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
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斯诺写道∶"当今时代无与伦比史诗般的远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与这一评价无关的是( )
A.总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B.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
C.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
D.克服雪山草地等艰难险阻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 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C. 北洋军阀的分裂
D.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D.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5、2016,中国成功举办了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中国发起的亚投行开张。中国开展上述外交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
A.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弘扬“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
C.增强与亚非国家的传统友谊
D.营造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
6、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的政策是“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则是“地主减租减息”。中共调整土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C.确立中共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加强党风建设
7、“十年文革,我国尖端科学技术也有新的发展。”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神舟五号飞船
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8、广州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点燃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火。这次合作的标志是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创立
C.中共二大的召开
D.中共三大的召开
9、元朝在河南、陕西、四川等地设置了10个行省,并将大都附近地区划归中书省直辖;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在西域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军政事务。这表明元朝:( )
A.地方治理因地制宜
B.边疆地区实行自治
C.民族关系平等团结
D.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10、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找到了“井冈山道路”的革命道路。在经济建设年代,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中国找到的正确道路是
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11、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彩电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手机、旅游、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些现象说明( )
A.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人们的消费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D.我国的科技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12、将每年的“禁毒宣传日”定为6月3日,警示我们要“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辛亥革命 D.虎门销烟
13、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D.新疆和平解放
14、“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个别卖地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合作社。”材料描述的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奕訢)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花园’被烧”与哪侵略者有关
A.英国军队
B.美俄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英盟军
16、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
A.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意志
B.义和团斗争口号具有科学合理性
C.对清政府认识清楚并且团结协作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尖锐
17、下图是1979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这里的“中国新时代”是指( )
A.中国的成立
B.“文化大革命”
C.改革开放
D.社会主义道路的起步
18、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开始分裂割据。其中,控制北京政府的是
A. 直系军阀
B. 皖系军阀
C. 奉系军阀
D. 桂系军阀
19、胡适回忆说:“民国十五六年(1926-1927年)之间,全国大多数人心的倾向国民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发生了
A.国民革命 B.南昌起义 C.红军长征 D.西安事变
20、回顾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不仅能描绘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下图中属于“一五”计划主要成就的是( )
A.
B.
C.
D.
21、1945年,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________,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22、1860年10月,_____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3、抗战胜利前夕,在延安召开________,大会确立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4、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川藏、青藏、_____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25、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⑯______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⑰______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⑱______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时间:⑦___________年7月23日。
(2)地点:最初在⑧___________,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3)代表:⑨___________、董必武、李达等13人。
(4)内容
a.通过党纲: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⑩___________,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⑪____________。
b.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⑫____________。
c.领导机构: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⑬____________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27、桥不仅展示了建筑之美,而且见证着历史发展。
(1)______战争中,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经过浴血奋战,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
(2)红军长征途中在大渡河上通过的铁索桥是__________。
(3)“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________桥畔中国军人的怒吼,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28、古田会议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党建军原则。到1930年,建立的面积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___
1931年冬,___________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___________定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29、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_____________展开,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焕发出极大的生产积极性。
30、不朽的业绩,被定格在一个又一个历史的关节点上。
(1)【工业起步】为改变工业落后面貌,我国采取的措施是实施________________;
(2)【良好开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________________
31、中国梦
(1)2013年,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请写出中国梦是指什么?为实现中国梦,中共有哪四大战略部署
(2)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哪些努力?
32、农村改革取得成功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其主要内容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33、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之一,它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北伐军从珠江流域一直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及胜利进军的原因。
34、“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材料二:……中国人用近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认识到打败中国的并不是坚船利炮,而是西方的制度。康有为认为,在所有的政体之中,只有君主立宪才是“治国之大经”,专制政体之不能生存于当令世界这是大势所趋。康有为的主张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就此开始。
材料三:经过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订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然后坚决出击,他们杀死了军官,直趋附近最大的弹药库,那里由同营的一个连在驻守。该连也参加其战友的行动……到凌晨,武昌的清政府已被打垮。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分别举出一例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的政治主张。戊戌变法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举出一点即可)
(3)材料三记述的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4)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指的是什么?
(5)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