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95年对中国而言是动荡屈辱的一年。假如这年你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莫过于参加( )
A.戊戌变法
B.反割台斗争
C.革命派起义
D.收复新疆的斗争
2、1949年10月1日,在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上,29岁的华北军区乐队队长罗浪沉着地指挥着200名军乐队员,精神饱满地演奏了雄浑激昂的( )
A.《黄河大合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东方红》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下列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对外开放年代尺,请将B、C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A.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C.建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D.建立海南经济特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从1978年开始,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 )开始:
A.农村
B.城市
C.乡镇企业
D.国有大中型企业
5、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
A.秋收起义
B.血战卢沟桥
C.忻口会战
D.平型关大捷
6、历史课上,老师让学生归纳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创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7、1950年,刘少奇在一次报告中提到当前中国“农村中百分之九的土地是中农、贫农及一部分雇农耕种,但他们只对一部分土地有所有权,对大部分土地则没有所有权。”报告旨在强调( )
A.进行集体协作的可行性
B.建立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C.克服财政困难的急迫性
D.进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8、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目前,70%以上的青年在找工作的时候,更加务实和理性,看重“里子”,而不太看重“面子”。这反映了( )
A.中国失业率居高不下
B.中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
C.人民的生活明显改善
D.人们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
9、2012年,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的“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梦想”是指( )
①国家富强 ②民族振兴 ③人民幸福 ④赶英超美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1927—1930年,中共建立的最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中央革命根据地 C. 广东革命根据地 D.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11、19世纪末,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涌现出一批以“实业救国”为己任的实业家。其中大生纱厂的创办者、名重一时的“东南实业领袖”是
A. 左宗棠 B. 曾国藩 C. 张之洞 D. 张謇
12、每年都会有大批网络热词出现,记录时代发展和感知公众情绪。如果你生活在1860年,在报纸上看到的“年度热词”包括( )
A.甲午军魂、北洋水师、邓世昌
B.八国联军、辛丑条约、赔款
C.圆明园、文物流失、英法联军
D.九一八、攘外必先安内、长征
13、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是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4、甲午中日战争之所以不可避免,是由于( )
A.清政府帮助朝鲜镇压甲午农民起义
B.明治维新后日本的迅速崛起和清政府的腐败
C.李鸿章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
D.西方列强对日本的纵容
15、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的时间是( )
A.1902年 B.1903年 C.1904年 D.1905年
16、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其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A.陕北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东北解放区
17、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A.辽宁舰
B.蛟龙号
C.神州一号
D.东方红一号
18、1971年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时,有人感慨道:“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这是因为:
A.联合国有了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的声音
B.中美发布联合公报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与日本同时成为常任理事国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9、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的是
A. 瑞金
B. 延安
C. 西柏坡
D. 北平
20、“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共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下列所列不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容的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改革开放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21、1945年,国共双方签署了“_________”。1947年,_____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22、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_______、______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__”。
23、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标志着______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党中央一举粉碎_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24、______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______。
25、将下列历史人物对应的作品序号相匹配
李时珍( )、宋应星( )、徐光启( )、施耐庵( )、罗贯中( )、吴承恩( )
(1)《西游记》(2)《三国志通俗演义》(3)《水浒传》(4)《农政全书》(5)《本草纲目》(6)《天工开物》
26、__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7、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方式:________,社会主义改造创举是________。
28、为了实现祖国统一,进入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将_______作为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29、“大人”“老爷”等称呼改为“______”“_____”。
30、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___________。
(2)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___________,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它们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4)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此外,中华书店、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___________,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31、在中国近代,各国列强纷至沓来,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逐渐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请回答: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清政府被迫割让了什么地方?
(2)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哪个不平等条约?最终割让了什么地方给日本?
(3)中国近代赔款最多的是哪个不平等条约?
(4)结合上述条约的学习,请简单谈谈你的感想。
32、我国农村改革典型的地方是哪里?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33、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邓小平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2)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针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遇到的姓“资”姓“社”问题,邓小平是如何解决的?生了什么影响?
(4)邓小平在我国的历史地位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3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 日军扬言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三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
(2)材料二中“日军扬言一名士兵失踪”是事实吗?第二十九军牺牲的将士中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3)材料三中的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提出这一主张的出发点是什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4)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百年的国耻,战争胜利是在哪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