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玉树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上述变化反映了: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C.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2、1899年美国向西方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它帝国主义在侵华政策上的

A.一致 B.矛盾 C.帮助中国独立 D.希望中国富强

3、2020年,反映抗美援朝题材的电视连续剧《跨过鸭绿江》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受到人们的好评。下列人物与该电视剧反映的事件有关的是(     

A.佟麟阁

B.雷锋

C.张自忠

D.邱少云

4、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运动的目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 B.抵御列强侵略

C.北上讨伐袁世凯,恢复民主共和 D.宣传先进革命思想

5、割占图中地区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6、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引进了西方科技

B.推翻了清王朝反动统治

C.形成了三民主义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7、下图的历史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20世纪的奋斗历程,其中②处应该填写的是

 

A. 开天辟地

B. 当家作主

C. 改革开放

D. 香港回归

8、一部英国影视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集会上,工人们纷纷在请愿书上签字,并高呼:“我们也要选举权”。与这个场景相关的史实是

A. 英国工业革命   B. 巴黎公社成立

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 宪章运动

9、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决定割让台湾的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尼布楚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这次战事(役)结束后,南线国民党军主力全部被歼,南京、上海及武汉已面临严重威胁。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南京国民政府遭到的悲剧,显示出一个时代的结束。”材料反映的是(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11、下列对“文化大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毛泽东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而错误发动的

B.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严重迫害

C.“文化大革命”的时间是指1966年——1976年

D.1972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12、下列人物中被称为“状元实业家”的是(     

A.张謇

B.康有为

C.李鸿章

D.曾国藩

13、《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列强的目的主要是

A. 削弱中国的军事力量

B. 摧毁中国的反帝活动

C. 控制中国的京津地区

D. 干涉中国的内政外交

 

14、2021年3月,一张两个甲子年的外交对比图火爆全网,无数中国人热血沸腾,回望来时路,中国人百感交集,120年前这一外交场景给中国人带来的重大创伤是(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增强企业活力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包干到户

16、“1937年12月,马保三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的名义,宣布武装起义。同时,正式通知国民党县长宋宪章,要求联合抗日。”从中得出的准确信息是

A.工农红军完成改编 B.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

C.国共合作尚未开始 D.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结束

17、下列法律文件中,属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是

A.《中华民国约法》 B.明定国是诏书 C.《钦定宪法大纲》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8、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

A.黄海战役中

B.平壤战役中

C.威海卫战役中

D.辽东半岛战役中

19、在现行经济体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是(     

A.政府

B.企业

C.市场

D.分配

20、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如图)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他是(     

A.黄继光

B.王进喜

C.雷锋

D.邱少云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社会生活的变化

(1)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方便了人民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社会习俗的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___________,劝禁女子___________;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___________”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3)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4)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___________的特征。

2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________。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正式的标志是________

23、请回答:指出图中A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两处的事件名称,

 

 

24、日军行动:1937年9月,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开进______

 

2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________开始;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为________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6、重庆谈判:

(1)谈判目的:蒋介石(或国民党):___________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

(2)时间:1945.8——10

(3)结果: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___________

27、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中英《______》;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

28、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________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________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29、指出下列史实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1945年8月到10月间,全中国人民共同的关注点是西安事变。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2)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3)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4)武汉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30、________》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________》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从什么事件开始的?之后形成了怎样的格局?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32、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结合所学,探究下列问题:

(1)文中的“道路”指的是社会主义道路,我国通过什么措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一制度建立于哪一年?由于缺乏经验,在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了哪些急躁冒进的错误?

(2)哪一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3)中共十九大决定将哪一思想写入党章,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80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什么?分该举措的作用是什么?

(5)作为青少年的你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呢?

3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请分别针对台湾人民和“台独”分子写一句心理话。

我想对台湾人民说:   

我想对“台独”分子说: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材料三:在领导红军战争和根据地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艰难的探索,到1930年上半年,逐步解决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人教版 《历史与社会》

材料四:毛泽东在会议上尖锐地批评了李德不懂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只知道纸上谈兵,并特别分析了他军事指挥的错误。大多数与会者赞赏和拥护毛泽东的发言,认为李德同志不适宜再领导军事了,应撤销他军事上的指挥权,让毛泽东参与军事指挥。

(1)材料一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依据该材料指出“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

(2)材料二中“她的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说“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3)写出材料三中“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指什么?并指出中国共产党找到这条道路的根本依据。

(4)根据材料四,指出“会议”的名称

(5)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奋斗,从他们身上我们应该学习哪些优秀的品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