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电视剧的主题。若再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史实是( )
A.英法炮轰广州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2、北京大学是中国学子心中的一座学术殿堂。它的前身是
A. 太学
B. 京师同文馆
C. 京师大学堂
D. 燕京大学
3、用口诀记忆历史内容效率高而且印象深刻,如“公使进北京,内地可游历;增开十口岸,军舰长江行。赔款且不论,搜刮老百姓;天津事没完,接着占北京”。该口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条约内容是
A.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D.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
4、美国作家哈里森说:“(它)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材料所述事件( )
A.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B.使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5、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新时代特点表现在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③表达了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思想 ④提出了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
A. 五四运动的爆发
B.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 中华民国的成立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7、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
A. 三元里抗英斗争 B.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 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D.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8、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 )
A.反帝反封建
B.反封建统治者
C.男女平等
D.扶清灭洋
9、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是( )
A.祖国大陆基本获得解放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C.西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D.新中国完全实现统一
10、“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内容应该是:
A. 清政府镇压葛尔丹叛乱 B. 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
C. 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D. 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1、“轮船招商局成立时只有3艘轮船,1877年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以后,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了一只实力较强的商船队。1873—1893年,它获利白银600多万两。”上述材料充分说明洋务运动( )
A.根本是维护清朝统治
B.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D.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2、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下列内容不属于该条约的是()
A.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 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C.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D.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13、一家日本企业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重庆开设了一家工厂。此事最有可能发生在
A.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辛丑条约》签订后
C. 《北京条约》签订后
D. 《马关条约》签订后
14、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A.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D. 强调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15、下列对红军长征胜利意义的总结中,正确的是( )
A.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16、《马关条约》的危害中,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的是
A.开放重庆 B.割占台湾 C.巨额赔款 D.开设工厂
17、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甲午战争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辛亥革命后
18、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D.《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19、下面是武昌起义后独立各省最高军政长官来源统计表。据此可知( )
新军将领 | 革命党 | 咨议局议长 | 巡抚 | 布政使 | 提督 | 督练公所总参议 |
13人 | 5人 | 3人 | 3人 | 1人 | 1人 | 1人 |
A.辛亥革命只是偶然的事件
B.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C.清廷的统治根基已经松散
D.辛亥革命群众基础不广泛
20、3万多字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新思想”是灵魂。正是“新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的“新使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这一新思想是指( )
A.邓小平理论
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1、辛亥革命爆发于________年;五四运动爆发于________年。
22、“南美解放者”------
23、________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这是孙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________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这样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24、上海、北京是政治、文化、历史名城,见证了中国百年的沧桑巨变。
(1)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
(2)从1840年到1901年,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与北京相关的两次侵华战争分别是 、 。
(3)1919年,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 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5、1949年___________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6、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______》;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______》,使外国商船和军舰获得了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27、黄海海战中,与舰同沉,壮烈殉国的英雄是________。威海卫战役中,_________舰队全军覆没。
28、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_______、______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__”。
29、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政治上颁布了________,在军事上组织________和________,革命斗争进入全盛时期。
30、______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______年,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31、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政权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中,有成就,也有失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教训启示。
(1)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标志__,志愿军司令员__。
(2)三大改造内容是__、__和__。
(3)党生死攸关的转折性会议__,建国后党的伟大历史转折的会议__。
(4)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__。
32、1949—1952年是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时期,据此,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这一时期,我国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哪次会议通过的?
(2)这一时期,我国在国际上同帝国主义进行了什么斗争?结果如何?
(3)这一时期,中共同封建势力进行了一场什么斗争?主要在哪一地区开展?
(4)这一段历史对我国有何影响?
33、1840年,英国用鸦片和炮舰打开了中国大门,打破了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而旧制度也开始走向了解体。各国侵略者纷至沓来,使中华民族陷入了痛苦的深渊,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苦难历史才宣告结束。
请回答:
(1)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各国侵略者纷至沓来,请列举这段时期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重大历史事件(至少列举2例)。
(2)《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该条约中哪一条款最能说明这一点?
(3)从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100多年间,中国是一个什么社会性质的国家?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我们是讲信用的,我们说话是算数的,粉碎“四人帮”以后,主要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五年多的时间确实发生了非常好的变化。我们国家的形象变了,国内的人民看清了这一点,国际上也看清了这一点。……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摘自邓小平《在中央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1984年6月)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面都是不利的。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的“新办法”指的是哪一对台基本方针?
材料三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在2023年3月底开始首次大陆之行。4月初离开上海返回台北。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6日在上海为马英九一行饯行。马英九表示,这次到大陆祭祖、交流,深切体会两岸应珍惜“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在此基础上恢复交流,避战谋和。两岸都是炎黄子孙,同属中华民族,应一起推动和平,奋斗合作,振兴中华。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英九所说的“九二共识”指的是什么?
(4)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对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怎样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