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新文化运动的躁动就没有五四这样空前规模的爱国群众运动,也不可能形成独特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A.打击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B.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C.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D.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2、1915年,张小泉剪刀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剪刀远销南洋、欧美一带,门市平均每月销售大小各种剪刀计1万余把,获利颇丰。这一时期张小泉剪刀发展良好的客观原因是
A.一战爆发,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掠夺 B.在万国博览会上获奖,声名远扬
C.引进外国机器,生产设备先进 D.政府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
3、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极为激烈的一场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坚持43天,最终取得胜利。在战役中,为了开辟前进道路,奋不顾身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英雄是
A. 罗盛教
B. 邱少云
C. 黄继光
D. 雷锋
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张海鹏的《中国近代通史(第一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时,根据书中“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描述,绘制了如下图。其中使发展轨迹从B段转为C段的历史性转折点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5、京张铁路工人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它的失败给中共提供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
A. 必须反对帝国主义
B. 必须开展武装斗争
C.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D. 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6、下列事迹与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的人物无关的是 ( )
A. 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 B. 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
C. 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D. 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7、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出: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材料说明“运动倡导者”的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维护清王朝统治
C.实行闭关锁国
D.发展近代工业
8、某校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图片展。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中,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是
A. B.
C.
D.
9、“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军歌广为传唱的历史时期是
A. 辛亥革命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南昌起义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10、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驾驶着民主革命的航船,在时代的汪洋中破浪前行,大胆探索。下列有关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的表述有误的是
A.中共一大制定了最低纲领
B.设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工人运动
C.第一个早期组织在上海建立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了高潮
11、1992年对于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能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1992年被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A.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
B.作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
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开放格局
12、“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论的人物是
A. 李鸿章 B. 孙中山 C. 袁世凯 D. 毛泽东
13、图是圆明园中大水法遗址。圆明园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园中收藏了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举世闻名,可惜该园于1860年烧毁。烧毁圆明园的是( )
图 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A.英军
B.英法联军
C.八国联军
D.日军
14、《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书在评价某次会议时,指出这次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十六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
15、由于深感各革命团体分散活动不利于革命运动的展开,中国革命志士为团结革命力量,决定成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它成立于
A. 美国檀香山
B. 德国柏林
C. 日本东京
D. 中国南京
16、“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棹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平壤战役
B.辽东半岛战役
C.威海卫战役
D.黄海大战
17、所谓“号外”,是指在两期报纸之间,报社为最新发生的重大新闻和突发性事件,在第一时间临时出版的一种只有出版日期但没有统一编号的特殊报纸。下图是1958年9月4日山东《潍县大众》“号外”,说明当时的社会
A. 广大群众干劲十足,实事求是
B. 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C. 思想解放,农业科技发展迅速
D. 改变落后面貌,优先发展农业
18、它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连接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五大水系,成为中国著名的“黄金水道”之一。它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19、2022年是尼克松历史性访华的50周年。50年前的今天,时任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抵达中国。周恩来总理在迎接尼克松时对他说:“你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尼克松访华( )
A.促成了朝鲜战争停战
B.促使中国重返联合国
C.使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确立了中美外交关系
20、段祺瑞说:“项城(袁世凯)帝制自为之迹,已渐暴露。我当年曾发采取共和通电,如今又拥项城登基,国人其谓我何?且恐二十四史中,亦再也找不出此等人物!所以公论,我宁死也不参与,论私,我从此只有退休,绝不发多一言。”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
A. 此时民主共和成为主要社会思潮 B. 袁世凯称帝使自己众叛亲离
C. 段祺瑞反对帝制,真心拥护共和 D. 段祺瑞不敢违背民意拥袁称帝
21、世界的一隅,经过历史的洗礼,让我们刻骨铭心。
(1)19世纪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 、南洋、福建三支近代化海军。
(2)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 。
(3) 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4)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的事件是 。
22、洋务运动期间,中国近代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________。
23、(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中国近代化的开端____。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是____。
24、严复译述的《_____________》,把西方的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宣传维新思想;李大钊在1919年发表《_________________》,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5、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过程:______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10月,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了______。
(2)结束:
①结果: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签订了《______》
②主要内容: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______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26、1860年10月,________联军火烧________。
27、打响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
28、填空题。
(1)1839年6月3日_____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______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
(2)《_________》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中国同盟会创办的机关刊物是《民报》。
(4)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
29、美法扩大侵略权益: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签订中美《________》和中法《________》。
30、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_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1919年李大钊的文章《_______________》,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31、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为中国近现代教育体制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
(1)材料一中梁启超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百日维新”失败后保留下来的教育成果是什么?
(2)科举制产生于我国的哪一朝代?何时被废除?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三中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湖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的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1)此歌谣涉及哪几个历史事件?(4件)
(2)“讲起八一历史长”,2015年是多少周年纪念?
(3)材料中的“四军”,军长是谁?
33、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34、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摘自邓小平1984年10月22日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台湾的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即便武装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
——摘自邓小平在会见台湾、香港知名人士傅朝枢时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在解决台湾问题时与港澳特别行政区政策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大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