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保亭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写道:……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他”是

A.袁隆平

B.焦裕禄

C.邓稼先

D.钱学森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 “一五”计划的完成

3、在抗日战争中他指挥百团大战给日伪军沉重打击,在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为他写下了著名的诗句“谁敢横刀立马。”他指的是

A. 李宗仁

B. 朱德

C. 彭德怀

D. 林彪

 

4、1919年的北京,有一位书法爱好者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起义

B.戊戌变法

C.甲午海战

D.五四运动

5、下列孙中山先生的重大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组建兴中会 

②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③成立中国同盟会  

④创办“黄埔军校”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③④②   D. ③①②④

6、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发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A.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B.联合蒋介石抗日

C.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

D.结束长期内战局面

7、1905年一份上送清廷的奏折中主张“北京至张家口之铁路,应归中国造办,外国人不得干预”。将这一主张最终付诸实践的重要人物是(     

A.詹天佑

B.梁启超

C.李鸿章

D.侯德榜

8、1500年以后的时代是一个意义重太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的冲突的开端。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西方列强殖民掠夺的开始

B.手工工场的兴起

C.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D.租地农场的出现

9、下表思想家与政治观点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

思想家

政治观点

A.

老子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B.

孔子

主张“以德治国”

C.

韩非

“无为而治”、与世无争

D.

墨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A

B.B

C.C

D.D

10、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诗句,为戊戌变法而献身的湖南浏阳籍维新志士是( )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杨锐

11、下面年代尺上将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会议分别是

A.中共十二大和中共十八大

B.中共十四大和中共十九大

C.中共十四大和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五大和中共十九大

12、巴黎和会期间,为防止中国代表团屈服于外来压力或者政府的秘密命令签署和约,中国留学生组织起来二十四小时监视他们,以确保无人离开其住所。学生的行为主要基于(       

A.爱国主义

B.思想解放

C.民主自由

D.马克思主义

13、《人民日报》社论代表党中央发声,它书写了社会的变迁,勾勒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轨迹。下列社论发表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是(     

A.《迎接新世纪的曙光》

B.《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C.《不忘初心,逐梦前行》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4、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大肆劫掠的是哪两个国家?(     

A.美国、俄国

B.英国、法国

C.法国、日本

D.英国、美国

15、下图所示的是中国共产党对土地政策的两次调整,其调整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革命的中心转移到农村

B.兼顾地主和农民的利益

C.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决定

16、“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材料来自( )

A.康有为的上书

B.张之洞的奏折

C.林则徐的文稿

D.陈独秀的文章

17、为了“民族的独立、统一,发展",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地抗争与奋斗。下列相关表述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剧→中国同盟会建立→辛亥革命兴起

C.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共成立→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

18、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有人曾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诗句来评价它。对“柳成荫”的理解是

A.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19、清朝晚期,一则揭帖说“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A.反帝爱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D.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

20、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

C.结束文化大革命动荡

D.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45年8月,苏联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

错误:                  改正:                      

2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自己拍摄的无声电影是( )

23、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______”、“求富”的洋务运动;1895年春,康有为等人发起的______轰动京、沪,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4、长征中标志着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

25、依据所学,完成下列标志着的历史事件

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事件——

2)标志着鸦片战争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3)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

4)标志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5)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的事件是——

6)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的战争是——

7)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标志性事件——

8)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

9)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标志性事件是———

10)标志着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的历史事件是——

26、1949年10月1日,____ 的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7、

(1)该图中的宪法是( )年,在(   )会议上通过的。

(2)它是我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

 

28、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正确答案。

(1)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

(2)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

(3)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的事件是________

(4)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首先进攻的解放区是________

29、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②____________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③__________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30、1915年,以______________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标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以______________和科学为口号,掀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了很多英雄人物。

(1)你能列举两个英雄人物吗?

(2)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

(3)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为祖国建设做些什么?

32、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嘱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改革开放最初开始于哪一次伟大的转折?

(2)改革最先是从农村还是城市开始的?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3)对外开放最初设立了哪几个经济特区?现在形成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4)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5)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你有什么感悟?

33、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取得了很多成就。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是什么?

(2)王进喜为哪个油田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3)什么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什么?

(4)请写出1990年建立起来的开发区一例。

(5)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你应该怎么做?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柳条湖的爆炸声刚响,日军立即按预定计划,分别向北大营和沈阳城区进攻。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南京政府电告东北军:”日军此举不过寻常寻衅性质,为免除事件扩大起见,绝对抱不抵抗主义。”1931年9月20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宣言指出:”我们应该一致动员起来,只有群众斗争的力量,才能解放中国。”

--摘编自《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二;蒋介石在台儿庄战役捷报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胜利。”甚至连日本军人也承认,他们的失败是中国方面集中国力,因此提出要摧毁抗日战争的最大因素--国共合作势力,促使国共两党的分裂。”

-摘编自董助才《中共在台儿庄战役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三;百团大战共出动105个团,约400000人,前后持续6个月之久。仅前3个月内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我军民破毁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和大量铁轨、枕木。缴获各种枪炮弹37万余发。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

材料四:海外侨胞从七七事变到1940年底就组织了大型救国团体649个。广大侨胞节衣缩食,踊跃捐款捐物,至1941年初捐揿就达26亿元,………据统计,光南洋华侨回国的3000多名机工中为国捐躯就达1000多名,战后复原返回者仅1/3。

—摘编自缪慈潮《爱国主义-—全民族抗战的光辉旗帜》

(1)材料一中”柳条湖的爆炸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态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分析百团大战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抗日战争对国人的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