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乌兰察布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世纪初期,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

A.五四爱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 )

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②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③遵循经济规律办事  ④急于求成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手机”,这段话反映的现象主要是(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通讯手段的进步

D.消费观念的变化

4、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

C. 中共八大   D. 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

 

5、人类进入高度的信息化时代是在( )

A. 19世纪末 B. 20世纪初

C. 20世纪末 D. 21世纪初

6、五四运动口号中最能反映该次运动性质的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废除二十一条”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狼狈逃出北京城的清朝皇帝是(   )

A. 康熙帝   B. 道光帝   C. 光绪帝   D. 咸丰帝

8、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的借口是

A柳条湖事件

B.一名士兵在沈阳失踪

C.经济危机

D.东北易

 

9、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10、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

A.自由和平等

B.民主和法制

C.自由和科学

D.民主和科学

11、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A.关天培战死炮台

B.圆明园惨遭洗劫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义和团火烧教堂

1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一晚联赞扬的是如图的这位民族英雄,他壮烈殉国的战役是

A.平壤战役 B.天津保卫战 C.威海卫战役 D.黄海海战

13、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统治阶级则试图通过一种有别于‘自强’的‘改制’以挽救传统的国家与文化。”中国首次战败,国门大开造成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掀起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14、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影响

15、下列属于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企业是

A.汉阳铁厂和福州船政局 B.江南制造总局和轮船招商局

C.开平煤矿和湖北织布局 D.安庆内军械所和江南制造总局

16、门户开放”政策是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为前提得。19世纪末,最早提出这一政策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日本

17、被军迷誉为“中华神盾”的长沙舰是由江南造船厂建造的,而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则是江南制造总局。那么,江南制造总局创建于下列哪一时期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鸦片战争

18、下表是张老师在讲述五四运动时整理的内容,A、B处分别应填的内容是

①北京       ②上海       ③工人④农民       ⑤商人

阶段

运动中心

运动主力

斗争形式

第一阶段

北京

学生

罢课

第二阶段

a

b

罢工、罢市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⑤

19、1954年9月15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工业战线的劳模王崇伦、农业战线的劳模李顺达、年龄最大的代表齐白石老人、年龄最小的代表青年女工郝建秀等汇聚一堂,他们要完成的一项任务是

A.筹建新中国

B.审议“一五”计划

C.讨论通过新中国首部宪法

D.建立人民公社

20、我国实行一五计划最根本的保证是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 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的完成   D. 中共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的成立,使全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1911年10月10日,______起义爆发。

2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各项事业在曲折中发展,请你穿越时空亲眼见证我国时代的变迁。

(1)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纲领且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3)1966年,中央军委决定组建战略导弹部队,装备地对地战略导弹,其主要任务是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普及义务教育的法律是

23、洋务运动中,后期以“____”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

24、______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20年夏,______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年份

(1)公车上书开始于——

(2)中国同盟会建立于——

(3)五四爱国运动开始于——

(4)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

(5)黄埔军校创办于——

26、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7、________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________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8、(1)建国后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转折点的会议是________。

(2)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总理兼外交部长是________。

(3)我国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

(4)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是________。

(5)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创举是________。

(6)筹建新中国时,确立了我国的国歌是《________》。

(7)标志祖国大陆获得基本统一的事件是________。

(8)新中国成立时,制定《共同纲领》的会议是________。

(9)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是“________”战略布局。

(10)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________。

29、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是________。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

30、内容:大会总结了中共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________;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________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____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请列举下列信息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运动

(2)旨在变法图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资产阶级改革

(3)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运动

32、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这场斗争的主力从开始到后来有何变化?为什么说它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因为她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因为她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哪里发动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有何重要意义?

(3)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因为她深明大义,顾全大局。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用什么方式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妥善解决对时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因为她崇尚民主,珍爱和平。全国抗战胜利后,为尽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最后签订了什么文件?

(5)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因为她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伟大胜利。你认为这场战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6)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岳麓书社《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8984月总理衙门提出“自开商埠办法”的咨文中指明:自开商埠,与约开通商口岸不同,其自主之权仍存未分。清政府为杜绝外人觊觎,以自开抵制约开。福建福宁府所属之三都澳,地界福安、宁德两县之间,距离福州省城陆路二百余里,为福州后路门户,形势险要,闽洋商船亦多荟萃于此。

——摘编自熊秋良、李玉《从三都澳到鼓浪屿》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工业地理分布的特点和在福建创办的军事工业。

(2)根据材料二,概括“自开商埠”与“约开商埠”的主要不同点。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福建三都澳自开商埠”的原因。

(4)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清末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