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据此分析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共产党决策英明
B.国民党不得人心
C.人民群众的支持
D.解放军英勇作战
2、下列属于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有
①亚历山大帝国②拜占庭帝国③元朝④阿拉伯帝国⑤罗马帝国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3、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1945年
A.8月15日
B.9月2日
C.9月9日
D.10月25日
4、下列诗词、对联与所反映的历史人物之间搭配正确的是
A.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邓世昌
B.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林则徐
C.(对联)麟阁待劳臣,最难西域生还,万顷开荒成伟绩;凤池贻令子,喜听东山复起,一门济美极清时――郑成功
D.(对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左宗棠
5、“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人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它”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北伐战争
6、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这个材料主要描述的是( )
A.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背景
B.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影响
D.土地改革的影响
7、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措施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到来了。”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观察下列图片,从图1到图2的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图1:昔日的自行车王国 图2:如今汽车进入千家万户
A.经济的发展
B.观念的转变
C.习俗的变化
D.人口的减少
9、1940年,《新华日报》刊文:“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
A.百团大战
B.武汉保卫战
C.卢沟桥抗战
D.平津战役
10、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护国运动 ②“二次革命” ③袁世凯称帝 ④宋教仁遇刺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③
11、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是
A. 林则徐
B. 邓世昌
C. 聂士成
D. 谭嗣同
12、“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句话是一位维新志士临刑前说的,表达了他“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精神,这位维新志士是
A.谭嗣同
B.康有为
C.梁启超
D.林旭
1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的外部原因是( )
A. 北洋军阀分裂,统治力量薄弱
B. 群众性的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C. 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工业
D.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14、国民党全面挑起内战,首先大举进攻的解放区的时间是
A. 1946年6月
B. 1945年10月
C. 1947年6月
D. 1946年10月
15、“中朝两国同志要亲如兄弟般地团结在一起,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为战胜共同敌人而奋斗到底”。这是毛泽东主席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指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与敌人的战斗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代表有
①邱少云
②焦裕禄
③黄继光
④王进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6、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战场,由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所组成。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抗战史的研究一直集中于敌后战场方面,对正面战场的研究较少,评价也欠客观。这种现象近年来有很大改变。一批研究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论著相继问世。这反映出()
A. 历史研究趋向客观性
B. 历史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C. 抗日战争研究为热点问题
D. 史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
17、为了庆祝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某学校举行了“我和我的祖国”的合唱比赛。比赛开始前同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该歌曲的词作者是
A.田汉 B.冼星海 C.聂耳 D.徐悲鸿
18、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B.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20、学者杨天石曾说:“从武昌起义到中华民国成立,中间只有两个多月……辛亥革命的一个特点就是时间短,胜利快。”“短”和“快”侧面反映出( )
A.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根本胜利
B.民族资产阶级充分动员群众
C.民主共和观念已成普遍共识
D.清政府空前孤立的政治处境
21、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________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________活动;清政府拆毁________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________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________,班列六部之前。
22、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重视农业生产。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 ______。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开创了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 ______。
2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
(2)中国地主阶级被消灭——
(3)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5)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24、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北京条约》中,规定清政府除承认《______》继续生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9年,美国向英、俄等六国提出“______”的照会,这一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25、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总方针的会议是________
26、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军建立。1966年,中国组建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27、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_________
28、主张:利用____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___的统治。
29、红军长征的主要部队是 。
30、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②____________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③__________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31、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因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运动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五四运动的历史性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发生在哪一年?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是什么?
(2)五四运动爆发时,率先挺身而出,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行径,举行示威游行的主力军是谁?后来(6月5日及以后),五四运动主力又是谁?运动中心发生的变化是什么?
(3)五四运动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4)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五四运动的什么精神?
32、 新华网北京2011年10月9日电 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请回答下面问题:
(1)a.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组建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
b.孙中山把这个政党的十六字纲领在其机关刊物上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是什么?
(2)a.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b.说出这一事件发生的准确日期(年月日)。
(3)a.辛亥革命期间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令是什么?
b.从此,什么观念深入人心?
33、读图,回答问题。
(1)结合图一指出,170多年前侵略者仅用47艘木质加装火炮的舰船就“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指的是是哪场战争?制造图二惨景的强盗是谁?图三的厄运是哪场战争造成的?
(2)根据图二、图三两幅图概括列强对中国人民犯下的那些罪行?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它们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
34、阅读下列材料: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及的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
(2)你怎样理解材料所述“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
(3)回顾历史,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试结合1949年到1956年的具体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为恢复国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做了哪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