所经历的绝大多数人和事,都被淹没了、遗忘了,而能让我们记住的,只有那些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小学时,我在加拿大生活学习过两年,经历过很多新鲜事,见过很多有趣的人,但一次买鱼的经历,令我至今难忘。
那是一个星期日,妈妈带我去一家新开张的宠物店买鱼。水族箱里养着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鱼让人眼花缭乱。左挑右选,我看中了一种非常漂亮但价格不菲的鱼,一条就需要20元。
工作人员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大哥哥,典型的西方人的模样:一头很短的黄发,一双浅蓝色的眼睛,一个尖尖的鼻子,一张总往上翘的嘴,这张脸充满了友善。
我指着那条漂亮的鱼说:“麻烦你给我捞一条。”
让我意外的是,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你养鱼的缸大吗?”
我疑惑地说:“不大,比较小。”我一边比划鱼缸的大小,一边说。“抱歉,我不能把这条鱼卖给你,你的鱼缸太小,会把鱼养死的,我帮你另外选一种吧。”他笑着说。
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按照正常人的思维,卖东西只要把东西推销出去,才不会管其他的,甚至为了牟利,专门推销那些价格昂贵的东西。
我满脸疑惑,妈妈认为,可能是这种鱼不好养,鱼缸小容易死,怕我们找上门来,他才不愿意卖给我们。
于是我说:“放心吧,如果养死了,我们不怨你。”
“这种鱼本来能活40多年,现在它还是一个婴儿,但它对生活空间要求比较高,如果鱼缸太小,很容易死的!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
没有唯利是图,也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对生命自然而原始的尊重。我被他的话深深震撼了,我觉得自己无比渺小。最后,在他的建议下,我选了很好养却最便宜的一种鱼:斗鱼。一种计划可以在一个茶杯里生活的漂亮的鱼,价钱仅需3元。
从此以后,我对自己所养的一切动物有了另外一份关怀:尊重每一个生命,而不仅仅是让它们吃饱喝足。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历久弥新,永远艳丽、清晰,吸引着我,指引着我。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眼花缭乱:________________
唯利是图:________________
【2】以下符合“我”在买鱼过程中心理变化的一项是( )
A.意外——疑惑——震撼
B.疑惑——震撼——意外
C.疑惑——意外——震撼
D.震撼——疑惑——意外
【3】第七小节中,“我”疑惑的原因是( )
A.他不肯卖这条鱼。
B.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
C.他不像其他的卖鱼人。
D.他对生命的尊重超乎常人。
【4】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把一次买鱼经历中所受到的教益比作“记忆深处的花”,形象生动。
B.本文对卖鱼人进行了外貌、语言和心理描写。
C.文章结构完整,首尾呼应,主题突出。
D.“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这个反问句强调了卖鱼人不忍心鱼在婴儿期死掉,为提示文章主题买下伏笔。
【5】读了文章你感受到卖鱼店工作人员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十三小节画线句“尊重每一个生命”在文章中包含了什么意思?这篇文章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阳光的作用肖复兴
①年住在大院里,生活不大富裕,日子各有各的过法。
②冬天,屋于里冷,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被窝里冰凉如铁,家里那时连个暖水袋都没有,母亲有主意,中午的时候,她把被子抱到院子里,晒到太阳底下。其实,这
样的法子很古老,几乎各家都会这样做。有意思的是,母亲把被子从绳子上取下来,抱 回屋里,赶紧就把被子叠好,铺成被窝状,留着晚上睡觉时我好钻进去,被子里就是暖 乎乎的了,连被套的棉花味道都烤了出来,很香的感觉。母亲对我说:“我这是把老阳儿叠起来了,”母亲一直用老家话,把太阳叫老阳儿。
③从母亲那里,我总能够听到好多新词儿,“把老阳儿叠起来”,让我觉得新鲜。在母亲那里,太阳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折叠自如,阳光能够从中午最热烈的时候,一直
储存到晚上我钻进被窝时。温暖的气息,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
④街坊毕大妈,靠摆烟摊养活一家老小,她家门口有一口半人多高的大水缸,冬天用它来储存大白菜,夏天到来的时候,每天中午,她都要接满一缸自来水,骄阳似火,
毒辣辣地照到下午,晒得缸里的水都有些烫手了。水能够溶解糖,溶解盐,水还能够溶解阳光,大概是我童年时候最大的发现了,溶解了糖的水变甜,溶解了盐的水变成,溶解了阳光的水变暖,变得犹如母亲温暖的怀抱。毕大妈的孩子多,黄昏,她家的孩于放学了,毕大妈把孩子们都叫过来,个个排队洗澡,毕大妈用盆舀的就是缸里的水,正温乎,孩子们连玩带洗,大呼小叫,噼里啪啦的,溅起一盆的水花,一个个演出一场哪吒闹海。那时候,各家都没有现在普及的热水器,洗澡一般都是用火烧热水,像毕大妈这法子洗澡,在我们大院是独一份。母亲对我说:“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
⑤一个“煮”字,让我不得不佩服母亲用词儿的准确和生动。
⑥真的,谁家又离得开老阳儿呢?虽说如同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也不用花一分钱,对所有人都大方而且一视同仁。但是,如母亲和毕大妈这样阳光派上如此用法的人家也不多。这需要一点智慧和温暖的心,更需要在艰苦日子里磨炼出的一点儿本事。阳光成为居家过日子的一把好手,陪伴着母亲和毕大妈一起,让那些庸常而艰辛的琐碎日子变得有滋有味。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肖复兴散文一无花果》节选,有改动
【1】本文围绕“阳光”讲述了哪两件生活小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溶解了糖的水变甜,溶解了盐的水变咸,溶解了阳光的水变暖,变得犹如母亲温暖的怀抱。
B. 温暖的气息,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
