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西宁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45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山城为之沸腾,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B.“驱除耻虏,恢复中华”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要和平,争民主”

2、“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克郎’”。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3、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下列不属于邓小平理论内容的是:( )

A.“一国两制”构想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中共通过重庆谈判获得的最大成果是( )

A.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 B.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C.使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 D.赢得了反内战的时间

5、“庚子(1900年)和辛丑(1901年)之交,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它意味着旧式的民族反抗和斗争难以改变中国的命运,民主革命的涛声已经隐约可闻。”下列选项中能够印证“民主革命的涛声”的是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国民革命

D. 太平天国运动

6、“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使5亿多个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把汪洋大海一样的个体私有制改造成了集体公有制。”这场社会变革是指(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7、鲁迅评价中国近代某一思想时指出,“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思想属于( )

A.地主阶级顽固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8、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在21世纪初,我国进入对外开放的第二个阶段,“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事件是

A.改革开放

B.上海浦东开发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举办奥运会

9、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科技文化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B. 文学家鲁迅的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C. 徐悲鸿是中国近代画坛的杰出代表

D. 人民音乐家聂耳创作了《黄河大合唱》

10、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授予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B.邓稼先领导设计和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被评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名埋姓人”的民族英雄

C.焦裕禄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

D.雷锋以助人为乐的朴素行动,回答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个根本问题,赋予了自己22年生命以无限的长度

11、鸦片战争后,“英国、法国借口中国通商口岸太少,要求增开商埠,开放长江和内地贸易……遭到清政府的拒绝,两国叫嚷‘除非有一个武力示威的支持和强迫……’”最终在英法“武力强迫”下清政府(     

A.被迫开放汉口等通商口岸

B.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C.允许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2、近代中国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A.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B.学习西方发动民众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展科技进行革命

13、抗战老兵杨再和老人回忆一次战役时说:“……命我军赶赴徐州听命。车抵徐州车站,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派车来接。……部队行至车辐山下车,我师王炳章旅失去联络,……遭敌军伏击,伤亡颇大。”该战役

A.是抗战中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B.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一次胜利

C.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揭开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14、导致下图中马首铜像流失海外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的历史文献是(   )

A.《罗马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拿破仑法典》 D.《人权宣言》

16、清代黄爵滋在呈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说:“故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十一年至十四年,岁漏银二千余万两。自十四年至今,渐漏至三千万两之多。此外福建、江、浙、山东、天津各海日,合之亦数千万两。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上述材料主要是从哪一方面说明鸦片贸易的危害

A.白银外流威胁清政府的财政

B.造成了官员、士兵体质衰弱

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打破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制

17、 某学校的学生用话剧在表演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同文馆(1862年)刚创立时的一个情景,以下选项中符合该场景的是

A. 校园里的男生都是短发

B. 日本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人体结构

C. 一些学生在学习英语

D. 集会上学生都穿着整齐的西装校服

 

18、下边这幅战争形势图再现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  )

A. 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 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20、曾两次率军在雅克萨打败沙俄的是。

A. 顺治帝

B. 康熙帝

C. 雍正帝

D. 乾隆帝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签约时间:________年。

22、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老将江南提督______率众抵抗,力竭牺牲。1894年,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______在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奋勇杀敌,壮烈殉国。

23、观察下图,请将下列两个自治区成立的时间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1947年5月1日成立的自治区

B.1965年9月9日成立的自治区

24、_____________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_____________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25、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3)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4)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5)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6、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是__________________

27、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了我国________

28、__________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938年__________指挥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29、1952年10月,黄继光在美国侵略者发动的____________战役中英勇牺牲。1971年9月13日,林彪在蒙古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地点)机毁人亡,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30、______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______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结合所学,探究下列问题:

(1)文中的“道路”指的是社会主义道路,我国通过什么措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一制度建立于哪一年?由于缺乏经验,在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了哪些急躁冒进的错误?

(2)哪一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3)中共十九大决定将哪一思想写入党章,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80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什么?分该举措的作用是什么?

(5)作为青少年的你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呢?

32、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不断探索,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路线上确定指导方针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4)中共十五大、十九大分别将哪一理论成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5)概述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的内涵。

33、列举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国旗、代国歌。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毛泽东着重指出: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摘编自《秋收起义》

材料二:1935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

——摘编自姚明华《1935年陈云莫斯科之行述论》

材料三: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散步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

——摘编自毛泽东《轮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据材料一,分析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乡下去的原因。在乡下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的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结合所学,归纳此次会议带来的重大变化。

(3)据材料三及所学,回答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