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随后发生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 )
A.导致戊戌变法发生
B.推动了义和团运动
C.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D.客观上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2、1941年底到1942年初,正值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之际,中国战场取得了哪一次会战的胜利,极大鼓舞了反法西斯盟军的士气( )
A.保卫大武汉
B.淞沪会战
C.豫湘桂战役
D.第三次长沙会战
3、甲午战后,中国出现了赴日留学的热潮。后来清政府发现有不少留学生思想日益激进,走上“排满反清”的道路,于是在1906年,于驻日使馆内设游学监督处,加强对留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的管理。这说明
A.留学教育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B.清朝专制统治的基础出现动摇
C.留学生缺对日本的正确认识
D.清政府仍没有改良自强的意识
4、《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关于其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A.割香港给英国
B.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镇江为通商口岸
C.赔款210万银元
D.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5、属于古代阿拉伯人对世界的贡献的一组是( )
A.《荷马史诗》、阿拉伯数字
B.《医学集成》、楔形文字
C.《天方夜谭》、象形文字
D.《医典》、阿拉伯数字
6、农业合作化运动与土地改革最大的区别在于( )
A.范围不同
B.任务不同
C.合作程度不同
D.土地所有制性质不同
7、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外交取得最重大的胜利是( )
A.抗美援朝胜利
B.参加亚非会议
C.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D.中美建交
8、上海市的高校从1966年至1969年停止招生,在校学生人数从1965年的5.25万人降至1971年的3510人,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低点。1970年开始试招的工农兵学员,入学前大多数只有相当于初中甚至小学文化程度,学制缩短为二至三年,学员在校期间主要任务又是所谓“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因此大多数很难达到大学本、专科毕业水平。这则材料反映了( )
A.新中国高等教育起点低的现状
B.人们不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
C.“文革”对高等教育的摧残
D.高等教育改革的成果
9、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B.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C.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D.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10、“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这是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流行的口号。该史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说明( )
A.“一五计划”超前完成
B.“大跃进”的浮夸风
C.“文革”的严重错误
D.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11、民国成立后,社会各界倡导推行民主政治,都想把西方的议会政治移植于中国,促进了政党的发展。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兴中会成立
B.强学会创办
C.同盟会建立
D.国民党组建
12、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占领中国领土和获得战争赔款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
A.英国、法国
B.英国、美国
C.俄国、日本
D.英国、日本
13、下列内容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是( )
A. 互不干涉内政 B.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C. 平等互利 D. 互相开放,不搞排外
14、下图“?”处最适合的标题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C.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5、历史往往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1915年爆发的新文化运动,其时代主题是( )
A.民主、科学
B.自强、求富
C.独立、自主
D.和平、发展
16、根据下列信息推断,荣誉军人王强伤于( )
荣誉军人姓名:王强 籍贯:山东临沂 部队:国民革命军第3军 职称:上尉 受伤日期:民国二十七年七月一日 伤残状况:左上膊上1/3切断 残疾等级:一等残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7、1992年11月,“汪辜会谈”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九二共识”是指
A.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坚持不使用武力的原则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8、人民大会堂的建立,是我国在( )时期取得的建设成就?
A. 过渡时期 B.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C. “一五”计划 D.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19、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提出的基本政策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一国两制
20、历史课堂上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了1956年的一段诗文:“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清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这主要表达了诗人当时( )
A.对解放战争胜利的美好祝愿
B.“大跃进”开始初期的信心
C.对未来中国全面开放的期待
D.三大改造完成背景下的欣喜
2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
22、仔细观察《抗美援朝形势图》,请将下列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鸭绿江
B.上甘岭
23、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24、________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________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5、被誉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_____;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_____
26、_______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革命军在_______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7、_______ 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 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_______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
28、请按下列口号或主张列举出相关运动的名称。
(1)“自强”“求富”:_________________。
(2)“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民主”“科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民族、民权、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950年6月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___________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10月,以___________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30、1938年,徐州会战中,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___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1940年,八路军在_______指挥下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
31、说出洋务运动的口号。用事实说明洋务派们做了哪些努力?这次运动有什么影响?
32、如下图,请将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地点 B.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
3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起点是哪一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3)十年内战时期,哪一事件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此次会议把哪一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5)解放战争时期,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颁布了哪一文献?
(6)回顾党的革命历程,谈谈你的感悟。
34、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梁玉龙作)
(1)材料一的画作比较真实地再现这场爱国运动,请结合画作内容加以说明。
材料二:《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期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类别归类列表(部分)如下:
类别 | 1920年9月前(篇) | 1920年9月后(篇) | 类别 | 1920年9月前(篇) | 1920年9月后(篇) |
科学社会主义 | 1 | 79 | 思想(启蒙) | 65 | 2 |
俄国研究 | 4 | 41 | 文学 | 39 | 10 |
国民革命 | 0 | 113 | 新诗 | 140 | 101 |
世界革命 | 0 | 20 | 小说 | 34 | 15 |
——摘编自《(新青年)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的诞生表明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终于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从哪历史事件开始兴起并发展的?
材料四: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4)根据材料四,分析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系。说说当代青年应该怎样发扬五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