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
A、《歌女红牡丹》 B、《一江春水向东流》
C、《定军山 》 D、《渔光曲》
2、近代以来,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曲折又缓慢。主张实业救国,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
A.周学熙
B.张謇
C.严复
D.侯德榜
3、下图是小强收集的一张与嘉兴南湖有关的邮票。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与这张邮票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的主题词,下列最准确的
是
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C.革命圣地、延安精神
D.抗战胜利、举国欢庆
4、“左图右史”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革命战争( )
A.结束封建专制统治 B.推翻了袁世凯统治
C.遭袁世凯镇压失败 D.导致北洋军阀混战
5、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镇压人民的反抗 C.抵抗外国的侵略 D.维护清朝的统治
6、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 基辛格访华
B. 尼克松访华
C. 中美建交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7、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曾经是私营企业。1954年,同仁堂经理顺应历史潮流带头进行公私合营。公私合营时国家对同仁堂生产资料的处理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直接没收
B.合作开发
C.赎买政策
D.租赁政策
8、学习历史必须学会区分史料和史实。史料不等于史实,史实指的是对史料进行考证、鉴别后提炼出来的历史事实。请判断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史实的是( )
A.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对戊戌政变的记录
B. 新文化运动由一些受过新式教育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思想运动
C.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D.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
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国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规定集中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主义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自由
10、根据论从史出原则,从下表可以得出,孙中山是
孙中山大事年表(部分)
A.实业救国的倡导者
B.民主国家的缔造者
C.群众路线的开扩者
D.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1、下列组合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批新式学校
B. 商务印书馆﹣﹣近代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
C. 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D. 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歌女红牡丹》
12、被称为“广东包产到户第一村”的雷州市潭葛村,在1977年冬勇敢地迈出了农村改革的步伐,结果当年就获得大增产。这个昔日有名的“逃荒村”,一下子解决了吃饭的问题。潭葛村的尝试与后来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的哪一措施类似(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近代史上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次战争( )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毛泽东在哪次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15、了解历史时序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下列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日军开始割占台湾 ②日军南京大屠杀 ③日军旅顺大屠杀 ④日军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④② D.④③①②
16、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共八大提出这一主要任务的依据是
A.巩固新中国政权的需要
B.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要求
D.“左”倾思想的指导
17、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这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第一次较量
B.中国长期的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18、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辛亥革命
C.中华民国建立
D.洋务运动
19、西安事变后周恩来等代表中共参与“西安和谈”、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等亲赴重庆和谈,这两次和谈的根本目的分别是
A.合作北伐、合作抗日
B.合作抗日、和平建国
C.合作抗日、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D.审判蒋介石、筹建新中国
20、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的报刊是( )
A.《国闻报》
B.《民报》
C.《新青年》
D.《青年杂志》
21、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结束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
22、1929年12月,在________会议上确立了建党建军原则。
23、结果:________年10月10日,国共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__________”。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__________,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__________会议,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24、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___________
工农红军改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详见92页
25、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 ________,后期的口号是________。
26、1956年,毛泽东在科学文化工作中提出“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______”,学术问题上“______”。
2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是 _______,对资本主义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政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8、五四运动的时间:②_____年5月4日。
29、1938年,徐州会战中,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___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1940年,八路军在_______指挥下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
30、________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条约―中英________。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哪一年成立的?新中国的成立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中国的空前统一,受几千年封建统治和一百多年帝国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从而成为中华大地这块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真正主人。这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材料三: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不得因没收封建的土地财产而侵犯工商业。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但在某些特殊地区,经省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征收其出租土地的一部或全部。半地主式的富农出租大量土地,超过其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数量者,应征收其出租的土地。富农租入的土地应与其出租的土地相抵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这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变”?新中国成立后为现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了哪些指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必要性。并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土地改革运动推行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对我国社会产生了什么作用?
33、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是在哪次会议制定的?
(2)1954年的哪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法律的性质是什么?
(3)“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法治遭到破坏,这一时期的最大的冤案的受害者是谁?这场动乱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2014年10月,哪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5)你认为应该怎样加强我国的民主与法治?
34、辨析史料,回答问题:
【得道多助】
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到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1)“挖蒋根”是指什么?该措施的核心法律文件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
【战略反攻】
材料二 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的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灭亡的转折点。”
(2)材料二中的“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的”指的是什么军事行动?蒋介石的“二十年”是指从哪年到哪年?“一百多年以来”是指从哪一年以来?
【战略决战】
材料三 文献记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伯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3)“三大战役”中解放东北全境,使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优势的战役的是哪一战役?毛泽东为什么说“值得”?
【走向胜利】
材料四 人民解放军强度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战役?“一个城市、一个政权”分别指什么?
【总结反思】
材料五 1948年8月,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5)结合材料分析解放战争中共产党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