C. 在母亲那里,太阳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折叠自如。
D. 虽说如同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也不用花一分钱,对所有人都大方而且一视同仁。
【3】下列选项不能说明阳光“让那些庸常而艰辛的琐碎日子变得有滋有味”的一项是( )
A. 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B. 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C. 街坊毕大妈,靠摆烟摊养活一家老小。
D. 晚上睡觉时我觉得被子暖乎乎的,连被套的棉花味道都很香。
【4】下列选项对文章内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自然段交代写作背景,引出下文,勾起“我”对过去的一段回忆。
B. 第②至第⑤自然段详细写了阳光的两种作用。
C. 第④自然段第一句话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D. 第①和第⑥自然段采用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5】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②③自然段,母亲说“把老阳儿叠起来”,让“我”觉得新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一个“煮”字,让我不得不佩服母亲用词几的准确和生动。”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佩服母亲用词儿的准确和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叠”“煮”让我们感受到汉字的精妙。《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大家也收集了许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请举一例写下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这需要一点智慧和温暖的心,更需要在艰苦日子里磨炼出的一点儿本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奇异的世界
从前,人类对着明亮的月儿,会产生很多幻想:上面有宫殿、嫦娥、玉兔、桂树……外国人也以为月亮里面有一位女神。今天,我们已经知道月球原来是个寂寞而奇异的世界。
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生物,没有声音;有的是高山、深谷、坑穴、沙石和尘土。山很陡,洞穴都是圆形的,周围突起,地面上铺着厚厚的泥尘,我们在上面轻轻走过,就会留下很深的脚印。月球背着太阳的一边是漆黑的,向着太阳的一边,却使人感到惊奇:天空像一个深蓝色的盖子,地上的一切,竟然全是黄金色,蔚为奇观!
月球的引力很小,我们在上面走动,会感到轻飘飘的,毫不吃力,一跳就跳得很高很远,但是要转身或停下来,可不容易了。
⑴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月球是个寂寞而奇异的世界,月球上有:( )
A.宫殿、嫦娥、玉兔、桂树
B.一位女神
C.空气、水、生物、声音
D.高山、深谷、坑穴、沙石和尘土
⑵月球向着太阳的一边,使人感到惊奇,主要是因为:( )
A.地面是漆黑的。
B.天空像一个浅蓝色的盖子。
C.地上的一切,全是黄金色,蔚为奇观。
D.在地上走,会留下很深的脚印。
⑶在月球上要转身或停下来不容易,这是因为:( )
A.在上面走动,会感到轻飘飘的。
B.一跳就跳很高很远。
C.月球的引力很小。
D.人身体很轻。
⑷以下是同学们读了本文后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月球上有生命。
B.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引力小。
C.月球是个寂寞而奇异的世界。
D.月球上山很陡。
15、我会看图写句子。(不会写的用拼音代替)
小兔在____________。
______在水里游。
______zài在______。
16、改写句子。
(1)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
(2)我珍藏着这个秘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张军坚持锻炼身体。张军长得很结实。(用关联词语使两句合并为一句)
2.轻纱似的薄雾笼罩着黄山。(改成“被”字句)
3.李时珍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改成“把”字句)
4.月亮挂在天空。(改成比喻句)
5.马老师布置我们预习 师恩难忘 这篇课文 写完作业后 我便读书 查字典 进行预习 (加标点符号)
18、把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
1、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姑娘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紧紧搂住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年轻人被杰克逊大叔留在庄园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画面写具体的,仿照例子写一写。
例:树上热闹起来了,到处都是鸟。
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傍晚,晚霞染红了天空。
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练习。
(1)这棵古树已经活了大约二百多年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仿写句子)
弟弟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这个句子中,作者把花当作
_________来写,写出了花的调皮可爱。我也会写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21、语文与生活。(写请假条)
陈果的爷爷生病住院了,星期三他们全家要回老家看望爷爷。陈果要向刘老师请假一天。请你帮陈果写一张请假条。写请假条的时间是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