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是当今世界具有广泛影响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近代北京的风云变幻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缩影。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北京的有
①火烧圆明园
②太平天国的都城
③袁世凯就任大总统
④五四运动
⑤一二˙九运动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
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借口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3、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4、李玉刚的《心忧天下》唱到“心忧天下敢担当,一介书生文人武相,怀家国,好家风,心坦荡,七十出关,老当益壮,三千杨柳映边疆”。1875年,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成功收复新疆。他是( )
A.洪秀全
B.左宗棠
C.孙中山
D.李鸿章
5、近代中国面临着外部的侵略,但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下列事件与时间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 事件 | 时间 |
A | 《南京条约》的签订 | 1840年 |
B | 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 1864年 |
C | 《马关条约》的签订 | 1895 年 |
D | 义和团运动兴起 | 20世纪初 |
A.A
B.B
C.C
D.D
6、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事件是
A.孟良崮战役
B.渡江战役
C.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D.淮海战役
7、下表是龙南县某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C. 新中国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中华入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施行,使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宪法依据。”这一民主政治建设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B.“一五”计划的实行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三大改造的完成
9、通过这个条约,中国被迫开放新口岸,允许内江通航通商,使法国殖民者得以进一步侵入中国进行掠夺,给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材料中“这个条约”应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10、与“1937年”、“宛平”、“日军’’三个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卢沟桥事变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11、“中国的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14年抗战”和“8年抗战”的起点分别是
A.西安事变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
C.卢沟桥事变九一八事变
D.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12、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事件是
A.开国大典
B.三大改造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
13、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在洋务运动中能印证这一思想的史实是( )
A.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 创办京师大学堂 C. 创办轮船招商局 D. 筹建新式海陆军
14、下列毛泽东的文章中,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战略总方针的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论持久战》
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D.《论联合政府》
15、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A. 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B.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 大力发展农业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中国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国际地位
D.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17、下面元朝政府设置这些机构旨在( )
澎湖巡检司部 北庭都元帅府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宣政院
A.实现对边疆地区的首次管辖
B.加强北方各民族间的大交融
C.为壮阔的海外贸易提供保障
D.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
18、“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由此可知亚非国家更应该( )
A.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B.求同存异,加强合作
C.坚持多边外交
D.奉行不结盟政策
19、小明同学说他出生于民国100年,也就是公元
A.2009 B.2010 C.2011 D.2012
20、解放战争时期的民谣唱道:“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到战场上。”此歌谣场景出现的原因是
A.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B.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权
C.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D.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21、1952年底, 完成,消灭了地主阶级。
22、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接受了英国提出的全部条件,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____。
23、1895年3月,在日本广岛马关春帆楼,清政府全权大臣________和日本首相________就停战条件举行谈判;最后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了________。
24、1999年11月,______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交接入列。
25、下图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行者____________,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
26、1949年10月1日下午,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了______,庆祝新中国的成立;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______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7、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______大总统;3月11日,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______》
28、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下列各个阶级领导的重大革命运动:
(1)农民阶级①________②________
(2)资产阶级①________②________。
29、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后改名《新青年》),成为______最为重要的阵地。
30、《南京条约》割________________给英国;《北京条约》割__________________给英国。
31、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的分分合合,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历史并解答下列问题。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广州黄埔军校的创立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结晶,哪一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曾经在该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这一重要职务?
(3)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中,有一支以共产党员为主的队伍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其所在军队赢得“铁军”称号。这是哪位共产党员带领的哪支队伍?
(4)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哪一次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时间是?
(5)哪一事件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6)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此次战役是?国民党残余势力逃亡去了哪里?
(7)从国共两党的分分合合的史实中,你等到了什么启示?
32、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3、我国的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策。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在哪一会议上提出的?召开的时间是多少年?
(2)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什么时期?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具有怎样的性质?
材料二 (如下图)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示意图
(2)材料二中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是在什么地方建立起来的?
(3)材料一、二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
材料三 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90年艰苦辉煌,60余年国运昌隆,气壮山河,声震寰宇!90年前,中国共产党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后,《建党伟业》追本溯源,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
——《建党伟业》中的特殊数字解读
(4)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材料四中的“数字”:从“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到90年后的今天中共党员8000多万,这一数据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