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乐东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将永载史册。因为虎门销烟

A.巩固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B.延迟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C.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门 D.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下面三幅图片的人物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主题是

A.西方列强的入侵

B.无产阶级的抗争

C.各阶层人民的不懈探索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3、毛泽东曾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被称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4、下图是公私经济成分比例图。根据图表判断其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年的经济结构比例?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5、《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这场战争是

A.甲午战争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6、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在今天的台湾地区依然实行民国纪年法,请问今年——2019年,是民国多少年( )

A.民国一百零七年 B.民国一百零八年 C.民国一百零九年 D.民国一百二十年

7、国民党要员郝柏村回忆道:“以武力营救蒋委员长的军事行动,幸赖蒋夫人大智、大仁、大勇的人格,使蒋委员长平安脱险,并停止了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十年内战。”他描述的事件是

A. 北伐战争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淞沪会战

8、“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灭……”此民谣出现的时间是(   )

A. 辛亥革命后   B. 鸦片战争后   C. 新中国成立后   D. 改革开放后

9、1978年11月,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一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道路的宣言书。随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共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10、宣传画折射出当时国家和社会的现状,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将下列宣传画所反映的时代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④③

B.④③①②

C.②③①④

D.③④②①

11、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班历史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A.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外交事业的发展

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D.现代的社会生活

12、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的建立

C.《万国公报》的创办

D.《定国是诏》的颁布

13、《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处于被列强宰割和瓜分的危机中。其中把山东作为势力范围的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德国

1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处死查理一世

B.光荣革命

C.建立共和国

D.封建王朝复辟

15、如图是张仃在1948年10月创作的新闻漫画《关起门来打狗》,画面中一名解放军战士关上了大门,插上了门闩,门闩上写着“锦州大捷”。与漫画所描绘的情景相关的是(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6、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兴建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其中位于广东省的经济特区有(     

①深圳       ②珠海       ③汕头       ④厦门       ⑤海南岛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⑤

17、下图是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的局部,其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于

A.①大连 B.②旅顺 C.③威海卫 D.④平壤

18、学者章开沅认为:“起义对封建制度来了一次大扫荡,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同时抗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拉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起义”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

1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次被下令焚毁。”这里的“联军”是(     

A.英法联军

B.法美联军

C.美俄联军

D.八国联军

20、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市场被打开 B.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冲击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____________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结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22、_____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_____的召开,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3、1927年,周恩来、贺龙、叶挺等人领导革命军发动了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______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4、中国各阶层民众抗战的主要情况。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表格里

代表人物

 

主要代表作

 

作用

 

冼星海

 

 

 

徐悲鸿

 

 

 

发明联合制碱法

 

 

 

25、     )年,西藏和平解放;(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6、黄海海战中,与舰同沉,壮烈殉国的英雄是________。威海卫战役中,_________舰队全军覆没。

27、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提出______“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6月初上海等地工人罢工,商人罢市。______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28、在历史的长河中城市反映着不同历史。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地点名称。

(1)中国革命的摇蓝,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所在地——

(2)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地方——

(3)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又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的所在地——

29、1972年,日本首相(     )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     )、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30、经过:1937年8月13日,________爆发。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等。

——江泽民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

(1)材料一体现的是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何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回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当前有哪些因素威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3)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解决台湾问题的认识。

32、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使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请回答下列各问:

(1)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什么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______

(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下一个奋斗目标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行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请问新发展理念的内容是什么?

(5)2017年,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那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呢?

(6)2020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之际,开启了新征程。

(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正在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哪些努力?

33、识读下列图片,结合图片写一段120字以上的话,先写出小标题,注意逻辑与条理清楚。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光绪帝委任梁启超办理大学堂和译书局事务,擢升(破格提拔)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等为军机章京,参与新政,负责起草变法的诏令。

材料三:9月初,光绪帝又将阻挠新政的礼部尚书(官职名称)怀塔书、许应揆和四个侍郎全部革职,同时提升因积极参加维新事务而受礼部压制打击的王照,以示激励。光绪帝一下裁撤了詹事府、通政司等十多个衙门。

材料四: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直隶总督、两广总督等人则对变法置若罔闻,根本不予理睬。

(1)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图2所示场景与图1有何关系?

(2)根据材料二、二,逐条列出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措施(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3)根据材料四,举例说明变法为什么会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为什么直隶总督、两广总督等人对变法不予理睬?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