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②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B.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且焉置土石
D.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②秦王还柱而走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早的记载见乏《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昨常悠久
A. 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⑧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中,没有什么比茅塞顿开更令人激动,更让人受用。_________。有时来自一句诗,有时来自朋友之口。
①有时来自别人的言说 ②当然,这样的时刻并不多见
③不只是改变,而且使之变得更好 ④但仍然会发生在我们所有人身上
⑤茅塞顿开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⑥茅塞顿开有时来自书本
A.⑤③⑥①②④ B.⑥①②④⑤③ C.⑥①⑤③②④ D.⑤③②④⑥①
4、下列对小说人物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海蒂是阿里总督的女儿,因父亲手下的军官维勒福背叛卖主,导致要塞沦陷,海蒂被卖为奴隶,后为基督山伯爵所救。
B.法里亚神甫是红衣主教的秘书,与唐泰斯同为监狱关押的犯人,他将一笔巨额宝藏埋藏的地点告诉唐泰斯,死于狱中。
C.玛德莱娜·拉戴尔是基度山伯爵家的管家贝尔图乔的妻子,她因出生在乡下的卡尔孔特村,所以绰号“卡尔孔特女人”。
D.卡德鲁斯是唐泰斯父亲的邻居,曾对唐泰斯父子有过一些帮助,在试图进入基度山伯爵家中偷窃的过程中被同伴杀害。
E.摩雷尔当年曾为被捕入狱的唐泰斯奔走,并照顾了唐泰斯的老父亲,后来在他濒临破产之际,得到了基度山伯爵帮助。
5、下面各句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A.绕过假山草坪,范大昌奔向两幢平行建筑的新楼,楼房在夜里呈现出银灰色,静静地盘踞在雾气沼沼的地平线上。
B.每条山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都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C.灯笼草不在意生存环境的优劣,不在意花朵的大小,不追求果实的甜美与赞誉,它活得单纯,甚至是清心寡欲。
D.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艺术创作生产中,接受者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接受者的地位、意义极大彰显,使创作者必须高度关注接受者及其审美趣味、爱好,并自觉与之保持良好互动。尤其是,基于庞大的数量、强劲的消费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年轻”受众日益扮演着带动、示范乃至引领的角色,其作用已覆盖艺术创作、传播、接受等各环节,渗透到题材选择、人物塑造、主题意旨等各层面,成为了艺术创作生产中举足轻重的要素。
如果说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电子文化是对以语言文字为代表的印刷文化的超越,那么,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文化则带来了更剧烈、更深刻的范式转换和嬗变,而“年轻态”恰是数字文化范式中艺术创作生产的一种鲜明突出的特征和发展趋向,并极大地突显了年轻化、时尚化等在艺术创作生产中的比重与价值。
“年轻态”创作生产有其艺术规律的内在理路和审美判断的价值标准,在近年来一些抗日题材或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生产中,那种将青春偶像剧的叙事逻辑无边界泛化、无辨别同化,乃至假“致敬”之名、行娱乐之实,或假“年轻态”之名、行违背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实的做法,着实需要我们高度警醒、深入思考。
在抗日题材或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发挥IP效能、翻拍经典没有问题,创新艺术表现方式理所当然,选用流量明星扮演革命战士也无可厚非。合适、得体的“年轻态”创作生产,既在主流价值叙事的诸多方面实现了创新发展,还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审美感受。比如,电视剧《隐秘而伟大》将人物置于乱世背景下,让怀揣“匡扶正义”理想的年轻人在正义与非正义的对峙中做出忠于信仰的选择。
然而,同为“年轻态”创作生产的《雷霆战将》缘何遭多方诟病?在个案所折射的普遍性、反思性意义上,“雷剧”标签、偶像剧套路等都是症候,依据“症候”,我们可以深究其审美迷误的内在思维和逻辑。择要说来,有三方面突出表现:
一是对年轻受众审美趣味、爱好的浅表性误判。对年轻受众审美趣味、爱好的鉴别和表达不可想当然,不可将青春元素标签式粘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审美时尚的当代性和艺术表达更多地在于优秀的创作者依凭敏锐的感觉,通过对时代生活中诸多片段、瞬间、偶然的捕捉,洞察时代生活的主题,使片段牵挂着整体、瞬间系缚着时代、生活表层的偶然现象折射生命意蕴的内在光辉。
二是对历史真实、艺术真实的悬浮式误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出了伟大的抗战精神,然而一些抗日题材的艺术作品脑洞大开,或脱离史实,或违背常理,致使艺术创作悬浮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之上。事实表明,展现历史真实的前提是正确了解历史,呈现艺术真实的前提是尊重历史真实,“年轻态”创作生产理应顺应势之所至,讲求“事、理、情之所为用”,使作品充盈抗战精神的浩瀚之气。
三是资本逻辑的僭越性误植。近年来一些“年轻态”创作生产存在不少怪现象,尽管原因多种多样,但资本逻辑的侵蚀、僭越显而易见。这不仅是对艺术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在这种意义上说,“年轻态”创作生产越是渐成主流、越是具有发展的潜能,就越需要自觉恪守“美”的规定性,越需要有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双重观照,以免创作生产陷入商品拜物教①的资本逻辑,也以免艺术在舍本求末中沦为蛋糕上的酥皮。
(彭文祥《“年轻态”艺术创作生产的审美迷误与价值复位》)
【注】商品拜物教: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从而使商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属性,似乎它具有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神秘力量。马克思把商品世界的这种神秘性比喻为拜物教,称之为商品拜物教。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互联网时代,艺术创作接受者的地位、意义得到了极大彰显,接受者必须高度关注创作者并自觉与之保持良好互动。
B.如果“年轻”的受众没有庞大的数量、强劲的消费能力、巨大的影响力,他们就可能发挥不了带动、示范、乃至引领的作用。
C.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电子文化超越了以语言文字为代表的印刷文化,而当今的数字文化则引起了更为剧烈的范式转变。
D.创作者因为拥有敏锐的感觉,通过捕捉生活细节,洞察时代主题,使得片段关联整体、瞬间现象折射出生命的光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借鉴了文学创作中的接受理论,以接受者为切入点展开论述,整体上呈现递进式结构,论述逐层深入。
B.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年轻态”创作生产有其艺术规律的内在理路和审美判断的价值标准。
C.文章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揭示现象的基础上,也具体阐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照应了题目中的“价值复位”。
D.文章末尾处用“蛋糕上的酥皮”为喻,形象地批判了创作者陷入商品拜物教的逻辑,艺术创作舍本求末的现象。
