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桃园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根据毛泽东不要与前来合之敌纠缠的指示,强渡黄河,兵分三路横跨陇海线,开始千里跃进的壮举,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此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图片记载着丰厚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中,反映我国农业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是(   

A.农民拔除地主地界碑

B.农民加入合作社

C.人民公社好

D.农民领取承包合同书

3、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北京(北平)的有

①五四运动的爆发

②一二•九运动的发生

③《双十协定》的签订

④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近年来,在打击新疆东突民族分裂势力和恐怖分子的过程中,新疆各族群众积极提供线索,主动协助警方搜捕恐怖分子。100多年前,在新疆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收复新疆,痛击阿古柏,维护国家统一的清朝大臣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左宗棠

D关天培

 

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我们国歌中为什么还保留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呢?用成语表达是

A.临危不惧

B.居安思危

C.知耻后勇

D.奋发图强

6、2017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香港曾被哪个国家割占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日本

7、我国工业化开始起步标志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三大改造

8、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下列事件中体现这一历史转型的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9、香港岛于哪一年割给英国(  

A.1840年 B.1842年 C.1860年 D.1895年

10、揭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 成立强学会   B. 公车上书

C. 创办《万国公报》   D. 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

 

11、得出“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市场被打开

B.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12、“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怕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蒋介石这一电文说明台儿庄大捷的原因是

A. 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

B. 全民族团结抗战

C. 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

D. 华侨华人支援抗战

13、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14、近代报刊的出现和发展,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象,促进思想文化的传播。下图所示刊物注重向工人宣传(     

        

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马克思主义

D.毛泽东思想

15、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七大

16、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区、经济特区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在于(     

A.主权归属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

C.经济政策不同

D.外交方针不同

17、根据下表所呈现的信息,得出的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结论,正确的是(   

A. 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科学   B. 发起人都有外国留学的经历

C. 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D. 《新青年》是主要阵地

 

18、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在

A一五计划期间

B十五大以后

C.十四大以后

D.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19、下图为我国1998年与1978年工业经济形式构成对比示意图,该图所反映的变化表明我国         

A.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B.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C.私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20、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尼布楚条约》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27年,周恩来、贺龙、叶挺等人领导革命军发动了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______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2、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____”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3、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____________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4、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________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5、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______成立。中共中央所在地______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6、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____________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结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27、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此“机关刊物”是指(     

A《知新报》        B.《新青年》       C.《时务报》       D.《民报》

28、革命著作的出版和革命团体的成立有力的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1)章炳麟的《   》、邹容的《 》、陈天华的《   》和《警世钟》等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2)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其政治纲领阐发为“ ”“民权”“民生”。

(3)各种革命团体纷纷建立,影响较大的有华兴会和

 

29、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的皇家园林________,被侵略军劫掠并烧毁。同一时期,沙俄掠夺中国大片领土,一次性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________》。

30、在中英《北京条约》中,增开________为商埠,割________地方一区给英国。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苦苦的探索。

请回答:

(1)在维护清朝统治的上,洋务派提出了什么主张?请写出两位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什么事件?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3)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请说出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功绩。

(4)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5)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2、国共关系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3、某历史兴趣小组运用时间轴和图示法展示中国近代史的探究学习成果。请帮助他们完成相关的内容。

(1)时间轴①年签订的条约中,被迫开放的最南通商口岸

(2)根据时间轴上标出的时间,清政府京师(北京)两次被攻占相隔多少年?

(3)洋务派为“自强”而创办的最大军事工业名称

(4)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诞生的时间和地点

(5)九一八事变爆发在时间轴上的年代及图上地点

(6)在长春发生的是哪一重大战役

(7)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结束的地点

(8)请你为这次探究活动设计一个主题,并谈谈学习这段历史的感悟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不同地区的人民创造了不同的文明,尊重文明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法国考古学家在古巴比伦王国遗址发掘了一段镌刻在石柱上的文件,这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典。

——《文件中的历史》

(1)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写出“石柱上的文件”名字。材料中“最古老的法典”反映了该文件在世界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材料二:《摩奴法典》说:造物主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应地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刹帝利无婆罗门不能幸福,婆罗门无刹帝利不能昌盛。

(2)材料二是对什么制度的描述?该制度是哪一古国的文明成果?据材料指出婆罗门与刹帝利的关系。

材料三: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里克利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伯里克利为解决材料三中的“贫穷”建立什么制度?“任何人”实际上指的是什么人?他们参加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和材料三中的古代文明有哪些不同?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