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东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某同学利用下边图片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题目应该是( )

A. 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北伐战争

2、下表是1936—1939年日本海陆军总数的变化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年份

1936

1937

1938

1939

日本陆海军总数(万人)

56.4

107.9

128.9

141.9

 

 

A.中国局部抗战兴起 B.侵华战争规模不断扩大

C.中国获得大量国际援助 D.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抗战

3、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当时整个世界发展大趋势的结果。当时的西方列强主要想通过战争(  )

A.提升生产技术

B.推动世界进步

C.强化军队实力

D.扩大海外市场

4、利用历史地图,可以帮助我们在历史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时空观。下图所示的战役是(  )

A.青化砭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一位老人出生于民国21年,那么他出生于公元( )

A.1935年

B.1934年

C.1933年

D.1932年

6、1938年,中国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完成对日军的包围,并发动全面反攻,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

A. 台儿庄战役   B. 百团大战   C. 平型关战役   D. 淞沪会战

 

7、“紫禁城内各宫殿,仅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段材料反映了哪一次侵华战争中列强的罪行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失败表现不包括(   

A.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变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被转让给日本

D.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9、领导起义军队,英勇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最后壮烈牺牲这们杰出的女英雄是

 

A.委内瑞拉人

B.英国人

C.美国人

D.印度人

 

10、“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西藏民主改革”等一系列举措的共同目的是(     

A.巩固政权

B.完善制度

C.解决粮食困难

D.保家卫国

11、标志着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愿望破产的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C.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D.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

12、近代历史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其中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

①协定关税

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A. ③②①

B. ①③②

C. ①②③

D. ②③①

13、近代某条约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1895年3月底,李鸿章等人乘坐德轮“礼裕”“公义”号,悬挂“中国头等议和大臣”旗帜启程赴日本马关议和,这次李鸿章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5、下图中遗址,产生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6、下列表格中,历史现象与原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历史现象

原因

A

罗马帝国的灭亡

斯巴达克起义

B

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

穆罕默德创立佛教

C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廷帝国灭亡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D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A.A

B.B

C.C

D.D

17、报刊、历史遗存、历史地图等都是历史的见证。下列图文资料共同见证的是 (     

A.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B.国共合作,打倒军阀

C.国共内战,星火燎原

D.国共合作,抗日烽火

18、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该学者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李自成起义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黄巾起义

19、主张海防和塞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并建议建立新疆行省的是

A.林则徐

B.魏源

C.左宗棠

D.李鸿章

20、推动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材料表明( )

A.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B.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宗旨

C.鸦片战争刺激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D.太平天国运动是规模宏大的农民运动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下图反映的是_____(时间)______(地点)政权交接仪式;其回归得益于______(政策)。

2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3)再一次确定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23、某学校举办了光辉历程的纪念活动,请根据所学知识将内容补充完整。

主题一  历史的选择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

1949年10月1日,_______________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主题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950-1952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颁布,标志着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1953-1956年______________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1958年大跃进和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2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     )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5、中国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__________________

 

26、根据下列提示相关的历史内容

(1)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梦想——

(2)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废除——

(3)1990年上海成立的经济开发区——

(4)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水稻——

(5)2001年12月中国加入的国际组织─—

27、_______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28、经过文革,我国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1980年,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_________得到平反;随后,我国逐步形成了以_______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9、____________(会议)上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0、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________、陈毅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______________,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前行,虽然出现过严重失误,但最终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让我们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工业起步】

(1)为改变建国初期贫穷落后现象,我国在1953制定了什么计划?

【制度确立】

(2)什么事件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探索失误】

(3)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出现过的哪些严重失误?

【拨乱反正】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有什么变化?

【以史为鉴】

(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32、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场运动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1860年10月谁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3)1875年,清政府任命谁为钦差大臣,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策略,成功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什么机构加强对新疆的管理。

(4)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

33、“九一八”后,国民党为什么要推行不抵抗政策?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要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只剩下唯一的选择,那就是高举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抵抗。

材料二  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带领起义军来到井冈山,展开游击战争,队伍逐渐壮大。1928年4月,朱德和毛泽东的军队在井冈山会师,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

材料三  80多年前,有一群人为了生存和信念,被迫踏上艰险的万里征途,途中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取得胜利,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进行武装抵抗"指的是哪一事件?为纪念这一事件,哪一天被规定为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2)根据材料二回答,毛泽东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两军会师后,合编的军队名称叫什么?

(3)材料中"万里征途"指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是指哪次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