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一内容出自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天朝田亩制度》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1960年9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关干1961年国民经济控制数字的报告》,以中央文件的方式首次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八字方针”针对的是( )
A.三大改造后期的缺点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C.1959-1961年的经济困难
D.一五计划发展出现的问题
3、农民翻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主人的事件是
A.赵州桥新中国成立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改革开放
4、如下是一部现代新编章回小说的目录节选。该小说反映的主题是
第四章康有为挥泪辞帝京盛伯熙把酒饯杰士 第九章陈少白客栈求贤梁启超狭斜探秘 第十七章都察院公车上书松筠庵杰士聚议第 五十四章谭嗣同狱中明志杨崇伊火上加油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武昌起义
5、2021年5月12日,无锡市博物馆开展了深空深海科技成果展,主要展品有月壤、嫦娥五号轨道 器组合;着陆器、上升器、返回器;海翔号500米级无人水下滑翔器等。这些重大成果彰显了新 发展理念中的
A.开放
B.创新
C.绿色
D.共享
6、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出现严重偏差,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我国的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 )
A.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B.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C.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D.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7、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加强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讨论新政府的成立。”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协商准备召开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中共十ー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
A. 阶级斗争
B. 经济建设
C. 政治建设
D. 法制建设
10、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这个事件带来的严重影响是使太平天国( )
A.达到鼎盛
B.由盛转衰
C.大封诸王
D.转危为安
11、1900年6月2日夜间,天津火车站发生了一场战斗:每一次齐射之后,团民们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冲向车站。这描述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某校研究小组制作题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的网页时,设计了“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经济改革的硕果”等并列的栏目,请你再加一个同层次的栏目,最合适 的标题是
A.重返联合国
B.世贸组织的接纳
C.国防建设的成就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召开
13、下图中①处应填( )
A.虎门销烟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义和团运动
14、率领部队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的是( )
A. 周恩来 、刘伯承 B. 朱德、陈毅 C. 叶挺、瞿秋白 D. 项英、陈毅
15、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提出的基本政策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一国两制
16、口口口口后,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口口口口应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17、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 、1992年和2001年,催生2001年创业高潮点的动因是
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行
B.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C.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D.全面立体开放格局形成
1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
A.中共一大上
B.中共二大上
C.中国同盟会上
D.中华民国成立大会上
19、下表是关于某次战争的数据表,下列四个选项中最适合做标题的是
A.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与世界的形势
B. 一战期间中国与世界的力量对比
C. 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D. 二战后冷战期间中国与世界的形势
20、戊戌变法后,中国近代民营出版业出现,其中最负盛名的是( )
A. 《中外新报》 B. 《申报》 C. 《新青年》 D. 商务印书馆
21、1950年6月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___________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10月,以___________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22、《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会议是 ( )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
23、________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59年,为重振太平天国,洪仁玕制定《________》,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
24、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了我国________。
25、__________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26、1955年4月,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_______,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72年2月,美国总统_____访问中国,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27、开始:________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由英国海军司令________率领,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28、戊戌变法目的:________救国。
29、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_____________、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在中英《_____________》中,清政府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彻底摧毁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2)我国第一座跨长江的铁路公路两用桥——
(3)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4)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5)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
(6)1999年回到祖国怀抱的地区——
31、这是一场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他们不仅创办了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电信业,而且编练军队,筹设海防,兴办教育。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请回答:
(1)这场运动是什么?它在19世纪60年代、70年代分别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2)这场运动中,在中央的代表是谁?地方的代表是谁?请写出一个
(3)这场运动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了吗?请说明理由
32、某中学组织“知荣明耻”教育活动,决定以“抗日战争”为内容的历史手抄报竞赛活动。以下是小明的手抄报设计方案,请你帮他编辑。
1.准备:你准备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写出一个途径即可)
2.栏目:
① 全民奋起: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的事件?
② 铁证如山:请列出日军在中国制造的暴行一例。
③ 同仇敌忾:请写出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3.总结:在编辑铁证如山这个栏目的具体内容时,你有什么认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了解它,牢记它,可以使我们勿忘国耻!
材料一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红军抗日”的主张。
材料三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发出后举国若狂。京(南京)沪沦陷后,笼罩着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经此一战之后,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垣残壁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1)材料一中“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最终导致什么后果?
(2)材料二中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哪两位爱国将领?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的态度如何?
(3)材料三中的事件发生在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哪次战役中?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34、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梦进行重大探索,开启中国近 代化的历程。回顾探索之路,充满艰难和曲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1)材料一中李鸿章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2)概括出材料二中所表达的主张。这场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3)请根据所学知识,对辛亥革命的成败作出自己的评价。
材料四:钱玄同认为“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胡适的逻辑是这样的:“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扯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还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胡适面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却从来没有打算小心求证。
(4)根据材料四分析这一运动对待传统文化存在什么缺陷?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材料五: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5)根据材料五,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