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台中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收,但作为一场更广!;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个材料提到了戊戌变法的(  )

①性质②背景③结果④影响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历史漫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历史,让人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引发对历史的思考。与下图“辛亥革‘树’”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相符的是( )

A.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

B.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推翻了清王朝的君主专制制度

3、“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史料中孙中山讨伐的是(       

A.段祺瑞

B.曹锟

C.冯国璋

D.袁世凯

4、“师夷长技”、“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 侵略与屈辱   B. 救亡与探索   C. 反抗与斗争   D. 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5、“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役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事实在同一条约的是

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 B.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6、历史评价指的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B.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

C.清军将领左宝贵在平壤战役中英勇抗敌,中炮牺牲

D.义和团在兴起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7、《新青年》共刊登各类文章2521篇,其中提及“社会主义”1913次,提及“俄国革命”330余次。这说明它主要宣传了(       

A.“自强”“求富”思想

B.新民主主义

C.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思想

D.马克思主义

8、在下面外国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哪次攻入了北京城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一个中国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10、制作学习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下面这张学习卡片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时间:1898年6月到9月

人物: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

内容:裁撤冗官冗员;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等

A.公车上书

B.百日维新

C.戊戌政变

D.护法运动

11、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如入无人之境”指的是(       

A.结束了清朝统治

B.实现了战略转移

C.打击了军阀势力

D.完成了国民革命

12、美国学者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写到:“……林钦差的整个经历明净如水晶。他的动机是禁止鸦片的输入和消费……”。下列能证明“他的动机”落到实处的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虎门销烟

13、当你看到“中共十五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旗帜”等关键词时,你能联想到的是

A. 马克思主义

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三民主义

14、“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王尽美与董必武等革命家一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的诞生

A.开马克思主义传播之先河

B.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C.使中国首次出现革命政党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5、“北地终招八国兵,金城坐被联军毁。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换奴颜事洋鬼。”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

①火烧圆明园

②义和团运动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

④《辛丑条约》的签订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16、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

A. 深圳   B. 厦门   C. 珠海   D. 海南

 

17、2013年春节你爷爷过六十大寿时,你决定以歌曲联唱的形式来表示祝贺。如果你爷爷让你唱他童年时的一首歌,那么你应该从下面的几首歌曲中选

A.《在希望的田野上》  B.《走进新时代》

C.《北京欢迎您》   D.《学习雷锋好榜样》

18、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去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经历的活动可能是(   

A.举手表决通过《共同纲领》

B.举手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对改革开放重大决策进行讨论

D.参加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19、2020 年 8 月,一部反映抗战题材的电影《八佰》热映,真实震撼的战争场面,为我们还原了当年发生在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的这段燃情岁月。这部电影取材于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第三次长沙保卫战 D.豫湘桂战役

20、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八大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割占的领土

B.沙俄通过《北京条约》割占的领土。

 

22、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的____________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人发动的____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3、金田起义:________年1月11日,________在广西桂平县________发动武装起义,建号________,起义军称________。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24、结果:武汉陷入三面包围之中,中国军队有序地撤出____

 

25、中国近代历史出现了许多“第一”。

(1)孙中山创立的_________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_________》是中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3)《_________》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白话小说。

26、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__,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到1957年年底,“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__________迈进。

27、“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诗句中的“新军”的全称应是( )

28、“党的好干部”_____________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领人民治理灾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________,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9、在抗美援朝战争中,______(人物)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焦裕禄在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领人民治理灾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称颂为______________

30、_______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_______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从新中国建立到1957年,我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回答:

(1)从1953年起,社会主义改造迅速展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_____。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主要是_______。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_____转变为社会主义_____的任务。

(2)列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的两项成就。

32、(题文)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奋进求索。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你认为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在南京成立的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名称是什么?

(3)请你列举南京“见证近代中国饱受劫难”的一个典型历史事件。

(4)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宣告覆灭的标志是什么?

33、简述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其发展曲折,但最终浴火重生,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雄伟壮美的“井冈红旗”大型雕塑的三层寓意:一是它像一块屹立不倒的巨石,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井冈山奠基;二是它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寓意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井冈山开始燎原;三是它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矗立在四面环山的平畴之上,刺向苍穹,昭示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向胜利。

(1)请用史实说明“井冈红旗”大型雕塑的三层深刻寓意。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2)材料二中反映了长征中的哪些主要史实?长征胜利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三:重庆谈判争和建,“双十协定”终不算。挺进中原局势变,百万雄师渡天堑。

(3)材料三中的“挺进中原局势变”指什么历史事件?有何重要意义?“百万雄师渡天堑”取得了什么成就?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