【3】下列关于原文艺术创作“年轻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轻态”是数字文化范式中艺术创作的鲜明特征和发展趋向,显示了年轻化在艺术创作生产中的比重与价值。
B.只要“年轻态”创作遵循了艺术规律和审美价值标准,就很有可能避免出现假“致敬”之名、行娱乐之实的现象。
C.在抗日题材或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启用流量明星扮演革命战士也是可取的,因为这实现了创新发展,让人耳目一新。
D.“年轻态”创作生产越是渐成主流、越是具有发展潜能,就越要自觉恪守“美”的规定性、重视历史理性和人文关怀。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遣的心情。
(2)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3)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中“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相关情景,填写名句。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
(2)《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
(3)《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两句用对比手法,说明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小的寿命赶不上大的寿命。
(4)《逍遥游》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庄子在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对现实社会的四种人进行了具体描述,文中描写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并列举了三类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2)杜牧《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走廊蜿蜒曲折,屋檐凸起犹如牙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朝的灭亡警醒当朝统治者如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一叶小船任意飘荡、越过浩淼的江面的景象。
(2)《离骚》中,形容世俗总想投机取巧,不把规则放在眼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才是强国之基本,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就说过,“___________”,国家就会灭亡。但是在古代,人才常常被埋没,韩愈在《马说》中就以“___________”一句控诉了千里马和普通马一起陨落的命运。
11、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双声子·晚天萧索
柳永
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①暮霭初收。夫差旧国②,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③输范蠡扁舟。验前经旧史,嗟漫哉、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注】①牢落:即寥落,稀疏零落貌。②夫差旧国:指吴王夫差的国都苏州。③翻:反而。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首先交代了东游的时间、地点。傍晚的天空散发着萧索的凉意,词人感到自己如无根的飞蓬浪迹天涯,如今又驾舟东游。
B.三吴风景、姑苏亭台都笼罩在沉沉暮色之中,渲染了黯淡的气氛。但鹿群自由自在呼朋唤友的画面,仍可让人感到此地的繁华。
C.下片追忆了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旧事,与上片虚实结合。夫差虽有运筹帷幄之志,却最终亡国,反不如泛舟五湖的范蠡。
D.结句中写斜日里衰草连天,历史的长河中涌动着不尽的千古遗愁。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起到了呼应前文,余韵不尽的作用。
【2】柳永词的这首词一反其很多词作细腻委婉的风格,偏向于豪放,请结合具体内容对此进行分析鉴赏。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武)王曰:“弊邑秦王使臣敢献书于大王御史。大王收率天下以摈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矣。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今秦以大王之力,西举巴蜀,并汉中,东收两周而西迁九鼎,守白马之津。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悄含怒之日久矣。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愿以甲子之日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臣先以闻于左右。”
“凡大王之所信以为从者,恃苏秦之计。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覆齐国而不能,自令车裂于齐之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今秦发三将军,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于成皋,驱韩、魏而军于河外;一军军于渑池。约曰:‘四国为一以攻赵,破赵而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臣请案兵无攻,愿大王之定计。”
赵王曰:“先王之时,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断官事。寡人宫居,属于师傅,不能与国谋。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愿变心易虑,剖地谢前过以事秦。方将约车趋行,而适闻使者之明诏。”于是乃以车三百乘入朝绳池,割河间以事秦。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B.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C.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D.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文中指崤山以东的楚、赵、韩、魏、燕、齐六国。和现在专指山东省的“山东”含义不同。
B.督过,文中意思指责备,责罚。与《鸿门宴》“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中的含义相同。
C.九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成语“一言九鼎”的含义由此引申而来。
D.反覆,意指翻复、推翻,与“于反覆不宜卤莽”(《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反覆”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仪以谦卑的态度恭维赵国势力强大,实则绵里藏针,指责赵国以前的合纵之策严重损伤了秦国的利益,秦因此怀恨已久。
B.张仪游说赵武王时,引用周武王甲子日伐殷之事,意在威胁赵国,扬言秦惠王不惜一战,要像周武王伐纣一样灭亡赵国。
C.张仪对赵武王说苏秦的连横术是在惑乱诸侯、颠倒是非黑白的,是为了达到动摇并拉拢赵武王连横事秦的目的。
D.赵武王的父亲在位时,为人专权跋扈,独断朝政。赵武王在深宫中读书,不能参与国政,执政后对合纵术本就心存怀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
(2)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二,让我们看到古人衡量伯夷、叔齐行为的“尺子”各有不同。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出现。有时候我们要用一把尺子量到底,有时候我们需用多把尺子去衡量。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