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常德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把反封建礼教的内容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是(     

A.《新青年》

B.《文学改良刍议》

C.《狂人日记》

D.《文学革命论》

2、事变爆发后,共产党理性地认识到,应该抛弃与蒋介石的矛盾,和平解决于国于党都是更有利的。此“事变”是指

A.华北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皖南事变

3、不能从下图《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中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海南经济特区面积最大

B.深圳、珠海毗邻港澳

C.环渤海地区是位置最北面的沿海经济开放区

D.对外开放从沿海向内地推进

4、《全球通史》中写道:“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之所以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B.列强争霸,相互残杀

C.官僚地主,争权夺利

D.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5、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仪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54门礼炮齐鸣28响这威震寰宇的炮声中,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其中“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这28年是指(  )

A.1842﹣1870年

B.1911﹣1939年

C.1919﹣1947年

D.1921﹣1949年

6、下列图片所体现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A.列强侵略

B.思想解放

C.近代改革

D.革命团体

7、河南某市有一老社区叫做“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因为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到一起,建立“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这一现象反映了(     

A.大跃进

B.社会主义工业化

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

8、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的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A.鸦片战争的炮声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太平天国起义

D.《马关条约》签订

9、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屠杀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队达人以上。

A. 20万

B. 30万

C. 35万

D. 25万

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

B.日军占领沈阳

C.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D.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1、“圆明园在呻吟,北京在哀号,只有强盗眉开眼笑。”这里的“强盗”指

A.英美联军

B.英法联军

C.美法联军

D.八国联军

12、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13年。他这一生可能经历的历史事件有

①鸦片战争②火烧圆明园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⑤虎门销烟。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13、下列关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表明农民群众的爱国热情 ②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③表明农民对封建统治抱有一定幻想 ④清政府“招抚”政策的影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4、毛泽东对起义的士兵讲:“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这段话针对的是

A.北伐战争失利

B.南昌起义的胜利

C.秋收起义受挫

D.反“围剿”失败

15、2012年11月,中共胜利召开了十八大。回顾历史,下列有关中共一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南京召开

B.中共一大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

C.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D.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16、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7、从19世纪60年代起,为发展近代军事工业,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

A.民主

B.科学

C.自强

D.求富

18、爱国华侨谢缵泰绘《时局图》并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一张薄薄的图,如一声警笛,让国人警惕(     

A.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日本索要赔款2亿两白银

19、1902年,北京城茶馆里四个人在聊天,张一说:“我参加过太平军。”李二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赵四说:“我现在住在东交民巷。”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现实

A.张一

B.李二

C.王三

D.赵四

20、“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几乎不可能。这又是从千年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型的尝试。”这次“尝试”是指(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五四运动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聂耳作曲,田汉作词创作的《________》,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2、史海拾贝

近代中国人在面对西方侵略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抗争。观察下列图片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填空。(把答案写在本题后相应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_____________革命的重要成果。

24、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是

25、秋收起义:1927年9月,________在湘赣边界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军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________进军。

26、根据所学知识将下图完成

27、__________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951年,_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________

29、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领土面积达_______多万平方千米。

 

30、根据提示,列举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近代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2)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我国近代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阅读下列关于土地问题的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材料二: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材料三:会议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材料四: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①)的土地政策改为(②)的土地政策。

(1)阅读材料一,说出“这个方案”指的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3)阅读材料三,指出“会议”的名称。说出这次会议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

(4)阅读材料四,补充①和②的内容。抗战胜利后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什么运动?

32、简答题:

(1)、请写出列强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四次侵略战争的名称?

(2)、清政府使中国近代屡败屡战的根本愿意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那些启示?

 

33、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第一个100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摘编自张明林《换一只眼睛看历史——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材料二:

(画面上方一段文字,大意是)江苏泰州设立了一电报局,有“匪徒”造谣说电报局所使用的电气是由死者的灵魂练成,电报局的人搜集死者家人供奉的“神主牌”,提取死者魂魄,以练成电气,“神主牌”的价值可值“洋四五十元”。对电报这一先进西方科技尚不了解的“乡愚”都信以为真。“某甲竟携一牌赴局求售”,结果被局中工作人员驱逐了出来。

——摘自吴广伦等主编《老漫画中的中国史》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在60年代提出的口号,并列举在此口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一例。

(2)据所学知识指出,电报局的设置与洋务派在70年代创办的哪一类企业有关。据材料概括,洋务运动在民间的发展遇到了哪些障碍。

(3)据所学知识,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