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海口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事变爆发后,共产党理性地认识到,应该抛弃与蒋介石的矛盾,和平解决于国于党都是更有利的。此“事变”是指

A.华北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皖南事变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  

①发展乡镇企业②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③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④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诗人爱伦坡曾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归于罗马。”其光荣和伟大之处分别是(       

A.城邦众多;从城邦发展成帝国

B.民主政治发达;法律体系完善

C.城邦众多;法律体系完善

D.民主政治发达;哲学思想深奥

4、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说你不算数。”张爱萍将军说:“再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

A. .占据和控制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当局   B. 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势力

C. 垄断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超级大国   D. 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6、1950年,周恩来指出:“中国人民决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这里的“帝国主义者”主要是指哪国?率领军队出国作战的司令员是谁? 

A日本,陈毅   B越南,邓小平

C韩国,林彪   D美国,彭德怀

 

7、1913年9月,康有为等人成立“孔教会”,提议将孔教定为国教。1914年9月袁世凯举行了民国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祭孔大典,同年12月要求在全国各级教育中纳入儒学经典。为应对这些状况,中国的一些知识精英倡导(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五四运动

D.思想革新

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这一理念与下列哪一项外交思想相吻合(  

A.独立自主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9、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1928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B.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C.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20世纪30年代在抗日救亡的高潮中,聂耳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

10、“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以上是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的讲话内容,这次会议是(     

A.亚非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亚信峰会

11、假如你生活在中华民国时期,你可以看到或享受到的生活方式是( )

穿中山装或旗袍  多数男子无辫子  照相  上网查资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孙中山发表檄文……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该檄文应发表于

A.兴中会成立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二次革命”时期

D.护国战争时期

1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在家通过网络学习、购物、工作、娱乐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技革命取代了传统教育

B.人们的生活完全依赖网络

C.网络技术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知识经济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14、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怀揣强国之梦并不懈追求的历史。思考下图,请将年代尺中B处的信息补充完整。(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共产主义时期

15、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它是指一个国家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就开始了对近代化探索的艰辛历程。下列不属于中国近代化探索实践的是

A辛亥革命   B文艺复兴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6、下面是教育部新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的部分目录,目录不完整,请补充完整

A.第21课  全民族抗战 B.第21课  第一次国共合作

C.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D.第21课  第二次国共合作

17、1947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公布了一项决议,其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为此,中国共产党召开会议,颁布了(  )

A.《井冈山土地法》

B.《中国土地改革法》

C.《兴国土地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8、1954年,我国著名中药店“同仁堂”响应党的号召,成为首批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示范企业。该店完成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是(     

A.公私合营

B.实行合并

C.参加生产合作社

D.建立互助组

19、下图《扯线木偶》漫画,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这一创作灵感来源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观察下图,由此判断“沪局”(     

A.是最大的军事企业

B.引进了西方的先进器物

C.是最大的民用企业

D.达到了“自强”目的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_________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2、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

 

23、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________、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设起来;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________

24、_______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_______,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5、长征中标志着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

26、根据提示列举相关事件。

(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

(2)为香港澳门回归开辟途径的伟大构想——___________

(3)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____________

 

27、重要战役:江西______战役,歼灭日军9000余人。

 

28、下列言语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

(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2)事已至此,义不独生,誓与全舰将士共存亡  

(3)“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29、把法国大革命中的时间前的序号填在事件前的括号里。

1789   制宪会议制定了宪法

1791 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1793 巴黎人民攻占巴土底狱

30、观察如下图,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中国固有领土:曾母暗沙

B.2012年海南省新设的地级市:三沙市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人物 

(1)他铮铮铁骨、一身正气,虎门销烟显示了他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他”是

(2)“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诗句中的“大将”指的是

(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形容的是哪位民族英雄

32、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哪一年?列举四例“一五计划”期间在交通运输领域取得的成就。谈谈新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的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的事是指李鸿章参与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最终宣告破产,其破产的标志是哪支舰队的全军覆没?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材料二中的三民主义是那一次革命的指导思想?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和事实依据。阅读下列材料,探究历史,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1月7日,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函,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原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

材料二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1931年9月)

材料三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摘自习近平在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中和历史所学知识,指出“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时间和历史事件?

(2)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抗战结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3)材料三所说的“惨案”是指哪一事件?“无辜死难者的亡灵”有多少?

(4)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其中共歼敌1万余人的台儿庄战役的指挥者是谁?

(5)由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指挥的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