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丕平献土”的区域是( )
A.意大利中部大片领土 B.法兰西南部大片领土
C.德意志北部大片领土 D.不列颠中部大片领土
2、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战斗英雄是( )
A.杨根思
B.罗盛教
C.邱少云
D.黄继光
3、下图是《新申报》民国八年五月五日的号外,它报道了当时发生的一件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华北事变
D.北伐战争
4、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是被第三世界国家用轿子抬进联合国的”。这指的是哪一届联合国大会( )
A. 第23届 B. 第24届 C. 第25届 D. 第26届
5、新中国建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如:钱红卫、孙建国、李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 孙建国、周跃进、李援朝、钱红卫
B. 李援朝、钱红卫、孙建国、周跃进
C. 钱红卫、周跃进、李援朝、孙建国
D. 孙建国、李援朝、周跃进、钱红卫
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新时期对农村经济体制的有效制度安排,极大地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表明了该政策( )
A.改变了土地的性质
B.顺应农村发展需要
C.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D.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7、19世纪40年代,郑复光《火轮船图说》、汪仲洋《铸炮说》等著作相继刊印,这些是近代中国最早参酌西方技术的船炮专著;龚振麟甚至模仿英国火轮船研制新式战船。这些事件表明( )
A.中国炮船技术已经领先世界
B.清朝已经完全放弃天朝上国观念
C.洋务运动开始发挥显著效益
D.时局变化促使学者转向实用技术
8、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 1900 年 6 月 2 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他记述的一幕应该是( )
A. 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 左宗棠收复新疆 D.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9、1905年,某人在加入某革命组织时郑重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A.华兴会
B.中国同盟会
C.光复会
D.兴中会
10、阅读表格,你认为人均口粮和人均收入发生变化是因为
A.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农村人民公社的建立
D. 科学技术的进步
11、下列各项可为研究“小岗村引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最有价值的史料是
A.18户村民签订的《承包责任书》
B.小岗村村民的回忆录
C.长篇纪实小说《小岗村的故事》
D.电影《十八个手印》
12、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是( )
A.黄兴 B.章炳麟 C.陈天华 D.邹容
13、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②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牵制和抗击大量日军
③组织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
④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推动根据地各项建设
⑤百团大战取得辉煌战果,振奋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14、下边是八年级某班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提纲。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抗美援朝
B.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5、西安事变爆发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说明( )
A.国共两党的阶级分歧消除
B.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
C.蒋介石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撰写历史小论文搜集了下表中的统计数据,其论文题目最可能是( )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年份 | 农业 | 工业 | 建筑业 | 交通运输业 | 商、饮、服务业 |
1982 | 29.28 | 74.92 | 5.38 | 9.58 | 17.01 |
1988 | 23.28 | 773.52 | 95.58 | 372.55 | 623.23 |
A.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辟新路
B.多村振兴城乡差更渐缩少
C.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求突破
D.国民经济结构调整趋合理
1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体现的本质是
A.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失败
B.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D.慈禧太后极力讨好列强
18、1927年秋,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针对敌强我弱的革命形势,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个“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实现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C.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19、下图中白色部分是四川省的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这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制定超越宪法的自治条例
C.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20、欣赏下列“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A. 1937—1945年
B. 1946—1949年
C. 1950—1952年
D. 1953—1957年
21、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_________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________的转折点。
22、1839年6月3日_________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__________海滩当众销毁。
23、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24、太平天国运动最主要的领导人是( )
25、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甲午战争黄海战役中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_。
26、概况:1940年,______指挥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面对日军发动进攻。
27、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______、______”的方针。该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28、1951年,_______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___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9、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和陕北红军在_______会师,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_______胜利会师。
30、中国近代教育变化也是时代变迁的缩影之一。
(1)1862年,洋务派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____。
(2)1898年,戊戌变法“新政”之一的_____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31、小亮在研究性学习时,发现当年《红卫兵之哥》歌词:“我们红卫兵,革命战旗红……文化大革命,神州风雷动。毛主席挥手我前进,霹雳震长空。打倒刘少奇,砸烂封资修!”你认为歌词的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32、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二战结束后最富强的美国和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它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是崛起的原因却是很相似。
探究一:人物篇
(1)美国在大国崛起的历程中,经历了两次资产阶级革命,请分别写出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的领导人?
(2)被中国誉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
探究二:文献篇
(3)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重要文献是什么?这一文献确立了英国怎样的资产阶级统治?
(4)美国独立战争中,哪一文献的发表标志着美国诞生?1862年颁布,体现美国人权进步的又是哪一文献?
探究三:科技篇
(5)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国家开始?改良蒸汽的是谁?
(6)列举一项第二次科技革命中交通方面的成果?
探究四:改革篇
(7)请举出日本历史上改变其社会性质的一次重大改革?
(8)中国共产党在哪次会议上作出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在农村改革采取的重要举措是什么?
探究五:外交篇
(9)请用两个事例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探究六:思索篇
(10)大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33、在探索中,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地尝试寻找正确的发展通路,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开始了不屈不挠的抗争。请列举一位近代中国的民族英雄,并简要说明他的事迹。
(2)“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这一农民阶级的纲领出自什么文件。
(3)甲午战后,中国人为救亡图存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拉开这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4)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谁窃取了?
34、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末,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材料二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材料三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结果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材料四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革命”是指什么?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
(3)结合材料三,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请你结合材料三概括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曲折历程。
(4)结合材料四,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中国近代探索历程中有何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