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材料中说道“这场战争”是中国“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
2、邮票,于方寸之间见证辉煌历史。下列对下图邮票所纪念的重要会议的“辉煌”瞬间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③为建立新中国做了大量筹备工作 ④通过了全面建设时期的总路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它并不是农民斗争经验的产物,未能反映出农民的土地要求,没有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它”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天演论》
4、电影《八佰》主要讲述了谢晋元率部坚守上海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的故事。此电影取材于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5、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传奇”的起点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6、学习历史必须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各地工人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 B.学生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C.政府代表拒绝了和约签字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7、“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中评价的人
A.李鸿章 B.孙中山 C.康有为 D.蒋介石
8、“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由此引发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9、史料记载,太平天国领导人曾多次警告外国人不要帮助清政府。又明确指出,太平天国统一中国后,“万国皆通商”,但反对贩卖鸦片。这反映了太平天国的( )
A.经济措施
B.军事主张
C.文化政策
D.对外政策
10、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主要是因为
A.辛亥革命使中国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B.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民获得了真正的民主自由
C.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使三民主义的理想在中国实现
11、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沙俄同英法进行的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事先许多人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近代西方的脚步而将遭到失败……实际上,这场失败的确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文中的“旧制度和西方的脚步”分别指( )
A.农奴制——资本主义制度
B.奴隶制——封建制度
C.农奴制——封建制度
D.奴隶制——资本主义制度
12、如下图是小王同学的听课笔记摘录。据此可以判断,该同学的学习内容是( )
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1839年6月;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 |
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
C.洋务运动
D.武昌起义
13、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
A.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公布了“一五计划”
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4、抗击外来侵略,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中体现出中华民族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者,捍卫国家主权的是( )
①戚继光抗倭②各地抗议日本“购岛”示威游行③林则徐虎门销烟
④左宗棠收复新疆⑤邓世昌黄海大战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③④
15、以下是著名艺术品拍卖行佳士得的拍卖清单(部分)。根据表中信息判断这些拍卖品的来源是
日期 | 拍卖行 | 拍卖品的描述 |
1861.7 | 佳士得 | 来自军官们的两批物品,一批8样,一批23样。其中包括中国“皇帝的大国玺” |
1862.6 | 佳士得 | 来自圆明园的3件珐琅制品,“一件大香炉,……曾是皇帝书房里的炉子” |
1864.7 | 佳士得 | 36件来自圆明园的物品 |
A. 合法通商贸易所得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劫掠所得
C. 清政府战败赔偿所得
D. 友好访问获赠的国礼
16、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 )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7、“……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割占香港岛
B.廊坊阻击战
C.黄海大战
D.火烧圆明园
18、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三民主义的提出 C.国共合作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9、徐悲鸿的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民族解放的向往,下列属于他的作品的是( )
A.《愚公移山》
B.《海国图志》
C.《狂人日记》
D.《义勇军进行曲》
20、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之所以不可避免,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
B.中国在军事上和经济上比较落后
C.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
D.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地点
(1)组织强学会——
(2)革命团体兴中会建立——
(3)北伐战争的两个主要战场——
(4)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5)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
22、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各项填空。
(1)清政府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代史上收复新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拉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的舰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盟会的机关报_____。
23、广东省的中山市、武汉的中山大道等地名,都是为了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____________________
24、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______(人物)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25、____________年,中共二十大在北京胜利召开。
26、“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这则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______;1919年美国公使芮恩施给国务院的报告中写道:“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大体同意我的看法……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是______。
27、目的:蒋介石:为发动内战争取______;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毛泽东: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_____。
28、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写出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的目的地的名称;
(2)在答题卷相应的答题线上写出图例的含义。
29、中共七大确立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0、中国近代在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请列举出下列史实对应的杰出人物。
①、领导虎门销烟,沉重打击外国侵略者的气焰的是 。
②、“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歌颂的是 。
③、1898年,山东冠县义和拳首领 率众攻打广大教堂,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
3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表格。
城市名称 | 相关史实 |
武汉 |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因此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支持革命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①”他宣告了中国2000多年君主专治制度终结。 |
北京 | 1919年5月在北京爆发的②,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③ |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③召开。这次会议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延安 |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④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
⑤ |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了⑤。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32、毛泽东在《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中指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新”在何处?
33、历史上每一次重大运动都有纲领性的口号或主张,它们体现着时代的印记。请根据下面内容探究有关问题。
口号或主张:①师夷长技②三民主义③民主、科学④外争国权,内除国贼⑤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1)①、②、③的纲领分别指导了哪三次运动?请你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次运动简要评价它的积极影响。
(2)“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是中国近代哪一次重大运动中的目号?说出这一运动的性质及其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
(3)1936年12月,“停止内战,联共抗目”的主张得到了国共两党认可,这在当时产生的意义是什么?
(4)请你为以上五个纲领性口号或主张拟定一个主题。
34、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侵华战争,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八年级某班以“侵略与反抗”为主题进行学习,一起来解决以下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依次写出三幅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
(2)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最终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三个条约中的哪一条款?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简要过程, 并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