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从天安门到天安门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
A.鸦片战争—开国大典
B.戊戌变法—开国大典
C.五四运动—开国大典
D.洋务运动—开国大典
2、1987年,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重要事件是( )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九二共识”
C.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D.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3、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该学者讲述的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是
A.李自成起义
B.三元里抗英
C.火烧圆明园
D.太平天国运动
4、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盟军在对日作战中接连失利,士气低落。在这样的情况下,传来中国军队歼灭大批日军,取得会战胜利的消息,一时英美各国精神为之一振。这里的胜利来自于( )
A.台儿庄大捷
B.武汉保卫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豫湘桂战役
5、“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那个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跟我的助手就坐在那个稻穗下乘凉……”这位做“禾下乘凉梦“的是( )
A.沈从文
B.邓小平
C.袁隆平
D.习近平
6、19世纪前期,西方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7、在孙中山创立的黄埔军校中,蒋介石担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这一情形发生在( )
A.辛亥革命期间
B.国共第一次合作
C.国共第二次合作
D.抗日战争胜利后
8、他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曾评价说:“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对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现代杂文的开拓者的评价,“他”是( )
A. 齐白石 B. 茅盾 C. 徐悲鸿 D. 鲁迅
9、1972年田中首相访华,谈到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时,称之给中国“添了麻烦”,为此中方严肃指出日方需对战争加害进行反省,并将其写进《中日联合声明》中。这反映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前提是
A.注重加强中日双方的经济合作
B.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废除与台湾所签署的系列条约
D.坚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原则
10、以下历史人物我们可以统称为( )
A.民主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11、以下是两位同学关于某历史事件的谈话:“毛泽东真是去赴‘鸿门宴’。”“蒋介石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赢得备战的时间。”据此判断该历史事件是
A. 挺进大别山
B. 西安事变
C. 北伐战争
D. 重庆谈判
12、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 ( )
A.在深圳、珠海搞特区试点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广州
C.建海南省作为最大的经济特区
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上海
13、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编》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
14、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民族英雄。下表“?”处与人物相对应的事件是
民族英雄 | 林则徐 | 邓世昌 | 聂士成 | 佟麟阁 |
历史事件 | ? | 血战黄海 | 天津保卫战 | 保卫北平 |
A.虎门抗英
B.虎门销烟
C.收复台湾
D.抗击倭寇
15、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和都城是:
A.李自成、西安 B.朱元璋、北京 C.洪秀全、南京 D.奕山、广州
16、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下表“?”处对应的英雄人物是( )
A.杨靖宇
B.赵登禹
C.张自忠
D.左权
17、李鸿章认为“西洋方圆千里,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为此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发展近代民用企业
C.筹建新式陆海军
D.派遣留学生
18、20世纪60年代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王进喜 B.邓稼先 C.雷锋 D.焦裕禄
19、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图横线处代表的历史人物是( )
A.石达开
B.李秀成
C.洪秀全
D.陈玉成
20、下边的“时局图”反映了( )
A.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严重民族危机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沙俄侵占我国的领土
C.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1894年9月,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_____________海面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_____________在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不幸壮烈殉国。
22、______(事件)是天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______(事件)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23、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全力围攻__________,发动全面内战。
24、1952年10月,黄继光在美国侵略者发动的____________战役中英勇牺牲。1971年9月13日,林彪在蒙古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地点)机毁人亡,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25、状元实业家是_________。
26、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②____________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③__________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27、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____。
28、1927年8月,周恩来、贺龙、叶挺等人领导革命军发动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离开中央苏区首都________,进行战略转移。
29、1907年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______________在绍兴准备策应,被捕遇难。1911年4月,黄兴亲率革命党人在广州__________起义也失败。
30、林则徐禁烟:1838年底,________派力主禁烟的________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________海滩被当众销毁。
31、秦朝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至少回答四点)
32、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写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和标志。她的诞生有何重大意义?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回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上李鸿章书》
(1)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的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现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1911年间院的演说》
(2)材料二中,孙中山救国方法和目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和所学内容回答,为了“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早年做了哪些努力(至少列举两点)?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党和政府实行的农业政策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材料二:深圳在建设的过程中,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深圳特区最早建立“劳务市场”“原材料市场”,还有“金融市场”“期货市场”“信息市场”“人才市场”等。
材料三: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的谈判后,中国加入了一个重要的经济组织。
(1)材料一中的“农业政策”指的是什么?该政策是首先在哪个省开始实行的?
(2)材料二中的这个经济特区今天有什么地位?请写出与它同一年设立的经济特区两例。
(3)材料三中的“经济组织”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加人该组织有什么影响?(写出一点)
(4)从三则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