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无锡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诗中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南昌起义

D.挺进大别山

2、下列成就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

A.袁隆平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神舟一号飞船升入太空

3、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下图对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说

A.是重要的原始资料

B.是虚假的人造史料

C.没有任何史料价值

D.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

4、从下面表格中我们能提取到的历史信息有

时间

伦敦(人)

巴黎(人)

柏林(人)

1880年

90万

60万

17万

1900年

470万

360万

270万

①工业化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②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③欧洲社会的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   ④越来越多的人涌入欧洲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是

A.威胁到清朝统治的中心京津地区 B.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

C.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D.以镇压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为直接目的

6、袁世凯的独裁统治激起了革命党人的抗争,下列不属于革命党人反抗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是(   )

A.发动“二次革命” B.发动护国运动 C.组织国民党 D.发动北伐战争

7、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       

①淞沪会战 ②太原会战 ③徐州会战 ④武汉会战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8、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征程的历史事件是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粉碎“四人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恢复高考制度

9、中国曾经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盛会,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中国能成功举办多次国际盛会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实力的提升

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国际地位的提升

D.科技力量的提升

10、1895年5月10日《申报》发文:“昨接京电悉,公车孝廉(指参加会试的举人)千余人,上书二万言,力拒议和,叩求都察院代奏”。该文描述的历史事件(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D.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

11、《人民日报海外版》近日报道,蔡英文当局上台以来,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一路走来早已证明,“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唯一金钥匙,也是检验善意的不二试金石。材料中提及的“九二共识”的内涵是(  )

A. 和平统一祖国

B. 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C. 加强两岸交流

D.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2、“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下列史实与“这个特别的日子”相关的是(     

A.确定中国共产党中心工作

B.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3、鉴于张謇在近代史上对实业和教育的贡献,我国开工建设的万米级载人深渊器科考母船被命名为“张謇”号。张謇在上述领域的贡献有(  )

①创办大生纱厂 ②创办《新青年》 ③创办《生活》周刊 ④创办南通博物苑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③

14、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帝逃往承德,圆明园等凝结民族文化艺术的园林宝库均被洗劫并焚毁。伴随着圆明园的大火,清政府接受了侵略者的条件,被迫割让了( )

A.天津

B.香港岛

C.台湾全岛

D.九龙司地区

15、比较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都实行相同的社会制度

C.都可以有自己的法律

D.都是依据我国国情而设立的

16、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是(     

A.武昌起义胜利

B.提出三民主义

C.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D.建立中国同盟会

17、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不能制海、必为海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A.华东军区海军

B.北海舰队

C.东海舰队

D.南海舰队

18、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下列哪位人物提出的

A邓小平

B.毛泽东

C.江泽民

D.胡锦涛

 

19、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①江南制造总局创办②京师大学堂建立③中国共产党成立④国民党一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下图反映的内容是关于下列哪一事件的原始资料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中共一大

D.遵义会议、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838年底,(     )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从英、美等国商贩处缴出的鸦片在(     )海滩当众销毁。

22、【艰辛探索·曲折前进】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1965年9月17日我国首先完成了________,这项科技成就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2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平解决。

 

24、200310月,航天员___________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5、(1)读下图——《鸦片战争形式示意图将下列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图中相应的方框里

A.《南京条约》签订地点

B.虎门销烟的地点

(2)观察鸦片战争形势图,指出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

 

26、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_____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发现青蒿素,并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____

27、以学生为主力,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事件是_______,此事件距今年(2020年)_______ 周年。

28、1931年,日本发动的_______(事件)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9、1924年,_________ (学校名称)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_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30、洋务运动期间,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政权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中,有成就,也有失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教训启示。

(1)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标志__,志愿军司令员__

(2)三大改造内容是______

(3)党生死攸关的转折性会议__,建国后党的伟大历史转折的会议__

(4)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__

32、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让我们一起跟随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革命家、外交家的足迹,感受他不平凡的价格魅力。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新中国的开国元勋】

(1)邓小平和刘伯承一起展开的什么军事行动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他在哪次会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总决定?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动者】

(3)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什么创造性构想?这一构想最早在哪里得到成功运用?

【科学理论的创立者】

(4)邓小平同志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从而创立、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理论是什么?

【学伟人,提自我】

(5)从邓小平的身上您可以学习到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

33、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讲述的是1997年______________ ,百年的游子终回祖国怀抱。

(2)图二反映的是历史事件是1951年_____________ 。至此,中国大陆全部解放。

(3)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 。

(4)图四是1971年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是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在开怀大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5)图五的石柱上刻有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此法典是《____》。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   1955年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和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摘编自《非常年代》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的重大发展时期。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僵局被打破,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提出的“基本原则”后来通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重要国际会议是哪次会议?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材料三中的观点认为,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僵局被打破”,请举两项外交成果证明该观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