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临汾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面年代尺是2022年4月,陇南市某校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A.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B.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C.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2、某年中考结束后,张红和家人到台湾旅游,她看到报纸上的一则消息:民国103年,请问张红是哪一年到台湾旅游

A. 2013年

B. 2003年

C. 2004年

D. 2014年

3、与下图所示公祭日相关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图是其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哪一事件客观上减小了F2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国民党发动内战

D.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

5、《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独特的中国经验》谈道:“在充分考虑历史渊源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这里的“中国经验”指的是(     

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邓小平在论述某一战略行动时说:“正像刘司令员(刘伯承)所讲,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这里刚好是个把。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砍断这个‘把’,把战争引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这个战略行动是指(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平津战役 D.辽沈战役

7、针对下列情况,中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

A. 没收官僚资本   B. 进行土地改革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掀起“大跃进”运动

 

8、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 (   

A.在深圳、珠海搞特区试点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广州

C.建海南省作为最大的经济特区

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上海

9、下图为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某次变法运动的序幕。这次变法的内容包括( )

①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② 改革行政机构,裁撤冗员③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④训练新式军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0、五四运动的参加者许德珩回忆说:“同样是爱国的革命运动,然而五四运动却高于辛亥革命。”得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五四运动(  )

A.开始制度变革 B.追求民主

C.敢于彻底反帝反封建 D.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11、孙中山亲自指挥的起义是

A. 1927年浏阳战役

B. 1907年绍兴起义

C. 1907年镇南关起义

D. 1907年安庆起义

 

12、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最能体现作者描述状况的是某不平等条约中的哪项规定

A.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划定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D.割占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

13、在西欧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其中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的称为(     

A.“自营地”

B.“份地”

C.“共用地”

D.“荒地”

14、历史上所说的公车上书,是指1895年康有为率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 )

A.拒和 B.迁都 C.变法 D.革命

15、农业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1年间的4.9%,究其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八大的正确指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6、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这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是指(     

A.创办经济特区

B.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C.开放上海浦东

D.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17、"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湘赣边工农革命损失大,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民歌中“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指的是

A.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B.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C.井冈山会师建立红四军

D.走俄国十月革命道路

18、《时局图》生动形象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这是什么条约签订后的情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9、1954年9月,小明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的活动是( )

A. 听取毛泽东作政府报告   B. 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 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陈铭的家乡被日本统治50年之久,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回到祖国怀抱,他的家乡是(   )

A. 南京   B. 西藏   C. 东北三省   D. 台湾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过程:______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10月,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了______

(2)结束:

①结果: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签订了《______

②主要内容: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______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22、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 ______的著名论断;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______的著名论断。

23、_________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_________年,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

24、(1)建国后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转折点的会议是________。

(2)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总理兼外交部长是________。

(3)我国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

(4)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是________。

(5)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创举是________。

(6)筹建新中国时,确立了我国的国歌是《________》。

(7)标志祖国大陆获得基本统一的事件是________。

(8)新中国成立时,制定《共同纲领》的会议是________。

(9)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是“________”战略布局。

(10)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________。

25、依据提示完成列举

(1)祖国大陆获得基本统一的标志是

(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令

(3)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是

(4)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26、邓小平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是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建设________道路,创立了________理论。

27、长征开始: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________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________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2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_____。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_____________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的新时期。

29、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____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____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30、(1)观察图一,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战场:上甘岭   B、《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地点:板门店

(图一)   (图二)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确立的基本政策。根据这个政策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

(2)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写出践行了这一构想的事件。(写出一个即可)

(3)现在,为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国家确立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在处理海峡两岸关系时,我们常提到“九二共识”,两岸达成的“共识”是什么?

(4)做为中学生,你认为在与各民族相处和维护国家统一方面,能做些什么事?(选取一点谈即可)

32、识读下列图片,结合图片写一段120字以上的话,先写出小标题,注意逻辑与条理清楚。

33、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走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光辉之路。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幼年走向成熟标志会议名称?这次会议确定了以谁为主要代表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3)通过以上探究,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 ...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全体学界通告》

材料二   他们发动罢工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象征中国的历史发展迈向新的转折。

——史景迁《追寻现代中国》

(1)根据材料一分析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五四运动的先锋是哪一阶层?材料中的“山东”曾经是哪个国家的势力范围?

(2)材料二中的“他们”指的是什么阶级?运动中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二中“新的转折”指的是什么?

(4)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如何发扬五四精神?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