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伊春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哪一社会现象,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

A.1908年,一位中国商人在北京东郊民巷建造住宅

B.1913年的南京街头,一对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热烈握手

C.1917年,荣氏兄弟的纺织厂和面粉厂生产和销售业绩良好

D.1919年6月,《申报》报道了上海工人罢工的情况

2、“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至1936年10月,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多里,最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的地点是在(       

A.瑞金

B.遵义

C.会宁

D.吴起镇

3、下列体现洋务派“求富”主张的实践活动是(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福州船政局

C.创办汉阳铁厂

D.筹建北洋海军

4、下列以发生时间或地点命名的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七七事变   ②一二·九运动   ③九一八事变   ④西安事变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①③④

D.③④①②

5、《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我国疆域辽阔,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像一片‘海棠叶’,可后来变成一只‘大公鸡’。”导致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国家是:

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俄国

6、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下列关于鸦片输入的危害说法有误的是(  )

A. 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

B. 许多官员吸食鸦片,导致政治更加腐败

C. 许多士兵吸食鸦片,导致军队战斗力削弱

D. 鸦片的输入,使中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7、以下都是中国近代有一定影响的书报刊物,其中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A.

B.

C.

D.

8、以下条约中同时有割地、赔款、通商三项内容的是(          

①《南京条约》     ②《马关条约》     ③《辛丑条约》     ④中俄《瑗珲条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指(     

A.民主、民权、民生

B.民族、民权、民生

C.民族、民权、民意

D.人文、自由、理性

10、辨别史实与结论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洪秀全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

B.鸦片战争后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C.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而衰

D.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11、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观点的是

A.金田起义

B.《天朝田亩制度》

C.定都天京

D.《资政新篇》

12、在“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我国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如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等,这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A.绿色

B.开放

C.协调

D.创新

13、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口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反映的史实与哪一战争有关?(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推向高潮的历史事件是(

A.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B.191965日,上海工人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D.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农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15、小明同学在整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单元资料时,摘抄如下案件资料。这一案件(       

时间

1913年3月20日

被害人

宋教仁

经过

被害人于上海火车站遭歹徒枪击,之后不治身亡

涉案人

袁世凯亲信及本人

A.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B.反映了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

C.说明袁世凯复辟了帝制

D.导致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出现

16、历史告诉我们,新真理通常是以异端开始的。罗马教皇和天主教教会是西欧中世纪以来社会的主宰力量,他们把一切新思想斥之为异端邪说。l4—l6世纪具有代表意义的“邪说”是(  )

A. 自由、博爱的思想   B. 人文主义思想

C. “民主”、“共和”思想   D.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17、今天中国的招商引资和《马关条约》后清政府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今天的招商引资是

A.在中国充分行使主权的情况下进行的

B.主动利用外资来加快经济的发展

C.双方以互惠互利、双赢共互惠为目的

D.主动对外开放、对内改革的举措

18、“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沉重的挽联,是为悼念在甲午海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致远舰管带而撰写的。这位民族英雄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陈化成

D.邓世昌

19、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沿海经济开放区 ③经济特区 ④内地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③-②-①-④

20、圆明园被抢掠和烧毁引发清朝统治者极大的恐慌,急切地希望迅速结束事态的发展,二十天内就与侵略者签署条约,尽管这份条约要求开放天津,使得北京门户洞开。这份条约是(       

A.《虎门条约》

B.《辛丑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概况:1940年,______指挥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面对日军发动进攻。

 

2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标志是( )

2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________三个阶段,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24、________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_________________的诞生。

25、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_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2012年中国作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表明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26、(1)观察图一,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战场:上甘岭   B、《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地点:板门店

(图一)   (图二)

27、原因: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________发动侵华战争。

28、填空题。

(1)抗美援朝中,司令员是_____。我军开赴朝鲜的目的是_____

(2)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涌现了大批的先进人物,如两弹元勋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等。

(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我国进入_____新时期。

 

29、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陈独秀创办的《______》标志新文化运动兴起。

30、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政策是,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一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32、90年多前,一艘南湖上的红船从黎明中驶来,中国革命从此放射出 第一缕绚丽的曙光,有了正确的航向。请回答: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答出三方面即可)

(2)中国共产党成立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3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98年前,一艘南湖上的红船从黎明中驶来,中国革命从此放射出第一缕绚丽的曙光,有了正确的航向。

请回答: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什么?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那次会议?

(3)大会选举的中央局书记是谁?

(4)中国共产党成立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了。”

——摘自百度文库

材料二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

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是简单。阁下那么聪慧,怎会不知。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导致的。

(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之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材料三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材料四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国家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1)谁领导了材料一中的“禁烟运动”?马士所说的“战争果然就到了”是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发动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2)材料二的这封信写于哪次战争期间?这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对中国领土有何规定?从材料看,伊东祐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何在?

(3)材料三的情况发生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它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4)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主要经历了哪些探索活动?这些探索活动的共同作用是什么?根据材料四,这些探索活动受到哪些势力的挤压?

(5)回首中国的屈辱史和探索史,你有何感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