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临沂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百日维新

2、下列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一项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取消二十一条”

D.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3、1899年,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了江苏南通大生纱厂。初期,厂子有长足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进一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纱厂屡遭挫折,最后被吞并。对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最合理的解释是( )

A.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早出现民族工业

B.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C. 近代的中国民族工业难以得到正常发展

D. 张謇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等教育机构

4、下列人物中,曾担任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是

A.周恩来 B.陈独秀 C.蒋介石 D.毛泽东

5、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

A. 慈溪一战   B. 黄海海战   C. 北伐战争   D. 百团大战

6、2015年10月3日,国家文物局专家基本确认,在黄海海域发现的“丹东一号”沉舰应为北洋舰队的致远舰,致远舰官兵英勇抗击侵略者的战役是(     

A.丰岛海战

B.黄海海战

C.廊坊阻击战

D.汀泗桥战役

7、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五四运动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8、汪老师为了帮助大家记住某一时期的成就,总结出了“一桥”、“二铁”、“三公”、“四厂”的口诀。请问该口诀总结的成就是

A. 土地改革时期

B.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 “大跃进”时期

D. “文化大革”时期

9、1946年6月,国民党蒋介石认为其内战部署就绪,遂密令刘峙统一指挥第五、第六绥靖区30余万部队,计划于6月22日起展开行动,7月1日发动总攻,48小时内将中原战区部队“一举包围歼灭之”。这一事件标志着(     

A.蒋介石发动了重点进攻

B.全面内战打响

C.战略决战的开始

D.人民解放军歼灭了大量敌人

10、某同学想给加拿大的杂志社发一篇论文,他选择最便捷的方式是(  

A.寄封挂号信

B.采用邮递特快

C.航空邮寄

D.发电子邮件

11、学习历史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新文化运动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B

秋收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

古田会议

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D

七七事变

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A.A

B.B

C.C

D.D

12、毛泽东同志的诗词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请你仔细阅读下面四首诗词,按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七绝·改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额。

③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13、诗词是诗人心情以及客观现实的反映。下列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七律诗,诗中毛泽东的前后心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历史因素不包括(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A.结束王明“左”倾错误统治

B.开展游击战争

C.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D.经过重重险阻,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

14、“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慈祥,把我们农奴的心儿照亮。这是一首被西藏人民广为传唱的歌曲,这首歌反映的事件最接近于(     

A.1949年

B.1951年

C.1953年   .

D.1956年

15、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割占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条约是(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

C.中俄《天津条约》

D.中俄《改订条约》

16、“1984年广东的出口额超过1000亿元,比1978年增长238%”。“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的开放

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7、我国于1984年设立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其中有广西的:( )

A. 南宁   B. 桂林   C. 北海   D. 防城

 

18、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革命,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在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A.建立太平天国政权

B.定都天京

C.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D.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19、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导致“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转折点是(       

A.定都天京

B.天京事变

C.金田起义

D.永安建制

20、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____;中国的杂交水稻,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________

22、《辛丑条约》 特点:是中国近代史上________数目最庞大、________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23、林则徐领导的______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由__________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24、高潮:1923年2月,________工人大罢工,号召工人“为________而战,为________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25、美国内战根本原因:南北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焦点是_______的废存问题).转折点:1862年9月,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颁布_______________。作用:激发了___________的革命积极性。踊跃参军,____了战场不利的局面。美国内战影响:①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_______________。(性质)②美国维护了___________,废除了_________。③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19世纪中期,_______率先打开日本国门,强行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港口。

26、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____________1918年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7、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_______爱国运动,曾提出“_______”口号。

28、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发表《________》一文,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47年颁布的《________》则是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文献依据。

29、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决定以_______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________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0、_____________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三民主义的“民族”、“民权”、“民生”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32、20世纪初期,无产阶级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政治上展露手脚。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陈独秀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黑暗。”请问“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2)为了弘扬五四精神,1949年12月,我国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你们认为什么是五四精神呢?

(3)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哪一年开始?中共一大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4)简答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33、面对外敌入侵和本国的专制统治,中国人民在近代进行了艰苦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抗战和探索。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分成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请结合这两个革命阶段的斗争回答下列问题。

(1)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事件是什么?写出这场革命的领导者。

(2)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什么?写出这一事件成为转折点的理由。

(3)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谁?它在何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写出把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推向顶峰的事件。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材料一   李鸿章说,中国是“以北洋一隅之力,抟倭人全国之师”。梁启超更为尖锐地说:“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

材料二   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的:“抗战以前的中国不同于抗战以后的中国。……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

(1)材料一、二中人物的言论分别是针对哪场战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场战争的结果分别是什么?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两场战争不同结果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