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作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2、深港两地之间仅一桥之隔,每天有数以万计的香港居民经过罗湖口岸来往深港两地,为人们带来香港社会的消息。伴随着香港加工制造业的大举内迁,现代企业文化渗入深圳,给深圳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使人们的精神面貌为之改观。在许多方面香港对深圳的影响,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以下对于这种状况,分析正确的是
A.有助于推动深圳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
B.相关加工业制造大量内迁,带来了极大的环境污染,应予以抵制
C.香港长期受资产阶级腐朽文化影响,应在思想文化上全盘否定
D.深圳经济完全依靠香港的带动
3、《一分试验田》里如实描述了1959年彭德怀搬到北京郊外的吴家花园后,亲自丈量了一分地(即1/10亩地)作为试验田的情景。文中写道:“彭总说:‘人家说要深翻我就深翻,说要多下肥我就下多肥,说要密植什么的,我都照着做。我把力气都用在这一分地里,看一亩地到底产多少斤’。”可见,彭德怀种这一分试验田针对的是( )
A.农业合作化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包产到户
4、徐州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解放战争时期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战略大决战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5、“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赢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赞颂了清代收复新疆的名将(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6、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由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不禁让人想起中国自主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主持修建这条铁路的是( )
A. 侯德榜 B. 严复 C. 詹天佑 D. 魏源
7、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这一性质的( )
A. 废除二十一条 B. 拒绝合约签字
C.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D. 誓死力争 还我青岛
8、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军队获得了大量苏联的援助,到1954年初,中国组建的28个空军师、5个飞行团,共有3000余架飞机,都是苏联赠送和售予的。这表明( )
A.中苏结成了军事同盟
B.朝鲜战争加强了中国国防力量
C.苏联是唯一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D.中国由此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
9、有人说: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被苹果“砸醒”后,牛顿发现了
A.地圆说
B.万有引力定律
C.相对论
D.生物进化论
10、中共一大规定,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的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二大则指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各阶级有了清醒的认识
B.中国共产党萌发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思想
C.中国共产党逐渐正确认识了当时的中国国情
D.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方向由幼稚走向成熟
11、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有
①江南制造总局 ②福州船政局 ③开平煤矿 ④轮船招商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与此同时,“教育质量”“美丽中国”“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实体经济”这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词,引起了代表们的深切关注。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民生主义”并把它写进政治纲领的历史人物是 ( )
A. 康有为 B. 孙中山 C. 陈独秀 D. 李大钊
13、1970年第25届联合国大会就恢复中国代表权的问题进行投票,支持驱逐台湾国民党当局“代表”的已有51票,反对的仅47票。对这次投票解释正确的是
A.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B.预示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的日子屈指可数
C.宣告了美国长期封锁中国的阴谋破产
D.提升了联合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14、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集中力量发展( )
A.商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高科技产业
15、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
A.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问题的开始
16、该条约破坏了中国领土、关税、司法等主权,列强开始用条约形式劫掠中国,从此列强打开了中国的门户。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7、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主政治建设”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8、比较学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关于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比较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三个区域都是我国政府从国情出发而设置的
B.这三个区域都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拥有自治权
C.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区域只在于经济方面
D.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社会制度
19、“……娄山关前糜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 )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C.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D.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20、1957年11月18日,毛泽东说:“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十五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十五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者超过英国”。“我国今年有了520万吨钢,再过5年可能有1000万到1500万吨钢;再过5年,可以有2000万到2500万吨钢,再过5年,可以有3500万到4000万吨钢”。为此,中国( )
A.进行三大改造
B.实行第一个五年计
C.发动了大跃进
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21、仔细观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1)请在图中方框内填入相应的字母。
A、中央红军出发的地点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
(2)请指出红军长征经过地区的共同特点。
2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______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______ 平方公里。
23、第三次长沙会战:________年12月,日军对________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获得会战胜利。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24、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___________问题,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___________”。
25、目的:
国民党 | 一方面为________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意和平的罪名强加到____________身上 |
共产党 |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________ |
26、结合西藏和平解放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_______________
(2)以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西藏方面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人民政府谈判
(3)意义:__________________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7、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_______________:《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_________________。
28、1945年,加速胜利的主要因素:(1)德国在欧洲战场败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2)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3)美国向日本的_______、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4)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______。
29、____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0、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________,揭开了____________战争的序幕。
扩大:日军相继占领________,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________国。
31、举出戊戌六君子的名字。(任举5个)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作者。
(1)《狂人日记》
(2)《女神》
(3)《骆驼样子》
33、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让我们共同探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及思想引导。
(1)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吧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是?
(2)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这次会议是?
(3)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4)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次会议是?
(5)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哪次会议?
(6)中共十六大上,哪一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在中共十八大会议上,哪一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一次会议?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一五计划”的地域布局和发展重点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回答,“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2)针对材料二存在的问题,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工业经济做了哪些探索?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程,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