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三亚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吉祥哈达西藏大型文化艺术展》2008年12月13日在上海开幕。此次展览旨在弘扬民族团结、弘扬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西藏文化等主题,让公众更好地了解西藏自和平解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历史性巨变。下列有关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A. 1950年,达赖代表西藏地方政府到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B.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拒绝了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C.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D. 1952年9月,人民解放军先遣支队进驻拉萨,受到西藏地方政府和市民的热烈欢迎

2、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材料中的“一个公约”指什么?

A.《凡尔登条约》

B.《凡尔赛条约》

C.《九国公约》

D.《联合国家宣言》

3、《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4、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总方略的是(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C.“一带一路”建设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5、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B.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

C.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6、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的《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圆满完成了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荣使命。以上表述有一处不是很恰当,不恰当的这一处是

A. 大会召开的时间

B. 大会召开的地点

C. 大会通过的文件

D. 大会完成的使命

7、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下列作品能集中展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风貌的是

A.

B.

C.

D.

8、下图是1978~2008年全国乡镇企业数量变化图,乡镇企业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进行

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D.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

9、“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奉天省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所让境内……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治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根据内容判断此条约签订双方是

A. 中英   B. 中俄   C. 中法   D. 中日

10、如下图是抗战即将胜利前夕召开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在建党史上的重要贡献是(     

A.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B.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C.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路线并确立其领导地位

D.在党章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11、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府决议,全力围攻的地区是(       

A.陕北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山西解放区

12、四位同学对“抗日战争”进行探究性学习,得出以下四个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A.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B.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C.美国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D.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1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所描述的军事行动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4、关于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结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B.政府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C.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D.这一爱国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15、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何时制定的(   

A.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B.土地革命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改革开放时期

16、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洪秀全称“天王”

C.太平天国在永安封王建制

D.天京事变

17、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

A.袁世凯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B.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

C.辛亥革命的最终胜利

D.宣告清政府采纳君主立宪政体

18、1915年底,面对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和安图复辟帝制的行为,孙中山组织发起了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武昌起义

19、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井冈山根据地 B.中央根据地 C.闽浙赣根据地 D.左右江根据地

20、在下列中国近代探索的诸多事件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①辛亥革命  ②新文化运动  ③戊戌变法  ④洋务运动

A.④③①②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1915年孙中山发表《_____________》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22、根据下列内容提示请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     

请写出与下列荣誉称号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  

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抗美援朝的总司令——  

党的好干部——

 

2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下列哪一次事件之后?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南京大屠杀

D. 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24、________年是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山于1925年在北京逝世。按照民国纪年的方法计算,1925年应该是民国________年。

25、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与______解放军共同发起,在攻占张家口、天津后,威逼北平,最后傅作义接受_________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6、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南洋、北洋和______三支海军;《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7、1838年底,(     )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从英、美等国商贩处缴出的鸦片在(     )海滩当众销毁。

2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的这一联诗句被习近平总书记视为饱含着 “报国情怀”,他是_______;清代有一名状元不热衷于做官,而是辞官回乡办实业。毛泽东同志在谈到这位状元指出,  “轻纺工业,不要忘记_______”。

29、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_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1919年李大钊的文章《_______________》,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30、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被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平均地权”对应的是______主义。尽管______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近代以来,伟大的中国人不断为追求中华民族的复兴进行艰辛的抗争与探索,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壮烈的篇章。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史上农民阶级为反抗外来侵略进行了哪些抗争?

(2)面对中国的落后,地主阶级掀起洋务运动,请写出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口号。资产阶级进行制度创新,请写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3)1915 年,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救中国进行了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请写出这场运动的名称及一位代表人物。

(4)从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的过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2、国共两党关系对中国政局有很大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进行的战争名称。

(2)分裂:1927年哪一事件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合作: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取得了哪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4)分裂:请写出1948年——1949年国共之间进行主力决战的三次重大战役名称。

33、(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

(2)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哪几次侵华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哪些不平等条约?其中哪一条约划定东交民巷不准中国人居住?

(3)从近代中国的社会这部屈辱史中,作为一个爱国者,你认识到的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

(4)面对列强的一步步侵略、清朝统治又日益腐败,假若你是当时的一名爱国者学生,你会怎么做?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0年——1952年底,新生的共和国在农村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使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上地。

材料二: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方面的一场伟大变革,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

材料三: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土地制度的改革”是开始于何时?是依据哪一法令进行的?这场改革彻底废除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4)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