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曲靖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红军长征路线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南渡乌江  ②巧渡金沙江  ③飞夺泸定桥  ④四渡赤水  ⑤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

A. ①②③④⑤   B. ④①②⑤③   C. ④①②③⑤   D. ④②①⑤③

2、1948年,人民解放军已发展到280万人,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军委果断地作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决策,胜利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的战役是( )

A.渡江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3、如下图所示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时的场景。以下有关此条约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①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②割香港和澳门给英国

③赔款2100万银元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60多年来,中央对西藏建设的投资和财政补贴累计500亿元,60多年来,雪域高原的生产力得到了跨越式发展。西藏的变迁

①体现了共同富裕原则

②展示了我国高科技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③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④反映了我国平等、互助、团结、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下图是为新中国诞生而创作的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     

A.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B.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D.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6、国民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是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直接传承。它们都坚持(     

A.无产阶级领导革命

B.城市革命

C.反帝反封建

D.人民民主

7、新中国成立后,许多人的名字都带有时代烙印。下列四人中年龄最大的应该是(     

A.王文革

B.向小康

C.张建国

D.刘跃进

8、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侵略中国的行径包括(  )

①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②荷兰侵占台湾

③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④葡萄牙侵占澳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这场战争戳破了几十年“跛足现代化”假象,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0、“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 130 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 10 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B.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道路

C.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

D.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的入侵

11、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是《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书的部分目录,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

①红旗飘扬井冈山

②国共第一次合作

③南湖红船风雨中起航

④西安事变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12、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依据是(

A.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   B. 外国公使可以进入北京

C.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的反帝活动   D. 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

 

13、二战中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的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朝鲜

14、“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他的思想指导中国改革开放走向更深更广阔的空间。这位老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15、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它侵略中国的目的是

A.清朝统治者软弱无能

B.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道光帝下令禁烟

D.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16、《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近代中国第一篇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它的发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该文章的作者是(     

A.李大钊

B.胡适

C.陈独秀

D.毛泽东

17、19121919年,中国新建的民族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以上数据说明( )

A.近代民族工业迎来短暂的春天 B.列强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中国开始迈向工业化强国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18、1937年10月,美国记者斯诺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他在书中讲到“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移”是指(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红军长征

D.解放战争

19、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下表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  )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是__________,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__________

22、将右边内容前的字母填入与之相匹配的左边人物前的括号内

屠呦呦( )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江泽民( )

B.发表“南方谈话”

周恩来( )

C.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 )

D.领导科研团队发现青蒿素

邓小平( )

E.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23、1895年,康有为等人发起的 _________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1923年2月, ________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24、中国应对: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__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25、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行_____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6、图一人物是____,他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宣传维新变法思想。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图二人物____与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图一                  图二

2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此,某校八年级(1)班开展了“弘扬爱国情共筑中国梦”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一路逐梦风雨兼程】

(1)小华同学在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逐梦历程时,制作了一张知识卡片并向同学们展示了其中的片段,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

 

重大事件

19217

______诞生

19236

中共三大召开

19278

______起义

19351

______召开

 

【梦想绽放给力前行】

(2)在小组讨论中,小明同学就上述卡片所填的三个重大事件分别从“开天辟地”、“武装斗争”、“生死攸关”方面与大家进行了交流,请你据此也作扼要说明。

【同心筑梦气势如虹】

(3)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伟大复兴。通过探究和交流,你感悟到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哪些优秀精神品质?

28、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_____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

29、请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人物。

(1)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志愿军战士一一

(2)用自已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的志愿军战士一一

(3)20世纪60年代解放军好战士的典型代表一一

30、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在______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在_______年。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坚持打内战,共产党灵活应对,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翻身解放浴血奋战。

(1)内战爆发前,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率中共代表团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谈判。毛泽东此行的目的是什么?谈判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2)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指挥人民解放军开展了一系列反击国民党的重大军事行动。请写出战略决战阶段的三大著名战役。

(3)回望历史,你认为人民解放战争能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2、1936年,在中共的斡旋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请简述:

(1)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中共代表。

(2)简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33、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评价?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100年,是100年中在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的引领下,中国人民醒过来了,站起来了,富起来了。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引领中国人民醒过来的人物是谁(写名字)?图二中的人物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2)请问:“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谁?画的这个“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政策?这个政策是我党在哪次会议中做出的决定?

(3)这三位伟人具有哪些共同的优秀品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