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以来,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声疾呼变法自强,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在这次戊戌维新运动中诞生的最高学府是( )
A. 商务印书馆 B. 京师大学堂
C. 京师同文馆 D. 福州船政学堂
2、2001年,中国实际GDP对全球贡献率为0.53%;2015年,这一数字为24.8%;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这可以充分说明中国( )
A.初步形成点面结合的开放格局
B.我国经济增长居于世界首位
C.加入WTO后,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D.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3、据表可知,当时中国( )
1867年和1894年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
| 1867年 | 1894年 | ||
数量 | 货值(海关两) | 数量 | 货值(海关两) | |
铁 | 113441(担) | 264503 | 1185411(担) | 2467590 |
锡 | 33502(担) | 582146 | 97008(担) | 2046897 |
火柴 | 79263(箩) | 71384 | 6615327(箩) | 1638931 |
煤 | 113430(吨) | 992649 | 486295(吨) | 321343 |
糖 | 186176(担) | 754609 | 1823890(担) | 9507153 |
A.对外贸易由出超转变为入超
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出现较快发展
D.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4、学习历史要求我们思考因果关系,以获得合理的历史解释。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5、“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一首怀念战友的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6、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主要意图是( )
A. 设鸿门宴,借机诱捕 B. 顺从民意,争取和
C. 争取时间,部署内战 D. 屈从国际压力,停止内战
7、有的学者说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其主要依据是 ( )
A. 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 B. 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 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职务 D. 辛亥革命未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8、1860年太平军在上海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
A.领导集团发生内讧 B.孤军深入,给养不足
C.华尔洋枪队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 D.清军三路围攻天京
9、以下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彼特拉克与但丁、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B.文艺复兴起源于英国,随后席卷全欧洲
C.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是人文主义
D.文艺复兴并不是简单的'复古”
10、1954年9月,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的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第一个五年计划
11、“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布达拉宫广场飘扬”。符合这一史实的结论是( )
A.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B.1952年西藏和平解放
C.1962年西藏完成民主
D.1965年西藏自治区建立
12、《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你知道在条约中又增加了哪项新的内容
A.割地
B.赔款
C.开埠通商
D.资本输出
1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歌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
A.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B.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C.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4、某学者指出:“它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实现这一成果的指导思想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扶清灭洋
D.三民主义
15、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鲜明的历史印记,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选项全面反映了这一历史阶段的特征( )
A.遭到建国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16、中日《马关条约》内容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阻碍最为严重的是
A.赔款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割台湾给日本
D.增开沙市、重庆等为商埠
17、乱世纷争,百姓受苦。下图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袁世凯死后群龙无首
B.《临时约法》没有真正践行
C.各派军阀势均力敌
D.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和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
18、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公车上书 |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
B | 百日维新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 | 《时务报》 | 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
D | 戊戌变法 | 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
A.A
B.B
C.C
D.D
19、1950年10月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前线的总司令是( )
A.毛泽东
B.朱德
C.彭德怀
D.林彪
20、史学家蒋廷黻把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形容为“引狼入室”,其中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扩大资本输出尤为突出。这与《马关条约》的哪一项条款有关( )
A.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D.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割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1、遵义会议确立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2、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对_____________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23、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_______”的宗旨;号召“驱除跶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孙中山在《_______》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24、志愿军堵机枪的英雄___,严守潜伏纪律的英雄__。
25、五四运动的导火线:①______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6、_____年,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薪金制、军衔制、义务兵役制;_____年,我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2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刊物或文献名称。
(1)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最大的报刊——______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______
(3)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______
(4)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时颁布的文献——______
28、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___________问题,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___________”。
29、填表题
30、新中国奉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交政策。
31、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写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和标志。她的诞生有何重大意义?
32、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3、报刊——历史的记忆。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
——1949年国庆社论
(1)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⑵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列举其在工业领域取得的成就两例。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l979年1月1日社论
⑶材料三中“战略转变”开始于哪一次会议?
材料四 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往往事先没有把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该做的但又没有把握的事情,不是不干,而是要大胆地进行试验。不下水学不会游泳,不试验不知好坏。试验当然要争取成功,但也要允许失败。成功了,就推广;失败了,改了就是了,自己不要灰心,别人不应该责难。要支持、爱护那些致力于改革的创新者。
——2012年2月24日社论
⑷2012年2月24日的社论是纪念邓小平南方视察10周年而刊发的。邓小平南方视察后,1993年11月中共中央确立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34、近代以后,面对资本主义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断的抗争与探索,努力实现祖国统一,不断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杯大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
——《资政新篇》
(1)材料一两则材料相关文献均颁布于近代中国的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谁?哪一事件标志着这一运动的开始?这一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什么事件?
材料二 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材料二中的“拳匪运动”是指什么?这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材料三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军部命令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它标志着什么?
材料四 中国人民经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浴血奋战,并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配合,在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之后(总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终于第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摘自人教网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写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