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海南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12年2月的《清帝退位诏书》中写道:前因民军起事(武昌起义),各省响应,九夏沸腾……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由此可见“民军起事”引起的直接反响是

A.各省纷纷宣布独立

B.清朝皇帝被迫退位

C.湖北军政府成立

D.北洋政府统治开始

2、下面是今年火爆全网的“庚子年的外交对比图”,它让无数中国人热血沸腾。其中左图曾经给中国带来的重大创伤是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3、1768年,约翰狄金森创作了《自由之歌》:“所有英勇的美洲人,联合起来。用公正的自由之声唤醒你们勇敢的心灵;不再有专制的法令禁止你们的正义之声。”“所有英勇的美洲人,联合起来。”进行了(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彼得一世改革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4、历史迎来晨曦,曙光就在古田。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

A.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D.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5、有一位老人曾说:“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拥有这两个梦想的“老人”是( )

A.邓稼先

B.钱学森

C.邓小平

D.袁隆平

6、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辛亥革命  ②“二次革命”  ③护国战争  ④北伐战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②①③④

7、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开始了历史性的巨变,这个巨变是指

A.中国开始遭到大规模外来侵略

B.香港岛被割占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巨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出现了外国租界

8、“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的这首七律诗因何而作

A.工农红军井冈山斗争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国民革命军北伐与东征 D.二万五千里长征

9、天京事变使大平天国陷入危局,但后来又略有起色,其原因是(

A.石达开的出走 B.《资政新篇》方案的出台

C.陈玉成、李秀成的协同作战 D.清朝统治者的内部矛盾

10、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采取的政策是 ( )。

A.不抵抗政策

B.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积极抵抗政策

D.消极抵抗政策

11、1901年中国饱受屈辱陷入了黑暗的深渊。这里的“深渊”是指(     

A.《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创办军事工业

B.实现“自强”为目的

C.实现“求富”为目的

D.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13、广西巡抚周天爵在一封信中写道:二月初一日出省,带兵一百名,如驻马嵬坡,皆不愿走;路上募一百名,又如石壕驿,未走先哭。乃如十二日甫邸武宣,而教匪偷越紫荆山而来,入虎兕出柙,先锋已到三里圩矣。……方到时县官一人,一县皆空,而纷纷向西逃者渡江船无歇时。问县(官)刘作肃有何准备?答云“只有一绳”,则大哭。我何等福气……。信中描写的是(  

A.金田起义

B.太平军西征

C.太平军北伐

D.义和团运动

14、下边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法令》的颁布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15、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下列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按劳分配制度

16、“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对材料中“吃人”理解正确的是( )

A.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 B.封建社会刑罚惨无人道

C.封建社会存在人吃人现象 D.儒家学派思想吃人的本质

17、下图是2022年5月22日央视网发布的漫画之一。从漫画内容分析,大家通过漫画缅怀(     

A.王大珩

B.陈芳允

C.钱学森

D.袁隆平

18、下图为1978-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亿吨)。图中我国粮食产量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加强了对经济的计划指导

C.全国范围内完成土地改革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外国教会活动猖獗。兴起于山东的义和团运动提出了什么口号?拉开了反帝爱国斗争的序幕(

A. 反清灭洋   B. 反清复明

C. 扶清灭洋   D. 反帝反封建

 

20、毛泽东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运动。”这场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A.自强与求富

B.救亡与图存

C.民主与共和

D.民主与科学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___________。解放区军民以___________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___________为主要方式,以___________为主要目标,___________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___________率领西北野战军军取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役胜利,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___________战役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___________,打退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2、中国各阶层民众抗战的主要情况。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表格里

代表人物

 

主要代表作

 

作用

 

冼星海

 

 

 

徐悲鸿

 

 

 

发明联合制碱法

 

 

 

23、背景: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1913年春,________遇刺身亡,袁世凯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

经过: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________”。

结果: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下去,________、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24、武昌起义发生在_________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于__________年。

25、下图是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中主人公杨立青几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从军照,从他的帽徽及制服判断,与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同期的是

26、1935年1月召开的____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45年4月召开的中共____,第一次提出将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7、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____________任政治部主任。

28、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爆炸成功。

29、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_______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___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30、状元实业家___________创办___________,走上“___________的道路。此外还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关于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为什么会出现“短暂的春天”?

(2)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人发明的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请你列出当时传入我国的一种新式交通工具。

(3)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很多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请你举一例加以说明。

(4)中国历来重视发展教育,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兴办了一批新式学堂。请你举一例加以说明。

(5)中国早期的电影均为无声电影。请写出新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的名称。

32、辨析题(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后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刘爷爷说:在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其中最让他激动的是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错误:--------------------------------

理由:----------------------------------------------------------------

 

33、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下图片资料。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的歌谣涉及与毛泽东直接有关的历史事件。

2后来重新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简述该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

3请写出材料二两幅图片在材料一中分别对应的句子。

4从材料二的图一到图二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