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苏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鲁迅先生认为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把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打在中国背上的一鞭,使中国开始了( )

A. 辛亥革命   B. 洋务运动   C. 维新变法   D. 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2、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这位同学探究的主题是(  )

A.侵略与反抗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近代化的探索 D.新中国的成立

3、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此文是“东风第一枝”。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A.“大跃进”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以阶级斗争为纲”

4、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下列哪一选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A.“自强”、“求富”

B.救亡图存

C.民主、科学

D.三民主义

5、下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经济特区一内地

D.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

6、下列是近代英国割占香港地区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英国对香港地区的侵略方式是战争和购买

B.英国对香港的侵占始于1898年

C.英国对香港的割占,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D.侵占香港是英国发动对中国战争的根本目的

7、“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材料中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是指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瑷珲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8、清政府允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最早出现在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马关条约》签订后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D.戊戌变法后

9、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请回答以下各题:

【1】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中国近代百年历史的大幕徐徐拉开,这一开端的标志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浸华战争

【2】中英《南京条约》的各项内容中,能说明我国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A.赔款2100 万元

B.割香港岛

C.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

【3】下图是中华民族屈辱的标志,它发生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4】在中国近代史上,我国受尽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葡萄牙

D.日本

【5】“大将等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颂扬哪位晚清将领收复新疆地区的功绩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左宗棠

【6】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备受屈辱。下列侵略战争曾经攻占和炮轰北京城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该对联反映了哪个条约签订后的情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朝政府已变成了“洋人的朝廷”的是

A.允许外国驻兵北京

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10、下列四幅战役形势图中与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有关的是(     

A.

B.

C.

D.

11、“知识结构图”是指把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制成系统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图示,知识结构图有助于帮助同学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以下示意图就有助于我们了解(     

A.国共两次合作的主要进程

B.秋收起义的主要进程

C.南昌起义的主要过程

D.解放战争的主要过程

1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有( )

A.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C.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

D.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13、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长征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蒋介石的魔爪”具体是指(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北伐战争

C.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D.南昌起义

14、2016年12月31日,深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研讨会在京举办。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  

A.现代企业制度

B.国营经济

C.民营经济

D.经营责任制

15、1950年,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得利于

A.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参加“大跃进”运动

D.实行分田包干到户

16、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国梦”基本内涵的是(     

A.共享共赢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

D.国家富强

17、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辛亥革命爆发的地点是( )

A.武昌 B.广州 C.南京 D.兴义

18、“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歌曲中MACAU成功回归祖国怀抱是在( )

A.1945年

B.1949年

C.1997年

D.1999年

19、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曾召开许多重要的会议,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①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农民运动 

②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地位 

④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20、北伐战争初期战场主要是在

A.湖南、湖北 B.江西 C.浙江、上海 D.广州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35年冬,北平爱国学生发起了著名的“______”,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1938年______战役的胜利,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22、从1954年起,国家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实行________政策,这一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__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3、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在中国发生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________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平型关大捷总指挥——

(2)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

(3)发表东北易帜通告——

(4)黄埔军校校长——

25、经济、科技、国院建设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l)____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1966年,中国组建____部队,主要担负核反击任务,大大增强了国防力量。

(3)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6、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的是_________

27、“在欧洲历史刚刚进入近代的黎明期,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升起一片灿烂星云,成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比特拉克……等人把形形色色的思想汇聚起来,从而产生崭新的近代文化。”其中“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所指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

28、________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9、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政策是,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0、1954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实______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1984年后,中共中央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其改革的中心环节________,大大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什么?

3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谁提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使当地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也给当地的发展带来了光明的前途。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此后每年的十月一日成为我国的什么节日?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宣告了我国哪一地区获得解放?其解放的方式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学习与反思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进步的一对车轮。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等。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产技术及生活风尚等方面都产生深刻影响。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唐朝时中国对日本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   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2012年2月20日上午会见到访名古屋的中国南京市政府访问团一行8人时称,“1937年的南京事件是通常的战争行为,对此我很遗憾。但是南京大屠杀是不存在的。”

——中国新闻网

(2)根据材料二,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对南京大屠杀的态度是什么?历史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不会因为巧舌抵赖而消失。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从中日友好的角度,你会对河村隆之说些什么。

材料三   2020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3周年纪念日,也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

——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南京大屠杀中我多少万同胞被杀害?我国为什么要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