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表为我国1978年到2000年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居民收入一直呈上升趋势。下列属于上升趋势的原因的是( )
项目 | 1978年 | 1997年 | 1998年 | 1999年 | 2000年 |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 133.6元 | 2090.1元 | 2162元 | 2210元 | 2253元 |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 343.4元 | 5160.3元 | 5425元 | 5854元 | 6280元 |
①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 ②我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④我国获得了大量的国际援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新文化运动有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发展”是指( )
A. 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B. 进化论思想 C. 马克思主义 D. 毛泽东思想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A.
B.
C.
D.
4、某纪念馆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推出了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展览,该展览分为“历史性决策”、“起义的前夜”、“伟大的第一枪”、“军旗的升起”四个部分,该展览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百色起义
D.左右江起义
5、“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指的是 ( )
A.1946-----1956年
B.1956----1966年
C.1966-----1976年
D.1976----1986年
6、雨果:“两个强盗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这里的“夏宫”是指
A.云冈石窟
B.圆明园
C.故宫
D.莫高窟
7、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②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
③它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④它的失败,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革命转向了改良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8、影片《建国大业》再现了1945年蒋介石和毛泽东握手的场景。那时,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 )
A.打倒军阀,统一中国 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揭穿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 D.维护和平,民主建国
9、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说:“它带来两个结果:一个是大大加深清政府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依赖,只能大量举借外债来支付赔款。这便成为列强借以在华争夺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发端。”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在同一省份的是
①广州 ②厦门 ③福州 ④宁波 ⑤上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11、如图漫画是洋人笔下的慈禧与光绪。慈禧的右手拿着写有“REFORM”(变法)字样的条幅,左手用力揪住光绪的耳朵大声训斥。这幅漫画能说明这次变法的( )
A.起因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12、某旅行社举行“红色之旅”,要参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应该去的地方是( )
A.瑞金
B.遵义
C.延安
D.重庆
13、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各行各业掀起劳动建设高潮。1957年10月,工程专家团和工人在缺少资金设备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经过两年多的奋战,建成了全长近1700米的武汉长江大桥。由此可以看到当时( )
A.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B.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C.工程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工业落后面貌已经彻底改变
14、1947年底,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反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覆灭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毛泽东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
A.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 B.人民解放军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C.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基本上被消灭
15、1912年,以中国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的是( )
A. 宋教仁 B. 袁世凯
C. 黄兴 D. 梁启超
16、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 中共十四大 B. 中共十五大 C. 中共十六大 D. 中共十七大
17、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外因是
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C.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北洋军阀的割据纷争
18、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呼吁人们推翻人吃人的制度。鲁迅的这篇小说发表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19、“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 )
A.清政府
B.外国侵略者
C.慈禧太后
D.满族贵族
20、1958年,宁夏地区的生产总值仅为3.28亿元,可以说是“穷的叮当响”;到2017年底,宁夏地区生产总值为3453.93亿元,是1958年的1000多倍。60年来,从176元到50917元,宁夏人均收入生产总值增长了288倍。这得益于我国实行(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21、农业合作化经历了由______、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78年,安徽______村村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种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2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________制度;20世纪50年代在中印缅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________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23、(题文)历史意义:它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________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________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________战争的胜利、维护____________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________得到提高。
24、新中国成立后的代国歌是《_________》,国旗为_________。
25、1987年__________(会议名称)明确概括了党的基本路线,即以__________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__________。
26、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7、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________运动;中共_____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28、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________年。
29、红军三大主力在_____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1949年1月,_____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30、《新青年》和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31、(1)观察下面《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1937-1945 年)》,请将下列 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 中共中央驻地:延安
B国民政府陪都:重庆
(2)据图指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有何特点?
32、“此次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亚洲霸主产生。触发当时在东亚地区角逐的英国和俄罗斯等帝国主义列强展开领土分割竞争的契机,因此具有世界意义。”该材料评述的战争是哪场战争?此场战争的黄海战役当中涌现出一个民族英雄他是谁?
33、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取得了可喜成就,你知道的重大成就有哪些?请你列出至少4项成就(包括时间)
34、新中国建立后,强国成为时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新生)
材料一 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首都北京30万人聚集的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毛泽东主席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盛典?发生的具体时间是?它有何标志性意义?(写出一点即可)
(保家卫国)
材料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跨过鸭绿江”的军队名称是什么?出兵朝鲜的目的是什么?这支部队之所以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他们身上具有哪些高尚精神?
(工业起步)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3)为了改变了材料三中的落后现象,我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集中发展什么?请列举出这一计划中的两例成就。
(民主法治)
材料四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它确立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制度确立)
材料五
(5)材料五中的三张图片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一活动?完成于何时?它使我国生产资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